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4)
- 2023(20033)
- 2022(17191)
- 2021(16004)
- 2020(13551)
- 2019(31112)
- 2018(30855)
- 2017(58765)
- 2016(32356)
- 2015(36420)
- 2014(36407)
- 2013(36111)
- 2012(33231)
- 2011(30045)
- 2010(30001)
- 2009(27760)
- 2008(27220)
- 2007(24658)
- 2006(21655)
- 2005(18782)
- 学科
- 济(131407)
- 经济(131266)
- 业(90823)
- 管理(88372)
- 企(68229)
- 企业(68229)
- 方法(59883)
- 农(53653)
- 数学(52577)
- 数学方法(51904)
- 农业(35260)
- 中国(33194)
- 财(32695)
- 业经(32047)
- 学(30248)
- 地方(27508)
- 贸(24116)
- 贸易(24109)
- 制(23739)
- 易(23420)
- 务(20234)
- 财务(20153)
- 财务管理(20106)
- 环境(20079)
- 理论(19719)
- 技术(19688)
- 和(19041)
- 企业财务(18994)
- 银(18596)
- 银行(18508)
- 机构
- 学院(464420)
- 大学(462799)
- 济(180513)
- 管理(179236)
- 经济(176519)
- 研究(156913)
- 理学(155953)
- 理学院(154167)
- 管理学(151075)
- 管理学院(150265)
- 中国(117214)
- 科学(103893)
- 农(100943)
- 京(98135)
- 所(81473)
- 业大(81319)
- 财(79792)
- 农业(78905)
- 研究所(74851)
- 中心(73071)
- 江(69388)
- 财经(64170)
- 北京(61133)
- 范(60339)
- 师范(59593)
- 经(58510)
- 院(56175)
- 州(55347)
- 经济学(53303)
- 省(52120)
- 基金
- 项目(322984)
- 科学(250548)
- 基金(232517)
- 研究(226703)
- 家(206606)
- 国家(204890)
- 科学基金(173421)
- 社会(140569)
- 社会科(132851)
- 社会科学(132808)
- 省(128273)
- 基金项目(123874)
- 自然(116479)
- 自然科(113730)
- 自然科学(113690)
- 自然科学基金(111626)
- 划(107761)
- 教育(103227)
- 资助(95796)
- 编号(92400)
- 成果(73475)
- 重点(72805)
- 部(69473)
- 发(69089)
- 创(66239)
- 课题(63218)
- 科研(62817)
- 创新(61958)
- 计划(61776)
- 大学(58698)
- 期刊
- 济(196198)
- 经济(196198)
- 研究(125047)
- 农(97183)
- 中国(88693)
- 学报(86554)
- 科学(75107)
- 农业(65873)
- 大学(64045)
- 学学(60988)
- 财(60546)
- 管理(60109)
- 教育(44093)
- 融(38839)
- 金融(38839)
- 技术(38706)
- 业经(37333)
- 业(32656)
- 财经(30105)
- 经济研究(29553)
- 问题(27022)
- 版(26195)
- 经(25696)
- 业大(24201)
- 科技(23558)
- 图书(23344)
- 资源(22730)
- 理论(22149)
- 技术经济(22108)
- 统计(21504)
共检索到670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颖 刘旭晔
农村劳动力价格波动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为样本区域,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在阐述农村劳动力价格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2009年、2014年三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动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价格提高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旭晔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被占用、污染和破坏,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构成重大挑战。文章先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维度阐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机理,再运用2003~2012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对耕地可持续利用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负面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交互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城镇化的提高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 可持续利用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晶 陈玉萍 阮冬燕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自然地理条件视角解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从阻隔效应、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构建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利用1991~2011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区地形、农民收入以及种植结构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法测度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35%~50%,是造成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的阻隔效应构成地形总效应的主要戍分,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初期地形的阻隔效应大幅度跃升,但2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经韬 陈池波 覃津津
本文运用2004~2016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的时空演变,并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04~2016年湖北省农户户均机械化服务支出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户均机械化服务支出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农户种植规模、家庭非农总收入、区域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以及粮食种植比重对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具有驱动作用,而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山地条件对农户机械化服务支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由此,本文建议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非农就业渠道。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户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服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新 杨琬琨 何双良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以及地区整体,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均缩小了其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净流出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军,敖和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章艳秋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回流”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而人口现象背后本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本文着重从产业结构高级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生产要素高端化三个维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命题,同时利用2000~2019年西部12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显著负相关,但将二、三产业独立检验后发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提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促进作用;(2)伴随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人口与产业空间分布协调度均有所改善,资源配置合理化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呈正向作用;(3)西部地区资本边际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纵向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区域人口流动分层效应显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流出与高年龄、低技能劳动力回流并存。基于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保持足够定力夯实西部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切实强化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支撑;(2)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问题,不断优化人口结构;(3)做好人力资本、科技教育等社会环境培塑,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玮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动力转移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青壮年居多、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和主要流向省外的特点。该文进而研究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并未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资本投入及通过高科技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范东君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对不同空间区域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中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这两个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不利于其粮食生产的长期发展;我国西部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说明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有利于其粮食生产的发展;就全国整体而言,农业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呈正相关,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出不利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出 粮食生产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光盛 王红梅 卢德伟 谢芊芊
[目的]农村劳动力析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分析劳动力析出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对协调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山区,研究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对广东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9―2018年4个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析出及禀赋要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结果]农村劳动力析出与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交叉乘积检验发现,劳动力析出是否依赖于耕地规模、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农业机械等禀赋要素促进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当农村劳动力析出到达临界值时,调整影响耕地集约的变量才能有效促进耕地集约。[结论]在无法断言农村劳动力析出及外部条件与耕地集约利用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动耕地集约需要寻找相关辅助变量工具,因时因地制定耕地集约利用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宏卫 朱迪星
通过央行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短短数年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绝大多数县级法人都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并开始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制。但票据兑换工作结束后,资本质量和上级联社逆向治理问题凸显,并可能在长期内影响农信社改革成果的可持续性。本文利用湖北省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数据,研究了逆向治理情况下农信社提升资本质量和改制行为对其治理目标的影响,结论指出,改革路径的路径选择应该更倾向于缓解逆向治理,而农商行改制短期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伊 张盼 鲁莎莎
基于喀斯特地区2019—2021年6219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呈显著负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种植结构调整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间接效应,其中复种指数下降和“非粮化”分别会强化和弱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失 耕地绿色利用 喀斯特地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佳伊 张盼 鲁莎莎
基于喀斯特地区2019—2021年6219份农户样本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失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呈显著负向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种植结构调整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间接效应,其中复种指数下降和“非粮化”分别会强化和弱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对耕地绿色利用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失 耕地绿色利用 喀斯特地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柳林 付江凡 王长松 余艳锋 周海波
从收入和要素替代视角构建了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模型,基于江西省及其11地级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在测算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和下限的理论阈值的基础上,按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农民工务工收入和城镇职工收入三个标准测算了区域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进而,与农业耕地实际承载劳动力数量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农业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与转移潜力。结果表明:当前江西省农业收入水平较低,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力数量远高于耕地劳动力承载量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意味着耕地农业劳动力存在大量富余。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以及户籍制度完善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耕地劳动力具有较大的转移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