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9)
- 2023(12070)
- 2022(10149)
- 2021(9367)
- 2020(7408)
- 2019(16715)
- 2018(16565)
- 2017(31488)
- 2016(16658)
- 2015(18585)
- 2014(18501)
- 2013(18684)
- 2012(18011)
- 2011(16684)
- 2010(17280)
- 2009(16498)
- 2008(15321)
- 2007(13684)
- 2006(12762)
- 2005(11813)
- 学科
- 济(96159)
- 经济(95998)
- 农(50107)
- 业(47150)
- 管理(37248)
- 农业(33636)
- 地方(29421)
- 中国(26873)
- 业经(25299)
- 企(25241)
- 企业(25241)
- 方法(25235)
- 数学(20140)
- 数学方法(20019)
- 发(16603)
- 地方经济(16082)
- 学(15877)
- 制(15438)
- 融(13881)
- 金融(13877)
- 财(13300)
- 银(12982)
- 发展(12973)
- 银行(12973)
- 展(12947)
- 农业经济(12812)
- 和(12748)
- 行(12709)
- 贸(12598)
- 贸易(12586)
- 机构
- 学院(245695)
- 大学(239920)
- 济(112950)
- 经济(110711)
- 研究(93111)
- 管理(89748)
- 理学(75666)
- 理学院(74743)
- 管理学(73721)
- 管理学院(73252)
- 中国(72328)
- 农(56270)
- 科学(53325)
- 京(51699)
- 财(47350)
- 所(46934)
- 中心(42817)
- 农业(42302)
- 研究所(41849)
- 江(39506)
- 业大(38586)
- 财经(36175)
- 范(35792)
- 师范(35557)
- 经济学(33914)
- 北京(32890)
- 经(32586)
- 院(32212)
- 州(31316)
- 经济学院(30073)
- 基金
- 项目(153754)
- 科学(121106)
- 研究(119823)
- 基金(108834)
- 家(93076)
- 国家(92095)
- 社会(79597)
- 科学基金(78367)
- 社会科(74085)
- 社会科学(74066)
- 省(62220)
- 基金项目(57955)
- 教育(51974)
- 编号(50846)
- 划(50207)
- 自然(45074)
- 自然科(43906)
- 自然科学(43896)
- 自然科学基金(43080)
- 资助(42154)
- 成果(41605)
- 发(40628)
- 课题(35041)
- 重点(34146)
- 发展(33790)
- 部(33787)
- 展(33258)
- 国家社会(32541)
- 农(32077)
- 创(31383)
- 期刊
- 济(148412)
- 经济(148412)
- 研究(80453)
- 农(61582)
- 中国(59243)
- 农业(41804)
- 科学(34729)
- 学报(34454)
- 财(34071)
- 管理(31204)
- 融(28739)
- 金融(28739)
- 业经(28475)
- 大学(27844)
- 教育(27449)
- 学学(26127)
- 技术(22073)
- 经济研究(21578)
- 问题(20238)
- 业(19316)
- 财经(18097)
- 世界(15970)
- 经(15806)
- 农业经济(15477)
- 农村(15429)
- 村(15429)
- 经济问题(14113)
- 技术经济(13575)
- 资源(13076)
- 版(13075)
共检索到402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小莉 李娜
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形式为农村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雏形。表现在村民通过独占或者共享农机所有权、出售与购买农机服务两个方面实现生产领域的利益共享。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中,涉及到农机生产技术、村民间的人情互动、村民的经济平等地位、生产与消费过程的融合,这可以丰富已有的农村分享经济研究。农村分享经济的社会基础交织着传统与现代因素,其生产与消费单位的同一性,决定着其分享经济内容的复杂性,互联网及移动技术又为农村分享经济提供了充满现代性的社会基础。但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因缺少制度性或者文化性的维系机制也存在无法扩大
关键词:
农村 分享经济 东北 社会基础 农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军花 来燕 党辉
当前农村的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是被大量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严重污染环境的因素。在国人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条件下,使其得到循环利用是亟待完成的任务。推广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的循环利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也需要借助工具的不断改良来为进行。自然,农机改良就成为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循环利用的合适抓手。然而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推进起来却困难重重,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农机改良的推广、应用的理念与途径,加快其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循环利用之中的普及,从而有力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机改良 农作物秸秆 禽畜粪便 循环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由于农作参差期、土地细碎化和农作环节的关联性,小农生产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运行的真实主体,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安排生产,从而尽可能克服小农家庭生产的局限性。社会性小农的弹性意味着不仅可以降低村社生产体系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对接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为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土地的结合创造条件。社会性小农奠定了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基础,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
社会性小农 小农经济 发展 适应性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由于农作参差期、土地细碎化和农作环节的关联性,小农生产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运行的真实主体,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安排生产,从而尽可能克服小农家庭生产的局限性。社会性小农的弹性意味着不仅可以降低村社生产体系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对接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为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土地的结合创造条件。社会性小农奠定了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基础,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
社会性小农 小农经济 发展 适应性变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罗钦涛
