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7)
2023(7809)
2022(6373)
2021(5817)
2020(4632)
2019(10375)
2018(9726)
2017(18599)
2016(9767)
2015(10243)
2014(9683)
2013(9746)
2012(8904)
2011(8199)
2010(8128)
2009(7358)
2008(7106)
2007(6481)
2006(5821)
2005(4970)
作者
(27506)
(24142)
(23297)
(22459)
(14395)
(11647)
(10188)
(9227)
(8866)
(8243)
(8007)
(7895)
(7269)
(7252)
(7217)
(7062)
(6903)
(6819)
(6645)
(6582)
(5966)
(5744)
(5722)
(5572)
(5475)
(5185)
(5074)
(4965)
(4751)
(4733)
学科
(50565)
(47230)
经济(47185)
(35420)
农业(34371)
管理(19239)
业经(16342)
方法(15973)
数学(15084)
数学方法(14984)
农业经济(12355)
(12030)
企业(12030)
地方(11539)
中国(11343)
(10591)
收入(9757)
(9523)
农村(9501)
(9046)
发展(8845)
(8840)
(8813)
分配(8148)
(8081)
土地(8030)
环境(7856)
建设(7088)
及其(6945)
(6882)
机构
学院(140453)
大学(133972)
(63761)
经济(62661)
管理(53762)
研究(49075)
(48480)
理学(47775)
理学院(47279)
管理学(46525)
管理学院(46314)
中国(38365)
农业(36553)
科学(30542)
业大(29622)
(26223)
(25242)
中心(24441)
(24096)
农业大学(22520)
研究所(22179)
(20833)
财经(20445)
经济学(19284)
经济管理(19004)
(18866)
(18660)
师范(18514)
经济学院(17742)
(17512)
基金
项目(102977)
科学(83230)
基金(77807)
研究(75095)
(68595)
国家(67958)
科学基金(58754)
社会(52018)
社会科(49107)
社会科学(49097)
基金项目(42863)
(41380)
自然(36517)
自然科(35677)
自然科学(35673)
自然科学基金(35046)
(33277)
教育(31072)
编号(30274)
(29637)
资助(28551)
(24415)
重点(23023)
(23007)
国家社会(22825)
成果(21712)
(21477)
(20200)
创新(20160)
发展(19740)
期刊
(73499)
经济(73499)
(56006)
农业(38197)
研究(37506)
中国(26957)
学报(23896)
科学(23807)
业经(20304)
大学(19185)
学学(18928)
(16669)
(15841)
农业经济(14525)
(14407)
金融(14407)
农村(13760)
(13760)
管理(12454)
问题(11549)
(10053)
资源(9723)
农村经济(9292)
技术(9274)
经济研究(9258)
世界(9098)
财经(9076)
经济问题(8858)
社会(8453)
业大(8319)
共检索到198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伍国勇  杨兴洪  
文章在农村减贫效率测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结合热点分析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考察,并借助偏微分方法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减贫效率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目前主要以扩散型和萧索型聚类方式为主,空间趋同现象明显,同时,其冷热点格局存在明显的迁跃特征,但Getis-Ord指数总体呈现热点值导向,减贫工作趋势向好;经济增长与农村减贫效率存在"U型"耦合关系,短期内人均GDP的增长无法成为减贫效率提升的有效驱动力,且其他政策手段的减贫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各影响因子的间接效应普遍接近甚至超过其直接效应,可以考虑将空间因子作为未来减贫工作的有益突破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振邦  贾卓  常跟应  苏晓阳  陈兴鹏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基于等级理论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解析贫困空间依赖和分异格局成因的尺度机制(重点关注差异与关联),来理解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相互关系。对甘肃省六盘山片区村级和乡镇贫困进行了计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行政村尺度对案例区贫困格局及成因的解释度更好,但乡镇尺度上过程不容忽视。(2)宏观经济社会情境因素对微观上村级和乡镇贫困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作用强度在乡镇尺度上大于村级尺度。(3)宏观情境因素与本地因素对贫困格局的形成存在交互增强且因尺度而异的协同关系。另外,还比较了不同等级系统(行政区划系统和重新构建的贫困分区系统、地理分区系统)下的结果差异,发现行政区划系统不是解析贫困格局成因的最佳选择,它会掩盖和扭曲部分因素的影响,而贫困分区系统能更好地描述“真实的”的贫困形成过程。以上表明,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将重心下沉到村和户是现实合理选择,但以“适度漫灌”来夯实宏观上经济基础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在甘肃六盘山片区仍有重要意义,而各级各地政府或组织形成共同但有侧重的协作理念和方式是重要保障。同时,高效可持续的贫困治理在行政机制外尚需强化市场和社会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兵  翁辰  
本文基于1997—2012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短期看,相邻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但长期看,则会抑制本地区农村贫困减缓;农村金融发展对于贫困减缓还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情况。此外,农村经济发展抑制了农村贫困减缓,而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利于减缓贫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卫民  
技术变化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同样会带来管理要素作用的变化。管理要素作用的变化和特征对技术变化有路径依赖性,机会成本的泛化和要素配置权力的转变等要素作用变迁的特征,一方面突出强调了现代技术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要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预示了现代管理发展的方向。在新的管理思想指导下,以充分的信息为基础,战略化、人性化、柔性化处理和配置用途愈加多样化的经济资源,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开泳  王开科  冯莉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需合理减小各地区的工资差异。笔者尝试从宏观市场潜能、微观劳动生产率以及外部不经济三个方面就路径依赖特征和锁住效应及其弱化对我国地区间工资水平决定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Dixit-Stiglitz的垄断竞争模型构建了地区间工资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利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的稳健拟合验证了各主要因素对我国省级地域工资水平的影响。通过对路径依赖和锁住效应的检验发现:市场潜能以及劳动生产率因素所存在的路径依赖特征和弱化的锁住效应对我国地区间工资水平格局及其演进有较好的解释力,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地区间工资格局及其区域差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从合理缩小现有的工资水平区域差距...