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7)
2023(12103)
2022(10163)
2021(9399)
2020(7933)
2019(18513)
2018(17967)
2017(35593)
2016(19203)
2015(21778)
2014(21631)
2013(21907)
2012(20600)
2011(18584)
2010(18509)
2009(17301)
2008(17235)
2007(15786)
2006(13744)
2005(12111)
作者
(55145)
(46937)
(46539)
(44362)
(29608)
(22755)
(21149)
(18319)
(17597)
(16486)
(15842)
(15809)
(14570)
(14498)
(14489)
(14470)
(14351)
(13646)
(13462)
(13341)
(11589)
(11507)
(11390)
(10854)
(10737)
(10578)
(10329)
(10308)
(9436)
(9432)
学科
(91175)
经济(91088)
(59427)
(51106)
管理(49460)
方法(40701)
数学(37259)
数学方法(37017)
(36922)
企业(36922)
农业(33872)
业经(22745)
中国(22366)
(22232)
地方(21536)
(16511)
(15950)
贸易(15948)
(15422)
(14779)
(13228)
(13228)
财务(13213)
财务管理(13178)
农业经济(12617)
企业财务(12530)
(12147)
金融(12144)
(12089)
银行(12067)
机构
学院(280109)
大学(276147)
(120368)
经济(117949)
管理(108205)
理学(94258)
理学院(93224)
管理学(91817)
研究(91319)
管理学院(91285)
中国(71309)
(64815)
(56705)
科学(55319)
(53380)
农业(49736)
业大(46533)
(45679)
中心(45096)
(43086)
财经(42938)
研究所(41269)
(39242)
经济学(37480)
(36409)
师范(36098)
北京(34882)
经济学院(34364)
(33693)
经济管理(32039)
基金
项目(188803)
科学(149249)
研究(139233)
基金(138072)
(119117)
国家(118033)
科学基金(101879)
社会(90777)
社会科(85793)
社会科学(85769)
基金项目(74489)
(74455)
自然(64163)
教育(62787)
自然科(62674)
自然科学(62656)
(61619)
自然科学基金(61585)
编号(57042)
资助(55449)
成果(44982)
(42885)
(41768)
重点(41625)
(38935)
课题(38244)
国家社会(37849)
教育部(36662)
(36527)
创新(36427)
期刊
(134993)
经济(134993)
研究(78583)
(67865)
中国(54886)
农业(45969)
学报(43649)
(40967)
科学(40562)
大学(33888)
学学(32327)
管理(32084)
(29520)
金融(29520)
业经(28482)
教育(23026)
技术(22409)
(21794)
财经(21155)
问题(20053)
经济研究(19458)
(18110)
(15911)
农村(15283)
(15283)
农业经济(15230)
世界(14582)
资源(14531)
技术经济(14141)
经济问题(13658)
共检索到410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力  
分析了重庆市部分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概况、区域分布及规模,论述了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增加收入的贡献,产生的非农化效应,以及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经济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胜杰  韩树林  
本文运用传统建模和现代协整建模理论 ,以重庆市为例 ,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行业分布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步宇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加快城镇化,确保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解决中国规模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城市再就业等问题,是今后数年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城乡统筹视野下的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也可为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思路。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宁建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阶段的转移应该将大中城市 (包括输出地的县城 )作为流向的第一渠道 ,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作为流向的第二渠道 ,因农产品需求和多样化带动的农村内部转移作为第三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压力 ,才能相对疏通农民工流向的整体渠道。为了论证这一点 ,本文选用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调查的特例 ,结合有关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一些思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磷  王春霞  
我国农业部门还能够析出多少劳动力?本文系统分析了人口、农业劳动力需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系发现,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机械化是影响剩余劳动力流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替代的劳动力低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量将绝对减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从农业部门析出更多劳动力。以大庆市为例分析得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量为负的结论,并提出了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和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宿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珍,周函  
一、宜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 根据宜昌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宜昌市城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进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到2001年底,宜昌市总人口397.51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海军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城乡劳动力自由转移困难、城镇就业饱和的局面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出发,运用协整模型和修正误差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非农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爱玲  白媛媛  马艳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于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少,内蒙古的相关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得出了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增长都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较小的结论,并探讨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时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就此问题对河南省A市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对转移培训的满意度整体偏低,转移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体系不完善、学院参与热情低和评估机制缺失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了改进策略:理顺体制,保障培训高效开展;针对需求,积极优化培训体系;改善条件,激发培训学员热情;统筹兼顾,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时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就此问题对河南省A市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员对转移培训的满意度整体偏低,转移培训存在针对性不强、体系不完善、学院参与热情低和评估机制缺失等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了改进策略:理顺体制,保障培训高效开展;针对需求,积极优化培训体系;改善条件,激发培训学员热情;统筹兼顾,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