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3)
- 2023(11700)
- 2022(9905)
- 2021(8932)
- 2020(7517)
- 2019(17373)
- 2018(16841)
- 2017(32780)
- 2016(17707)
- 2015(19928)
- 2014(20060)
- 2013(20277)
- 2012(19176)
- 2011(17505)
- 2010(17838)
- 2009(16949)
- 2008(16651)
- 2007(15497)
- 2006(14014)
- 2005(12629)
- 学科
- 济(101745)
- 经济(101678)
- 业(52122)
- 农(50343)
- 管理(42976)
- 方法(34946)
- 农业(33440)
- 数学(31443)
- 数学方法(31192)
- 企(30316)
- 企业(30316)
- 地方(24893)
- 业经(23691)
- 中国(23098)
- 财(19197)
- 学(17799)
- 制(16249)
- 贸(14570)
- 贸易(14564)
- 发(14385)
- 易(14089)
- 地方经济(13937)
- 农业经济(12573)
- 环境(12099)
- 体(12094)
- 银(11888)
- 银行(11856)
- 融(11586)
- 金融(11582)
- 策(11530)
- 机构
- 学院(268312)
- 大学(263108)
- 济(124488)
- 经济(122123)
- 管理(99276)
- 研究(95488)
- 理学(85347)
- 理学院(84424)
- 管理学(83057)
- 管理学院(82561)
- 中国(73646)
- 农(64182)
- 科学(57109)
- 京(54316)
- 财(52273)
- 所(49622)
- 农业(49229)
- 研究所(44778)
- 业大(44700)
- 中心(44378)
- 江(41807)
- 财经(41254)
- 经济学(39015)
- 经(37335)
- 经济学院(35056)
- 范(34253)
- 师范(33946)
- 北京(33912)
- 院(32423)
- 州(32240)
- 基金
- 项目(171731)
- 科学(134444)
- 研究(126942)
- 基金(123822)
- 家(107467)
- 国家(106495)
- 科学基金(90256)
- 社会(82921)
- 社会科(78220)
- 社会科学(78196)
- 省(68716)
- 基金项目(65775)
- 教育(55939)
- 划(55793)
- 自然(55089)
- 自然科(53737)
- 自然科学(53720)
- 自然科学基金(52749)
- 编号(52360)
- 资助(49777)
- 成果(42374)
- 发(40136)
- 重点(38478)
- 部(38292)
- 农(35872)
- 课题(35334)
- 创(34842)
- 国家社会(34784)
- 发展(32869)
- 创新(32707)
- 期刊
- 济(150096)
- 经济(150096)
- 研究(79505)
- 农(67820)
- 中国(55029)
- 农业(45823)
- 学报(42483)
- 财(40122)
- 科学(39370)
- 大学(32831)
- 管理(32124)
- 学学(31691)
- 业经(28105)
- 融(26858)
- 金融(26858)
- 技术(23030)
- 经济研究(22827)
- 业(21639)
- 财经(21002)
- 问题(20709)
- 教育(20400)
- 经(18203)
- 世界(16213)
- 技术经济(15500)
- 农村(15286)
- 村(15286)
- 农业经济(15248)
- 版(15242)
- 经济问题(14505)
- 统计(14048)
共检索到410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菲
文章以中国1981~2004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框架,研究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丁霄泉
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 增长的贡献 ,并指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因素还将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剩余劳动力 资源再配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开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逐渐表现为供给过剩,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的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陆续由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文章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英龙 张国平
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耦合已经成为区域内资源整合一种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为本区域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耦合的动力。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但欲实现快速和高质量的耦合,却需要依赖于一定条件,京津冀需在推动三地协同发展中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爱玲 白媛媛 马艳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于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少,内蒙古的相关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得出了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增长都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较小的结论,并探讨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和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视角,运用局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成本 收益 劳动力转移 理论分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卫萍
在货币经济中,土地具有货币特性而非实物的资本。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名义经济增长率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土地流转或货币化有利于中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货币化将增加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名义经济增长率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顺应经济周期自然规律、收入分配比例的调整和实施倾向于增加普通消费品等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保障性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SWOT 息烽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后平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障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特征 作用 困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珍,周函
一、宜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 根据宜昌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宜昌市城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进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到2001年底,宜昌市总人口397.51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