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8)
2023(11414)
2022(9501)
2021(8779)
2020(7202)
2019(15930)
2018(15837)
2017(29683)
2016(16021)
2015(17507)
2014(16699)
2013(16270)
2012(14816)
2011(13499)
2010(13693)
2009(13046)
2008(12776)
2007(11895)
2006(10696)
2005(9454)
作者
(42934)
(37047)
(36315)
(34259)
(22735)
(17540)
(15987)
(14145)
(13850)
(12832)
(12573)
(12176)
(11712)
(11422)
(11243)
(11000)
(10622)
(10520)
(10506)
(10338)
(9072)
(9033)
(8642)
(8602)
(8229)
(8200)
(8134)
(7949)
(7368)
(7323)
学科
(62574)
(62421)
经济(62329)
管理(51251)
(49441)
(41652)
企业(41652)
农业(33097)
业经(22898)
方法(19478)
中国(18753)
(18612)
(18604)
技术(17838)
数学(16311)
数学方法(16142)
(13453)
地方(13145)
农业经济(12442)
技术管理(12122)
(11763)
(11240)
(11196)
银行(11175)
(10725)
(10713)
(10623)
财务(10601)
财务管理(10578)
(10246)
机构
学院(222474)
大学(216484)
(95372)
经济(93558)
管理(88999)
理学(76967)
理学院(76227)
管理学(75207)
管理学院(74783)
研究(73741)
中国(58863)
(53794)
(44094)
(43979)
科学(42533)
农业(40487)
业大(37703)
(35927)
(35360)
中心(35187)
财经(33661)
研究所(32038)
(30576)
经济学(27970)
(27377)
(27168)
师范(27156)
北京(26880)
经济管理(26425)
(26084)
基金
项目(149635)
科学(120510)
研究(114503)
基金(109299)
(94460)
国家(93518)
科学基金(81598)
社会(75911)
社会科(71621)
社会科学(71607)
(60800)
基金项目(58727)
教育(50580)
自然(49939)
(49019)
自然科(48777)
自然科学(48768)
自然科学基金(47952)
编号(46591)
资助(41078)
(37099)
成果(37035)
(35312)
创新(33795)
(33469)
(33422)
重点(33206)
课题(31743)
国家社会(31736)
(31252)
期刊
(115268)
经济(115268)
研究(64778)
(59693)
中国(55186)
农业(40298)
(34256)
科学(32927)
管理(32286)
学报(31985)
大学(26549)
学学(25438)
业经(25384)
(24030)
金融(24030)
教育(22475)
(19261)
技术(19120)
财经(16739)
问题(15671)
经济研究(15220)
农业经济(14892)
农村(14886)
(14886)
(14422)
科技(13219)
(13168)
世界(12241)
技术经济(11756)
经济问题(11261)
共检索到342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梅建明  陈秀华  
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劳动力已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及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 ,在我国农村的大多数地区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速度与规模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 ,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将大量存在 ,这已经成为当前进行土地制度再创新的障碍。本文认为 ,进行土地合作是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情况下进行农地制度再创新的理想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群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逐步建立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鸿明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制度创新刘鸿明目前,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大约2亿人,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在这2亿人中,有大约6000多万人已离开农村,跨省区流动打工,形成庞大的流动过剩人口─-"民工潮";另外,尚有1亿多人滞留在农村中,构成潜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元芳  吴昊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制于多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是制度层面的因素,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制约。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制度保障,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爱武  周晓红  
本文认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日趋活跃,区域、城乡劳动力转移将形成主流与逆向支流相辅相成、同时并存的双向转移模式,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将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而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须对土地要素进行相应调整。文章提出,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娅  任润生  
文章认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给的"非均衡"性更多地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包括生产方式的制约、农业保护政策的制约、资本有效供给和就业成本不足的制约,以及政策环境的制约和农村经济级社区封闭的制约等。这种制度性约束只能用制度创新来打破,其措施为:1.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2.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扬  
1.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呈上升趋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场所,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这种转移模式优势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直接在当地农村从事工作,同时还可兼顾家庭的农业生产。在传统观念中农业的收入比较稳定,农民不会主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仁勇  胡树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