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9)
- 2023(10465)
- 2022(9026)
- 2021(8488)
- 2020(7112)
- 2019(16794)
- 2018(16764)
- 2017(32009)
- 2016(17878)
- 2015(20341)
- 2014(20548)
- 2013(20506)
- 2012(19278)
- 2011(17425)
- 2010(17584)
- 2009(16252)
- 2008(16298)
- 2007(15192)
- 2006(13349)
- 2005(11842)
- 学科
- 济(75960)
- 经济(75892)
- 业(52848)
- 农(50651)
- 管理(42911)
- 农业(33614)
- 企(30869)
- 企业(30869)
- 方法(29518)
- 数学(26147)
- 数学方法(25901)
- 业经(21045)
- 中国(19920)
- 地方(19492)
- 财(18823)
- 制(15350)
- 学(14367)
- 贸(13709)
- 贸易(13705)
- 易(13263)
- 农业经济(12527)
- 发(12481)
- 务(10854)
- 财务(10830)
- 财务管理(10791)
- 银(10482)
- 理论(10468)
- 银行(10454)
- 体(10438)
- 环境(10155)
- 机构
- 学院(255171)
- 大学(248076)
- 济(101488)
- 经济(99086)
- 管理(94227)
- 研究(84298)
- 理学(80591)
- 理学院(79654)
- 管理学(78260)
- 管理学院(77778)
- 中国(66160)
- 农(63338)
- 科学(53393)
- 京(52374)
- 农业(48550)
- 财(45595)
- 业大(44376)
- 所(43803)
- 江(42074)
- 中心(41540)
- 研究所(39395)
- 财经(35417)
- 州(35025)
- 范(35007)
- 师范(34697)
- 北京(32372)
- 经(31800)
- 省(30481)
- 农业大学(30049)
- 经济学(29906)
- 基金
- 项目(164048)
- 科学(126742)
- 研究(123859)
- 基金(114747)
- 家(98980)
- 国家(97974)
- 科学基金(82818)
- 社会(75979)
- 社会科(71305)
- 社会科学(71281)
- 省(67590)
- 基金项目(62123)
- 教育(55885)
- 划(54819)
- 编号(54380)
- 自然(51904)
- 自然科(50536)
- 自然科学(50521)
- 自然科学基金(49593)
- 资助(45579)
- 成果(44003)
- 发(37302)
- 课题(36645)
- 重点(36290)
- 部(35724)
- 农(35390)
- 创(33488)
- 性(31622)
- 科研(31262)
- 创新(31245)
- 期刊
- 济(123415)
- 经济(123415)
- 研究(72049)
- 农(67148)
- 中国(56204)
- 农业(45474)
- 学报(41148)
- 科学(37244)
- 财(36628)
- 大学(31296)
- 学学(29463)
- 教育(27754)
- 管理(27737)
- 业经(27387)
- 融(24837)
- 金融(24837)
- 技术(22862)
- 业(21843)
- 问题(18076)
- 财经(16664)
- 经济研究(16641)
- 版(15980)
- 农村(15203)
- 村(15203)
- 农业经济(15147)
- 经(14287)
- 资源(13866)
- 图书(13076)
- 世界(12841)
- 经济问题(12837)
共检索到387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琬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柳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对策。
关键词:
柳州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得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盛泽中 韩东娥
在对山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西剩余劳动力转移慢、与一些省份相比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建设、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农业剩余劳动力 对策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成虎
从刘易斯经典的"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到托达罗的三部门人口流动模型,对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研究都是在工业化迅速扩张、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很大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依靠城市很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阶段,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主要从农业内部空间的扩张着手,形成通过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山
"农民—农民工—市民"的两阶段转移模式是我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区别西方国家"一步转移理论"所具有的特有模式,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不能对我国"农民工"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为此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依然存在的障碍,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创建农民工市民化的准入机制、稳定机制以及融合机制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宇
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三种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即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劳动力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间利益博弈。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文章就此进行了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明拥军 陈彤
新疆是农业大区,研究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及特点、寻找未来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与途径,可以为国家政策引导和促进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在对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情况进行梳理的同时,总结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新疆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再配置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步宇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加快城镇化,确保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解决中国规模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城市再就业等问题,是今后数年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城乡统筹视野下的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也可为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思路。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乡统筹 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胜杰 韩树林
本文运用传统建模和现代协整建模理论 ,以重庆市为例 ,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行业分布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