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7)
2023(9490)
2022(7977)
2021(7526)
2020(6236)
2019(14697)
2018(14377)
2017(28057)
2016(15441)
2015(17360)
2014(17584)
2013(17657)
2012(16642)
2011(15098)
2010(15440)
2009(14647)
2008(14873)
2007(13825)
2006(12172)
2005(10927)
作者
(45215)
(38632)
(38310)
(36482)
(24053)
(18593)
(17236)
(15115)
(14364)
(13540)
(13074)
(12795)
(11937)
(11887)
(11874)
(11857)
(11845)
(11134)
(11036)
(10889)
(9651)
(9503)
(9465)
(8903)
(8824)
(8704)
(8573)
(8366)
(7880)
(7838)
学科
(73155)
经济(73085)
(50725)
(49924)
管理(38063)
农业(33128)
方法(30862)
(29799)
企业(29799)
数学(26968)
数学方法(26760)
业经(20894)
中国(18360)
(17834)
地方(14620)
(14321)
(14031)
(12614)
贸易(12612)
农业经济(12424)
(12264)
(11877)
(10712)
财务(10697)
财务管理(10668)
企业财务(10210)
(10164)
银行(10143)
(10084)
理论(10033)
机构
学院(232528)
大学(229131)
(100343)
经济(98352)
管理(88253)
研究(78053)
理学(76658)
理学院(75870)
管理学(74691)
管理学院(74271)
中国(61018)
(59821)
科学(47369)
(47095)
农业(45878)
(44285)
业大(40648)
(40264)
中心(37314)
研究所(36430)
(35643)
财经(35275)
(32120)
经济学(30940)
(30492)
师范(30236)
北京(29163)
农业大学(28286)
经济学院(28125)
(27757)
基金
项目(150440)
科学(117958)
研究(112275)
基金(108781)
(94082)
国家(93164)
科学基金(79159)
社会(72337)
社会科(68047)
社会科学(68026)
(59836)
基金项目(58089)
教育(50246)
(49087)
自然(48890)
自然科(47693)
自然科学(47676)
编号(47409)
自然科学基金(46848)
资助(43593)
成果(38605)
(34395)
(34227)
(33873)
重点(33594)
课题(31385)
(30869)
国家社会(29831)
(29165)
教育部(28999)
期刊
(116615)
经济(116615)
研究(65173)
(64757)
中国(46114)
农业(43909)
学报(37820)
科学(34633)
(34079)
大学(29429)
学学(28187)
管理(25475)
业经(25245)
(23210)
金融(23210)
教育(20609)
(20413)
技术(18308)
财经(17696)
问题(17105)
经济研究(16151)
(15189)
农业经济(14933)
农村(14736)
(14736)
(14523)
世界(13381)
经济问题(12268)
技术经济(12078)
资源(11175)
共检索到342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动态GMM方法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出口的扩张显著地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交叉效应,随着第二产业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和产值比重的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下行之势;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阻滞了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存在U形关系,但并不显著;滞后期因变量的系数为正,反映了劳动力对长期依赖于农业具有粘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永红  黄开元  
本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对四川大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行了测算,借助EVIEWS软件拟合了预测模型;依托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用年龄移算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进行了测算与预测,进而对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做出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钟甫宁大多数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和隐性失业大军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还是地区与部门的平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平华  
本文分析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强化职业培训,改善务工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培秀  
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实际 ,运用农业技术需求法估算了相关年份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第 5次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 ,估算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量及剩余劳动力数量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后平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银珍,周函  
一、宜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 根据宜昌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宜昌市城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进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到2001年底,宜昌市总人口397.51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黄汝群  李海洋  潘伟彬  俞建雄  
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及教育培训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教育培训的模式思路及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慧蓉  钟涨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也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本文依据布劳恩(1993)的人口迁移理论,对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机制进行了理念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但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范围内、东部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并不存在。三大区域之间及各省市之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秀芝  刘顺伯  
采取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细分和观察江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年龄结构现状,结合江西农村住户调查中未外出劳动力的相关数据,对江西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年龄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农业劳动力使用相对紧凑的假设条件,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527万人,且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