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7)
2023(15267)
2022(13149)
2021(12165)
2020(10064)
2019(22922)
2018(22717)
2017(43546)
2016(23998)
2015(26636)
2014(26413)
2013(26248)
2012(23872)
2011(21597)
2010(21328)
2009(19475)
2008(18869)
2007(16723)
2006(14742)
2005(12498)
作者
(71688)
(60026)
(59401)
(56443)
(37490)
(28891)
(26640)
(23665)
(22687)
(20996)
(20260)
(20166)
(18811)
(18627)
(18286)
(18266)
(18192)
(17597)
(17062)
(16819)
(15250)
(14576)
(14445)
(13751)
(13577)
(13347)
(13142)
(13110)
(12123)
(11999)
学科
(96591)
经济(96488)
(71449)
管理(63061)
(51221)
(48897)
企业(48897)
方法(42725)
数学(37637)
数学方法(37270)
农业(33993)
业经(26163)
中国(24603)
(22709)
(21147)
地方(19818)
(17639)
贸易(17634)
(17175)
(17087)
技术(15396)
环境(14608)
(14417)
理论(13874)
(13799)
财务(13737)
财务管理(13717)
(13161)
企业财务(13041)
(13023)
机构
学院(341730)
大学(339610)
管理(135097)
(134822)
经济(132092)
理学(118924)
理学院(117631)
管理学(115549)
研究(115169)
管理学院(114967)
中国(84633)
(82302)
科学(75773)
(71172)
农业(63926)
业大(63675)
(59069)
(56088)
研究所(54571)
中心(52853)
(48784)
财经(46108)
(43934)
北京(43814)
师范(43409)
(42303)
农业大学(41049)
(40597)
经济学(39391)
(39203)
基金
项目(244715)
科学(190864)
基金(177349)
研究(173535)
(157565)
国家(156199)
科学基金(132646)
社会(109560)
社会科(103468)
社会科学(103440)
(96851)
基金项目(95322)
自然(87964)
自然科(85903)
自然科学(85878)
自然科学基金(84359)
(81067)
教育(77644)
资助(71596)
编号(70602)
成果(55293)
重点(54525)
(53054)
(52743)
(50798)
创新(47417)
课题(47312)
科研(47093)
计划(45948)
国家社会(45047)
期刊
(146463)
经济(146463)
研究(92319)
(83103)
学报(64412)
中国(63758)
农业(56763)
科学(56472)
大学(48288)
学学(46257)
管理(43541)
(39266)
教育(31891)
业经(30377)
(27471)
金融(27471)
(26820)
技术(26811)
经济研究(21481)
财经(21299)
问题(20619)
(19965)
业大(19478)
科技(18535)
(18134)
技术经济(16395)
农业大学(16321)
资源(16184)
图书(15682)
理论(15474)
共检索到481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直陪伴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根据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的转移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改进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法分别对我国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利用估算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廖嵘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志善  
本文采用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城乡预期收入差距与流动意愿的关系,利用绥棱县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数据建立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本次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但在转移成本、外出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三个影响因素排序上,财产性收入最小。这说明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的分析范式仍然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但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宿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从劳动力市场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为此,要打破城乡分割就业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城乡就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