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9)
- 2023(16668)
- 2022(14073)
- 2021(13310)
- 2020(10581)
- 2019(24502)
- 2018(24502)
- 2017(46249)
- 2016(25153)
- 2015(28410)
- 2014(28645)
- 2013(28344)
- 2012(26257)
- 2011(23815)
- 2010(24322)
- 2009(21937)
- 2008(21341)
- 2007(18935)
- 2006(17059)
- 2005(15265)
- 学科
- 济(103834)
- 经济(103710)
- 业(72295)
- 管理(64233)
- 农(51880)
- 企(48888)
- 企业(48888)
- 方法(38480)
- 农业(34614)
- 数学(32656)
- 数学方法(32288)
- 中国(31731)
- 业经(27936)
- 地方(27361)
- 学(21526)
- 财(21374)
- 制(20686)
- 贸(17673)
- 贸易(17655)
- 发(17629)
- 理论(17593)
- 易(17081)
- 技术(16850)
- 银(16729)
- 银行(16686)
- 行(16062)
- 融(15940)
- 金融(15938)
- 环境(15906)
- 和(15800)
- 机构
- 学院(356504)
- 大学(353222)
- 济(139711)
- 管理(139033)
- 经济(136335)
- 研究(124191)
- 理学(119285)
- 理学院(117944)
- 管理学(116011)
- 管理学院(115377)
- 中国(93932)
- 科学(76864)
- 京(76765)
- 农(74370)
- 所(62715)
- 财(61460)
- 业大(58289)
- 中心(57480)
- 研究所(56805)
- 农业(56729)
- 江(55096)
- 范(50314)
- 师范(49843)
- 北京(48884)
- 财经(48015)
- 州(44698)
- 院(44517)
- 经(43686)
- 省(39829)
- 师范大学(39735)
- 基金
- 项目(239834)
- 科学(187223)
- 研究(181284)
- 基金(169420)
- 家(147032)
- 国家(145613)
- 科学基金(124113)
- 社会(111730)
- 社会科(105245)
- 社会科学(105214)
- 省(96224)
- 基金项目(90128)
- 教育(83006)
- 划(79736)
- 自然(78354)
- 编号(77433)
- 自然科(76436)
- 自然科学(76419)
- 自然科学基金(75039)
- 资助(68225)
- 成果(63350)
- 发(55412)
- 重点(53674)
- 课题(53622)
- 部(52251)
- 创(50007)
- 创新(46453)
- 项目编号(44914)
- 国家社会(44905)
- 科研(44615)
- 期刊
- 济(167467)
- 经济(167467)
- 研究(106934)
- 中国(81408)
- 农(75709)
- 学报(56657)
- 科学(53331)
- 农业(51676)
- 教育(49675)
- 管理(49384)
- 大学(43821)
- 财(43725)
- 学学(40995)
- 融(34943)
- 金融(34943)
- 技术(33366)
- 业经(32609)
- 业(24997)
- 经济研究(23591)
- 问题(22243)
- 财经(22119)
- 图书(20381)
- 版(18878)
- 经(18797)
- 科技(17868)
- 理论(16900)
- 技术经济(16826)
- 现代(16409)
- 资源(16325)
- 世界(16244)
共检索到54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红
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是推动互助养老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实践经验,结合内生发展理论,对恩施X乡“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进行解构,识别内生式互助养老的实践路径,明确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追求“老有所为”的老年精英具有触发互助养老行为的原始动力。“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以内生老年精英为关键组织主体,以能体现老龄群体集体意志的组织架构为实践载体,以扎根于熟人社会的邻里道义为伦理保障,促使留守老龄群体达成自组织互助养老的集体行动。内生式互助养老能够在老龄群体内部形成可持续运行的实践机制,以差序化的分类动员机制激活内生主体源动力,以组织化的圈层互助机制培育稳定的互助能力,以公共规范的长期驱动机制建设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使养老从家庭私人领域转移到公共视野,获得村庄公共道德的监督和保障。农村内生式互助养老模式的长效实践,为低成本、高福利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可行方向。
关键词:
互助养老 可持续发展 老年精英 内生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康 李放 沈苏燕
在农村互助养老整体绩效不佳背景下,对农村互助养老绩效内涵以及实践逻辑的关注有助于厘清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复杂变化,促进实践中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提高。基于合作生产视角,从结果和过程两个维度解构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内涵,结果绩效主要表现为互助养老效率、互助养老服务质量和互助养老效益,过程绩效主要表现为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着眼于个体行动、行动者间合作生产福利过程及其所处外部治理环境,结合跨案例资料的比较分析,从宏观结构、中观机制、微观嵌入以及情境影响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生产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是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提升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水平需要优化政府治理环境、加强村庄社会建设、建构合作生产供给机制以及发挥个体能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梅 刘冰冰
农村互助养老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传统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但农村互助养老过程实质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交换理念。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从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内在的行为逻辑,总结其实施困境,并对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主要包含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济、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以及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三点内容。同时指出农村互助养老的出发点在于为农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而其可持续性发展却在于对服务供给主体需求和相对资源的满足情况,以期为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刘亚琪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极具本土化色彩和社区重建思想的新型就地养老方式,对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纵向时间维度对唐朝的农社、宋代的义庄、清朝的太监庙和姑婆屋、"大跃进"时期的福利生产养老组织等互助养老雏形进行了梳理,并从横向空间维度对当代涌现的政府主导、民间支持和精英带动3种互助养老类型及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立足互助传统、整合社区资源、拓展互助范围、创新互助形式4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互助养老从"民间互助"向"规范互助"、从"一元互助"向"多元互助"、从"老老互助"向"代际互助"、从"志愿互助"向"储蓄互助"转变的发展思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康 李放
从"村庄本位"角度提出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关键在于自主治理。美国"村庄"互助养老的本质特征就是"老年群体本位"自主治理,其通过"在地化养老"目标统领、自主组织引领、适应性规则供给、以老年人为基础的资源供给、全过程监督等保证互助养老福利的合作生产与有效供给。深化中国农村互助养老自主治理,需要树立人本主义与合作生产理念,建构以自治基础的合作治理体制,培育自主组织引领的参与式治理方式,完善资源保障、制度供给与多元互助的长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内外协同、上下互动的"发展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高升 庄鸿 田贵良 缪岗辉
