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1)
- 2023(8342)
- 2022(6861)
- 2021(6372)
- 2020(5163)
- 2019(11428)
- 2018(11362)
- 2017(21597)
- 2016(11890)
- 2015(12991)
- 2014(12955)
- 2013(12824)
- 2012(11709)
- 2011(10681)
- 2010(10843)
- 2009(10458)
- 2008(10359)
- 2007(9575)
- 2006(8766)
- 2005(7959)
- 学科
- 济(49346)
- 经济(49200)
- 农(48783)
- 业(44347)
- 管理(33350)
- 农业(32550)
- 企(23177)
- 企业(23177)
- 业经(19063)
- 制(15996)
- 方法(14025)
- 财(13374)
- 中国(13279)
- 农业经济(12360)
- 数学(12089)
- 数学方法(11948)
- 体(11771)
- 发(10598)
- 地方(10087)
- 村(9554)
- 农村(9535)
- 发展(9055)
- 展(9042)
- 策(8816)
- 体制(8681)
- 银(8387)
- 银行(8379)
- 土地(8348)
- 行(8057)
- 学(7771)
- 机构
- 学院(170353)
- 大学(165439)
- 济(73266)
- 经济(71750)
- 管理(65459)
- 研究(57559)
- 理学(56469)
- 理学院(55891)
- 管理学(55055)
- 管理学院(54750)
- 农(48495)
- 中国(46180)
- 农业(36443)
- 财(34736)
- 京(33776)
- 科学(32822)
- 业大(31113)
- 所(28363)
- 中心(27888)
- 江(27270)
- 财经(26158)
- 研究所(25140)
- 经(23662)
- 农业大学(22484)
- 范(21723)
- 师范(21553)
- 经济学(21224)
- 经济管理(20798)
- 州(20733)
- 省(20604)
- 基金
- 项目(111795)
- 科学(88972)
- 研究(86850)
- 基金(81440)
- 家(69832)
- 国家(69060)
- 科学基金(59611)
- 社会(57585)
- 社会科(54027)
- 社会科学(54017)
- 省(45065)
- 基金项目(43385)
- 教育(38008)
- 编号(36715)
- 划(36065)
- 自然(35293)
- 自然科(34421)
- 自然科学(34414)
- 自然科学基金(33814)
- 资助(31030)
- 成果(29870)
- 农(29180)
- 制(28442)
- 部(25616)
- 发(25238)
- 重点(24741)
- 课题(24650)
- 国家社会(24141)
- 创(23314)
- 性(23074)
共检索到265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毓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重申了农村家庭养老的主体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家庭养老传统的国家,尽管在现代意识流的影响下,以家庭为社会构造根基的“伦理本位”观遭受冲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养老提供了一定的辅佐作用,但在老龄化与高龄化社会,建立在家庭功能基础上的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责任不可或缺,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与重塑孝道文化是农村养老的主旋律。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 政策调整 制度安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翠迎 米红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农保制度)尽管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实践探索,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全国推行和普遍实施,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及资金来源不足,为此建立有限财政责任农保制度,突破现行农保困局,十分必要。所谓有限财政责任农保制度就是指政府对农保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及其风险是在特定人群特定时段内的一种限额限时责任。基于有限财政责任农保理念,对现行农保制度安排和模式框架进行创新,提出四种模式,即适合于农民工的“弹性账户+激励账户”模式、适合于失地农民的“个人账户+基础养老金+储备金”模式、适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军 樊元华
政府作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主体,理清政府执政理念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取向、政府责任内容影响的作用机制,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古代中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制度为例,对"忠君"的执政理念、对"尊老"传统孝道文化的制度价值取向和政府责任内容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剖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并准确预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文圣 焦存朝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已成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我国农村迫切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从基本项目、保障基金、管理监督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 制度安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俊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愈发突出和紧迫。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锦彩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人口发展呈现出了老龄化、流动人口增多等新特点,这对山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为山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山西农村人口发展特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为起点,提出了现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关键词:
完善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计划生育养老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深树
本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 ,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并对其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 ,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关键词:
农村 社会养老保障 非均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维军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制度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与非制度性的家庭养老保障、土地养老保障并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制度整合,分层、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构建出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相适应的多元化、非均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障 碎片化 制度整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武深树 邓真惠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关键词:
农村 社会养老保障 非均衡 养老保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锡明 王海芳
反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要采用了“经济增长扶贫战略”和“目标瞄准扶贫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改变且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反贫困行动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来取得全面突破。本文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新时期政府扶贫战略应采取的新举措,并从社会保障和扶贫的关系、农村贫困特征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社会保障在反贫困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郎大鹏
土地流转后农民依托于土地的长久稳定收入模式被打破,农村地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影响下,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后农民养老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土地流转背景下完善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养老保险 农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闫翠兰 张术环
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该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农业经济发展相协调,立法完善等特点。德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探索历程与丰富实践,为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自助餐式养老保障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文芳 何晖
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有效性面临三大挑战:总体供给不足;家庭地位变迁;家庭观念淡化。在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同时,应采取规范家庭养老制度、出台家庭养老激励政策、弘扬传统孝道、树立家庭养老保障新观念及大力发展农村社区老龄服务产业等相关措施,以继续保持和发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使农村老年居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有效性分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军成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养老态势,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其中,农村老人最多、增速最快、贫困率最高,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攻点,亟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契合农村实际,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联系角度,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保障政策轨迹及运行,剖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为研判农村养老保障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指明方向,提出打造"社会化、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四位一体"路径,打通制约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军成 高电玻 吴丽丽
养老事关每个人的切实需求。目前,我国老龄化率突破总人口的16.15%,步入加速老龄化时代。其中农村人口老龄化、贫困化更为突出。作为农村居民养老的重要补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却作用式微,传统观念将其原因归结于经济投入不足,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证分析较少。本文建立了保障效果模型,论证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根结是城乡隔离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探索城乡统筹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分步走",分别推进名义保障水平、实际保障水平相同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力求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的失灵,推动公平、可持续的"老有社会所养"目标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