外生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地方实践中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因此,如何激活村庄互助养老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省中部罗村的田野调查,分析内生型互助养老运行机制的构建路径,阐明引导和约束运行机制的社会基础。研究发现,新乡贤、村集体及(新)村民等多元主体构建起组织建设、资金筹措、文化浸润以及行为激励四重运行机制。依托乡村精英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熟人社会的相互信任与面子竞争、地方知识的关联建构与拓展应用等乡村社会基础促进内生型互助养老实践生成,以软性约束方式保障实践长效运行。基于此,加强乡村社会建设、通过农民自组织互助养老应是建设内生型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要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小荣 刘化标
浙江省温州市通过狠抓村经济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村级社会化服务既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机活力。目前全市村级基础服务已由原来低层次的应急性服务发展到比较高层次的科技、信息、购销、保险等方面的全过程系列化服务。既有村社服务组织的直接服务,也有民间的互相服务,还有与政府部门、专业户等其它组织联合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判断和测定教育投资效益,可以采取不同的指标体系,我们认为,采用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较为适宜。所谓内部指标,主要指教育系统内部的测定标准,它们主要包括:学生—教师比率;班规模;单位投资获得(或提高)的学业成绩;教育投资结构合理性;单位投资培养的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晴江 庞敏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能源等)和社会基础设施(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两大类别。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基础设施发展在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增长中都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显著,而道路、电力和通讯设施的作用则各有侧重。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并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白呈明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治理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资料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基础.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观念的、行为的、制度的和体制的,只要这些基础和条件存在,农村土地纠纷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解决农村土地纠纷远非事后救济以及救济方式的选择那么简单,而需要深化改革,逐步消解体制性矛盾;完善法律,合理界定利益边界;正视现实,实现制度兼容;尊崇法治,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结论:构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长效机制应致力于消解纠纷产生的社会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本文在构建评价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东北三省农村电商空间平衡发展指数,并检验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并不平衡,且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空间不平衡问题有加剧倾向。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净流出、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以及城乡差距是加剧东北地区农村电商不平衡发展的主要诱因,而普惠金融则有利于优化农村电商的空间布局。因此,需要进一步延伸东北地区农村产业链条,通过就近城镇化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为农村电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就天然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并未对村民原先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造成过度冲击之时,其所遭遇到的来自乡土社会的反向力量就会相对减弱。与此同时,如能透过连属家庭经营、利用乡土性社会准则这两种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可巧妙地将两者吸纳到自己的支配体系之中,并就此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人的发展经济学必须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其学术方向,同时关注和研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途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来促进人的发展;约束资本、控制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发展机会的公平和均等、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等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大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信志
(一)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第一,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开放范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允许农民自留地跨村组流转土地。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培育发展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市场,开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市场,允许并鼓励进城农户在一定期限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将土地整理开发形成的新增土地,未发包的可利用土地、预留机动地、交回和收回的承包地等优先安排给新增人口、失地少地的农民。第二,对于符合流转
关键词:
合作社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共享经济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近年来,开原市农机监理所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农机监理工作的一切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减轻农机户负担,有利于农民增收出发,与时俱进,强化监理队伍建设,规范农机监理机制,勇于探索创新,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获得了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继2000年—2001年度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后,200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先进单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主要做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