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9)
2023(7183)
2022(5894)
2021(5544)
2020(4453)
2019(10110)
2018(9931)
2017(19078)
2016(10728)
2015(11760)
2014(11558)
2013(11545)
2012(10880)
2011(9858)
2010(10259)
2009(9536)
2008(9445)
2007(9006)
2006(8357)
2005(7696)
作者
(28502)
(24414)
(24012)
(22961)
(15161)
(11804)
(10741)
(9352)
(9078)
(8819)
(8387)
(7940)
(7728)
(7608)
(7488)
(7287)
(7135)
(7039)
(6913)
(6809)
(6141)
(6010)
(5886)
(5797)
(5633)
(5556)
(5536)
(5256)
(4975)
(4901)
学科
(48711)
(47450)
经济(47401)
(41133)
农业(32485)
管理(25286)
(20443)
企业(20443)
业经(17424)
(14420)
贸易(14413)
中国(14401)
(14261)
方法(13759)
农业经济(12358)
数学(12014)
数学方法(11889)
地方(11807)
(11611)
(11399)
(11294)
(10415)
(9546)
(9454)
农村(9436)
(9386)
劳动(9368)
发展(8975)
(8962)
出口(8271)
机构
学院(150735)
大学(144285)
(67780)
经济(66406)
管理(58801)
理学(50269)
研究(50224)
理学院(49834)
管理学(49194)
管理学院(48915)
(44490)
中国(41784)
农业(33222)
(29553)
(29111)
科学(27585)
业大(26997)
(25822)
中心(25030)
(24421)
财经(22335)
研究所(21547)
(20276)
农业大学(20121)
(19833)
(19782)
师范(19721)
经济学(19477)
经济管理(19367)
(19201)
基金
项目(94339)
科学(75093)
研究(74950)
基金(68419)
(57923)
国家(57256)
社会(49576)
科学基金(49420)
社会科(46634)
社会科学(46625)
(38162)
基金项目(35855)
教育(32802)
编号(32761)
(30057)
自然(28570)
自然科(27900)
自然科学(27896)
自然科学基金(27413)
(27236)
资助(26893)
成果(26453)
(22335)
(21751)
课题(21580)
国家社会(20528)
重点(20338)
(19966)
(19638)
(19417)
期刊
(86291)
经济(86291)
(52804)
研究(44769)
中国(37898)
农业(35686)
业经(21554)
(21214)
学报(20896)
科学(20806)
(18822)
金融(18822)
管理(18151)
大学(17850)
学学(16825)
(15807)
教育(15752)
农业经济(14638)
农村(14328)
(14328)
问题(13317)
技术(12311)
世界(10856)
财经(10743)
经济研究(10497)
(10044)
(9625)
经济问题(9559)
农村经济(9350)
(9244)
共检索到24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依靠城镇化的红利,促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源在于增收的牵引,而在日益开放的背景下,通过境外劳务输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本文对境外劳务输出的现状与阶段性进行了探讨,对境外劳务输出的内外部动因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境外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并针对目前境外劳务输出在法律、政府服务、企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乔宏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效果无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本身或对一方经济都非常重要,因此,本文在分析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中政府部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应运用营销思想,布局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启动、引导各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服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灵芝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且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研究、探讨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的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统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经阶段。当前,我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要转移的数量大,而且转移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化,即大部分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完成了职业的转换而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市民化)。其成因在于长期的国家赶超战略和基于其上的多元社会整合机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上的审视和转换,完成从赶超战略基础上的多元整合机制向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一元整合机制的转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元整合路径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市民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西宝,成力为  
加入WTO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农产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剩余劳动力产生和转移的“推”“拉”效应,分析加入WTO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要拓展就业领域,二是拓展就业空间。最后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雄芽   袁斯斌   罗新荣   谢赟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丰城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全市有乡村人口97.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5.5万人,2002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2596元。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25.4万亩,按乡村人口人平仅有耕地1.29亩,以每个劳动力耕作5亩耕地计算,全市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0.4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4.9%,随着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滑坡,农民从事传统农业难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育才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冯兆星  吴喆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江  周婷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 ,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完善其短期就业机制 ,而应当从战略层面 ,并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 ,以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道玉  李修东  
一、亟待开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现有总劳动力4亿左右,其中剩余劳动力大约近2亿,而且,今后还将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左右,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不仅造成了劳动力资源运行的巨大浪费,而且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沉重负担,给社会进步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大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祥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