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3)
- 2023(13019)
- 2022(11262)
- 2021(10583)
- 2020(8587)
- 2019(19682)
- 2018(19617)
- 2017(38046)
- 2016(20606)
- 2015(23062)
- 2014(23085)
- 2013(22972)
- 2012(20913)
- 2011(18878)
- 2010(18785)
- 2009(17179)
- 2008(16607)
- 2007(14797)
- 2006(13021)
- 2005(11204)
- 学科
- 济(89176)
- 经济(89086)
- 业(62409)
- 管理(53570)
- 农(50504)
- 企(40804)
- 企业(40804)
- 方法(36535)
- 农业(33695)
- 数学(32020)
- 数学方法(31717)
- 业经(23962)
- 中国(22756)
- 地方(22090)
- 财(18592)
- 学(17323)
- 制(15407)
- 贸(14376)
- 贸易(14371)
- 易(13953)
- 发(13750)
- 环境(12962)
- 技术(12917)
- 农业经济(12578)
- 理论(12465)
- 和(12267)
- 策(11783)
- 银(11374)
- 银行(11340)
- 体(11272)
- 机构
- 学院(293804)
- 大学(291023)
- 管理(120085)
- 济(118065)
- 经济(115564)
- 理学(105391)
- 理学院(104280)
- 管理学(102631)
- 管理学院(102114)
- 研究(97123)
- 中国(72394)
- 农(64543)
- 科学(61313)
- 京(61034)
- 业大(50213)
- 农业(49197)
- 财(48702)
- 所(48242)
- 中心(44982)
- 研究所(44240)
- 江(42005)
- 财经(39851)
- 范(39587)
- 师范(39299)
- 北京(37885)
- 经(36467)
- 院(34645)
- 州(34250)
- 经济管理(33651)
- 经济学(33569)
- 基金
- 项目(207712)
- 科学(164046)
- 研究(154834)
- 基金(150531)
- 家(130579)
- 国家(129401)
- 科学基金(111591)
- 社会(97985)
- 社会科(92422)
- 社会科学(92398)
- 省(81925)
- 基金项目(81263)
- 自然(71511)
- 自然科(69786)
- 自然科学(69773)
- 教育(68734)
- 自然科学基金(68501)
- 划(67873)
- 编号(65157)
- 资助(60260)
- 成果(51526)
- 部(45700)
- 发(45693)
- 重点(45672)
- 课题(43062)
- 创(42831)
- 国家社会(39981)
- 创新(39886)
- 科研(39095)
- 人文(38741)
- 期刊
- 济(132809)
- 经济(132809)
- 研究(82015)
- 农(67625)
- 中国(55700)
- 学报(46774)
- 农业(46312)
- 科学(44541)
- 管理(38243)
- 大学(36256)
- 学学(34501)
- 财(33231)
- 教育(29934)
- 业经(27834)
- 融(25216)
- 金融(25216)
- 技术(24087)
- 业(20669)
- 问题(18754)
- 经济研究(18254)
- 财经(18002)
- 版(16044)
- 经(15223)
- 资源(15142)
- 农业经济(15118)
- 科技(14898)
- 农村(14461)
- 村(14461)
- 图书(14401)
- 技术经济(14146)
共检索到418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贤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研究余贤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我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道路上,选择最大就业和最大产出并不矛盾。边际生产力较低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不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先运
The paper discussed several current methods to measure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forwards a feasible shortcut way to measure,and conducts research and forecast by using the data of Shangdong Province.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测算 预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矛盾 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列伟 崔和瑞 李晓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邸加萍 李玉江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上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间类型和转移收入5个方面比较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非均衡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大松 孟颖颖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结合2007年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针对全国鄂、豫、渝等十个省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建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流动趋势和地域流动趋势两个理论模型,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村劳动力流动达到稳定状态的极限概率做出了定量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华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作为转型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独特的"二元"社会结构长期扭曲了该群体职业流动的制度环境,加上国内经济转型和国外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流动受阻。求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探究相关原因,并提炼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流动受阻 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传慧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也因各种限制条件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正向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城镇产业发展,最后扩大城镇的规模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从负面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冲击了城镇就业市场,增加了城市管理压力,制约了流动人口的自我发展,致使城镇发展失衡,进而降低城镇化速率和质量。在接下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方能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喻翠玲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就业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跨国转移的理论模型和思路,并认为中国农民"走出去",不仅对中国和世界有利,而且是可行的。最后,为促进农民"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跨国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