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0)
- 2023(12379)
- 2022(10351)
- 2021(9442)
- 2020(7870)
- 2019(17926)
- 2018(17375)
- 2017(33107)
- 2016(18515)
- 2015(20389)
- 2014(20267)
- 2013(20197)
- 2012(18845)
- 2011(17106)
- 2010(17172)
- 2009(16023)
- 2008(16056)
- 2007(14850)
- 2006(13006)
- 2005(11257)
- 学科
- 济(79846)
- 经济(79771)
- 业(55475)
- 农(50344)
- 管理(44896)
- 方法(33969)
- 企(33510)
- 企业(33510)
- 农业(33264)
- 数学(30703)
- 数学方法(30432)
- 业经(22488)
- 中国(20217)
- 财(17823)
- 学(16932)
- 地方(16251)
- 贸(15807)
- 贸易(15805)
- 易(15391)
- 制(14783)
- 发(12709)
- 农业经济(12434)
- 技术(11303)
- 银(11105)
- 环境(11068)
- 银行(11042)
- 策(10647)
- 行(10486)
- 体(10336)
- 融(10295)
- 机构
- 学院(273042)
- 大学(269105)
- 济(111918)
- 经济(109772)
- 管理(101051)
- 研究(94444)
- 理学(88584)
- 理学院(87557)
- 管理学(85914)
- 管理学院(85432)
- 农(77080)
- 中国(70852)
- 科学(62870)
- 农业(60210)
- 京(55444)
- 业大(54105)
- 所(50482)
- 财(46549)
- 研究所(46477)
- 中心(44259)
- 江(41353)
- 农业大学(38046)
- 财经(37801)
- 范(34754)
- 经(34482)
- 师范(34268)
- 经济学(33979)
- 北京(33749)
- 省(32870)
- 院(32401)
- 基金
- 项目(188759)
- 科学(146505)
- 基金(136461)
- 研究(130730)
- 家(122518)
- 国家(121409)
- 科学基金(101627)
- 社会(83716)
- 社会科(78969)
- 社会科学(78940)
- 省(76160)
- 基金项目(73346)
- 自然(67095)
- 自然科(65541)
- 自然科学(65515)
- 自然科学基金(64369)
- 划(63520)
- 教育(58272)
- 资助(54159)
- 编号(52384)
- 重点(42826)
- 发(42020)
- 农(41464)
- 部(41093)
- 成果(40830)
- 创(39225)
- 计划(37320)
- 科研(37151)
- 创新(36749)
- 业(36107)
- 期刊
- 济(124244)
- 经济(124244)
- 农(79456)
- 研究(70111)
- 学报(54903)
- 农业(53771)
- 中国(52641)
- 科学(47164)
- 大学(40373)
- 学学(39015)
- 财(34305)
- 管理(29692)
- 业经(27629)
- 业(25921)
- 融(24587)
- 金融(24587)
- 教育(20973)
- 技术(20410)
- 问题(18290)
- 经济研究(18120)
- 财经(18051)
- 版(17994)
- 业大(16518)
- 经(15469)
- 农业经济(14953)
- 农村(14752)
- 村(14752)
- 农业大学(14548)
- 世界(13883)
- 资源(13770)
共检索到390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福明 张务伟
本文在对山东省3052位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农村劳动力务农时间的分布、务农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与短缺并存矛盾的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促使务农时间1-6个月的劳动力延长非农就业的时间,并且主要是促使其中的中老年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家庭中的父亲与母亲延长非农就业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一部分农村家庭可支配的耕地,二是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益率,三是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务农时间 务农时间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苗瑞卿 戎建 郑淑华
本文在对托达罗模型和杨春瑰模型提出修正意见之后 ,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 ,重新建立了劳动力转移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递推求解 ,本文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的因素 ,论证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本文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利用人口迁移理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Probit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的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网络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盛来运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赵亮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依据吉林省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分别从非参数分析、半参数分析和参数分析三个层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流动性比女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强;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男性劳动力的流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技术等级和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奕山
中国乡村劳动力长期存在"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兼业行为。文章以农时为视角,分析劳动力非农转移进程中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及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随着非农就业工资的上升,总体上乡村劳动力先后减少了在农闲和农忙时段的农业劳动时间投入,作为替代的非劳动要素投入的及时性影响其投入效果,部分农业劳动力通过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延长农忙时间并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受农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具有不稳定特征。随着乡村人口的更新换代,农时对乡村劳动力的影响趋于弱化,其非农就业趋于稳定。文章认为,在农时仍然影响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的情况下,促进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重视并结合农时规律。
关键词:
农时 农业生产 非农就业 劳动时间配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芸 张丞
本文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组织的针对全国100多个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Optimal Scaling)实证考察了具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再次做出流动决策时的行为决定因素,探寻了以往流动经历对下一次流动决策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外打工积累的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在农村从事非农行业、自我经营或创业的人力资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枫 王其文
利用2005年农村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而受教育程度对跨省流动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即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均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不是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家庭人均非汇款收入越高,其越倾向于跨省流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因此,要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好的跨省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必须提高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减少其...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跨省流动 Logit模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而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较显著。年龄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并在婚龄前后达到最大值;初中教育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超过其它教育水平;配偶外出就业倾向的影响作用可以是替代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关键词:
农村 女性劳动力 外出就业倾向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曹羽茂 李晓丰
劳动力迁移已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对四川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试图更好地解释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和约束机制。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特征及成年男性构成比例对劳动力长途迁移及长期迁移产生较大影响;短途迁移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呈负相关;家庭和村级网络在促进迁移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们在降低迁移人员成本方面互为补充手段。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迁移网络 长途迁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友根 蒋晓川
本文在时间序列数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用西部省(市、自治区)2004年截面数据,对2003年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重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户籍制度、农用土地制度等深层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西部 实证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秀荣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对非农产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并在对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闵远光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转移 城镇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