- 年份
- 2024(9318)
- 2023(13227)
- 2022(10901)
- 2021(10093)
- 2020(7951)
- 2019(17572)
- 2018(16973)
- 2017(32341)
- 2016(17985)
- 2015(19221)
- 2014(18828)
- 2013(18718)
- 2012(17430)
- 2011(15778)
- 2010(15741)
- 2009(14272)
- 2008(14386)
- 2007(12921)
- 2006(11382)
- 2005(9934)
- 学科
- 济(76860)
- 经济(76769)
- 业(51989)
- 农(50841)
- 管理(41432)
- 农业(33601)
- 企(29232)
- 企业(29232)
- 方法(28248)
- 数学(25305)
- 数学方法(25044)
- 业经(21647)
- 中国(19920)
- 地方(18867)
- 学(18176)
- 财(15871)
- 制(14302)
- 贸(13635)
- 贸易(13633)
- 易(13263)
- 发(12775)
- 农业经济(12637)
- 技术(11218)
- 环境(11123)
- 银(11081)
- 银行(11027)
- 融(10930)
- 金融(10928)
- 行(10589)
- 发展(10312)
- 机构
- 学院(260986)
- 大学(256450)
- 济(105919)
- 经济(103917)
- 研究(95877)
- 管理(94346)
- 理学(83304)
- 理学院(82213)
- 管理学(80577)
- 管理学院(80114)
- 农(77084)
- 中国(71679)
- 科学(64992)
- 农业(60034)
- 京(53059)
- 业大(52667)
- 所(51317)
- 研究所(47647)
- 中心(43913)
- 财(43904)
- 江(39257)
- 农业大学(37526)
- 财经(35851)
- 范(35010)
- 师范(34511)
- 院(33637)
- 省(33131)
- 经(32967)
- 经济学(32165)
- 科学院(31943)
- 基金
- 项目(188073)
- 科学(147793)
- 基金(138218)
- 研究(128933)
- 家(126105)
- 国家(124979)
- 科学基金(104195)
- 社会(84427)
- 社会科(79672)
- 社会科学(79650)
- 省(74560)
- 基金项目(74337)
- 自然(69162)
- 自然科(67562)
- 自然科学(67534)
- 自然科学基金(66342)
- 划(63320)
- 教育(56210)
- 资助(53922)
- 编号(49768)
- 重点(43423)
- 发(42563)
- 农(41499)
- 部(40999)
- 创(38988)
- 成果(38541)
- 计划(37572)
- 科研(36811)
- 创新(36655)
- 国家社会(36122)
- 期刊
- 济(118242)
- 经济(118242)
- 农(80007)
- 研究(67327)
- 学报(54744)
- 农业(54484)
- 中国(51018)
- 科学(48299)
- 大学(40260)
- 学学(39222)
- 财(29931)
- 管理(27573)
- 业经(26708)
- 业(25860)
- 融(24395)
- 金融(24395)
- 教育(19140)
- 版(17854)
- 问题(17349)
- 技术(17119)
- 业大(17024)
- 财经(16926)
- 经济研究(16885)
- 资源(15379)
- 农业经济(15378)
- 农村(14885)
- 村(14885)
- 农业大学(14793)
- 经(14448)
- 世界(13950)
共检索到372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梅燕
文章在总结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构建的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模型实证模拟了未来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会影响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实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
关键词:
局部均衡模型 农村劳动力流动 粮食 区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梅燕
基于构建的CWARMEM模型实证分析了三种可能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景对主要流入省区和流出省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而粮食主产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出,对当地的粮食生产格局以及流入省份的粮食消费格局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粮食供求区域均衡问题的同时,需要将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现实因素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鹏 凌玲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陈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呈现了新的变化。产业转型决定着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分布、结构与规模,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影响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效益,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人力条件;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力不同,促使产业和劳动力在各区域的集聚能力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提出,既要突破"制度陷进",又要创造"政策红利",以包容、生态的宏观政策助推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有效联动。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 外出农民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燕鹏 李立贤 石玉林
给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的定义,计算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布的三大特征,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3个基本条件,即经济、文化和旅行能力。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出率分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些分析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入率,流出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耿永志
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倾向可分为区域内转移倾向和区域外转移倾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倾向不仅受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周边强集聚中心个数的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跃梅 姚先国 周明海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但也会对流出地粮食产出带来影响。本文分区域对1978~2008年影响我国粮食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修正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主销区劳动力投入要素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素已对粮食产出无显著性影响,复种指数成为粮食产出下降的主要因素。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缓解了粮食生产的内卷化现象,劳动力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显著,复种指数影响不明显,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边际效应下降。由此本文提出,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快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动制度创新,确...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光栋,李余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林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加速,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区域内就业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因素调整不到位,西部各产业并未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均存在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在空间。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合理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小兰 颜琰
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负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比例,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机械化相对容易的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会被削弱;分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中国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小,但对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代彦 文乐
利用2000-2008年期间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以及TFP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存在着技术非效率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女性化的贡献在逐渐下降;TFP年均增长0.43%,其主要源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TFP对粮食增长率的贡献约为3成,表明中国粮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入拉动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老龄化 女性化 技术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静 欧阳金琼 王雅鹏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基于粮食生产区域分异视角,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种粮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将反映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的变量纳入技术非效率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数量及质量变化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积极作用,就区域影响程度来看,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说明在粮食平衡区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意味着在该区域存在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也具高度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不大,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名望 黄甜甜 刘雅娟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将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进 钟甫宁 陈志钢 彭超
近些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且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它们是否会显著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省级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蔬菜作物种植比例促进幅度较大。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小麦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玉米种植比例有正向影响。微观农户层面的实证结果与宏观结果保持一致,凸显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在农户家庭人口结构方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实证结果都表明老年劳动力比例对粮食生产无显著影响,而女性劳动力比例高对粮食种植比例有负面影...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人口结构 粮食种植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