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王洪政  唐一峰  张旭鹏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1)中国的贫困发生率、耕地流转面积在省域层面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贫困发生率与耕地流转面积之间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2)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省份的农地流转会间接促进本省的农村减贫;(3)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减贫的过程存在门槛特征,在农业生产效率及经济发展水平两个门槛解释变量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分别呈现出持续上升和先升后降的特征;(4)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在农林牧渔总产值较低的省份中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更强,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较高的省份该作用则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要解决好中国的贫困问题应全面统筹,注重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全国各省农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实现全面脱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田云  周晓时  
科学测度农业碳生产率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状况是构建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碳减排政策的基石。本文对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1-2012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碳生产率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趋势,除个别省域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与其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农业碳生产率区域间"异质化"与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显现,且以地区间农业碳生产率的"分化"与"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2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生鹏  
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及内部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适时调整经营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以及经营者运作特征构成了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因素,突出了企业战略变革的路径依赖特征。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案例,讨论了基于管理知识创新、企业间合作互补、经营理念变革等企业管理层次完善方面的战略路径依赖变革设计,在制度及实践意义上保证和促进企业战略革新的科学化及可推进化进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瑛  许渭生  游旭群  
本研究综合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了294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心理与行为特征及网络依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不同的上网动机与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呈显著正相关;除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外,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动机与行为也显著影响着对网络依赖的程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用来引导大学生用户科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迪娜  
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具有周期性波动特点。本文通过建立具有持续期依赖特征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DDMS)模型,分析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周期性波动中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期依赖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周期波动过程中具有非对称持续期依赖特征的两区制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西现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医疗贫困、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三个指标作为主要贫困指标。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医疗贫困,对收入贫困的缓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好的情况下,教育贫困这个问题将会慢慢得到很好的解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西现  
文章运用平滑转换模型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减贫效应进行分析,选取医疗贫困、收入贫困与教育贫困三个指标作为主要贫困指标。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农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医疗贫困,对收入贫困的缓解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越来好的情况下,教育贫困这个问题将会慢慢得到很好的解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磊  邵明振  张民涛  
本文运用具有持续期依赖性质的Markov转换模型和Gibbs抽样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月度通货膨胀率波动的非线性区制转换和持续期依赖特征,加深了对通货膨胀率(即通胀率)动态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通胀率波动存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两个区制阶段,两者均值折年率分别为0.260%和7.670%,两个区制的参考分界线为3.700%。21世纪通胀率经历了3次"高水平"阶段,每次均处于同比CPI波动的上升期。通胀率在"低水平"阶段具有明显的正持续期依赖特征,持续30个月时,物价由"低通胀"转入"高通胀"的概率超过0.900;而通胀率在"高水平"阶段几乎不存在持续期依赖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付兆刚  张启文  
本文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分析了农村不同金融渠道的发展水平对减贫效应的影响。选择FGT指数,分析转换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系,利用2009~2014年全国26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具体的阈值。发现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在阈值前后对贫困发生率以及相对率的扰动效应均出现先强后弱的特征,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影响均一直表现为阻碍效果。农村非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相对率的阻碍效果更显著,农村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阻碍效果更明显。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按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特点,科学配置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和金融资源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