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激活乡村人口充分整合乡村内外部资源,投入乡村生产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诸多研究与实践表明,传统的外生式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差,本文结合内生式发展理论,基于典型案例观察,分析乡村经济发展利益主体间的联结机制与经营机制,探寻出了一条有效的内生式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乡村精英是联结政府、资本、农民的关键纽带,能有效激活内部资源、承接外部投入。内部发展原始动力为精英引领农民以乡村自组织为基础场域,抱团经营;外部联结政府与资本持续服务、促进生产,不断扩大合作网络、形成利益联结体;推动乡村产业在科学合理的经营规划、规范统一的生产指导、多源稳定的供销服务下,实现环保高效生产、收益持续稳定,最终达成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石伟
在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方式,是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实践。受到当前村庄内生组织动力不足的影响,通过制度设计提供的互助养老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养老事务的行动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组织建设型互助、社区服务型互助和院舍照料型互助三种模式。然而,由于村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有差异,不同的互助养老模式之间存在衔接失衡的问题,这会影响到村庄养老秩序的维持和再生产。农村互助养老制度的不完整性、模糊化与区域非均衡性,制约农村互助养老合作中信任机制的达成。村社集体统合能力的弱化,限制了互助养老行动主体的合作。因而,实现农村互助养老多层供给有效衔接,促进农村互助养老秩序达成,应进一步完善互助养老的制度建设,如优化农村互助养老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网络建设与促进多元养老政策的融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劲屹 张全红
农村金融存在风险大、规模小、周期长等固有弱点,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微型金融机构,是服务乡里的非盈利性组织,可以利用乡土人情网络化解信息不对称风险,为农户融资提供支持。本文从交易费用角度解释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之道,为了让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金融主管机关采用非审慎监管,在存款利率上给以弹性,并让金融体系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关键词:
农村资金互助社 交易费用 农村金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浙诚
面对分散的小额贷款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社拥有内在的组织和制度上的优势。但在现实中,其生存发展尚面临资金来源缺乏、信贷风险转移机制缺失、外部政策环境待完善等因素制约。为增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建立其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联结机制,深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健全自身的管理,并优化政府的监管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纪春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和工业部门转移就业,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空心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少子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福利供给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热点。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制度化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和有效之策,并迅速在全国推广。作为农村未来养老的新模式,农村互助养老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思想观念、法律政策、资金保障、政府执行等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互助养老 困境 优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浩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空心化趋势日益严峻,传统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在农村地区获得广泛实践,成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农村互助养老面临着乡土文化韧性、社会关系脱嵌、政策法规缺位、多元协同困境等发展瓶颈。嵌入性理论强调的“社会行为需要镶嵌于社会链接网络之中”为互助养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为此,以嵌入性理论为背景,通过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制度嵌入、结构嵌入探讨互助养老在农村地区的可及性,破解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瓶颈,进而提出农村互助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阿琳
外生型与内生型发展,一直是现代化发展讨论的主要问题。以河北农村①区域格局作为研究对象,以乡镇作为空间单元,利用GIS对河北农村的空间建设投资、暂住人口分布、人均企业收入和工商企业等数据进行空间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河北农村区域格局的形成以农业低效益、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与乡镇地方财政赤字等作为内发动力,形成家庭工业及产业集群的乡土经济,并呈现以住宅和非正式小工业区为主体的空间蔓延。本文认为,河北农村区域格局与英国工业革命时的乡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具有相似的内生型特征。文章最后对追求"以城带乡"、外部现代工业进入而阻断农村内在发展的外生型策略进行讨论,并提出应寻求自下而上的内生型乡村城市化途径。
关键词:
农村 内生型发展 区域格局 河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凤芝 王依娜
农村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实现新阶段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本文以"增能"理论为视角,基于农村养老需求,描述和分析了X县水村和清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实践,并从水村案例中总结出"共振式增能"的新型共同体构建模式,从而为农村养老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共振式增能 农村 养老服务 共同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凤芝 王依娜
农村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实现新阶段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本文以"增能"理论为视角,基于农村养老需求,描述和分析了X县水村和清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实践,并从水村案例中总结出"共振式增能"的新型共同体构建模式,从而为农村养老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共振式增能 农村 养老服务 共同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瑞娥
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始终是和资本关系交织在一起的,而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范式存在许多背反、矛盾和冲突。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资本支撑与资本逻辑的哲理性思考,试图在两者的背反中发现其兼蓄、互融,并从制度设计上构建“四大资本”协调发展与“短线资本补齐”的社会机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资本逻辑 资本理性人 背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