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4)
2023(12426)
2022(10303)
2021(9863)
2020(8185)
2019(18696)
2018(18318)
2017(35784)
2016(18853)
2015(20931)
2014(20702)
2013(20255)
2012(18453)
2011(16265)
2010(16194)
2009(14877)
2008(14335)
2007(12457)
2006(10496)
2005(8866)
作者
(50004)
(42425)
(41948)
(39817)
(26532)
(20319)
(19047)
(16560)
(16146)
(14540)
(14395)
(14201)
(13107)
(12893)
(12835)
(12793)
(12324)
(12300)
(12065)
(11878)
(10371)
(10099)
(10056)
(9760)
(9671)
(9593)
(9109)
(8984)
(8461)
(8243)
学科
(83327)
经济(83234)
(63264)
(50050)
管理(48969)
方法(41325)
(38992)
企业(38992)
数学(38330)
数学方法(37935)
农业(33286)
业经(22058)
中国(21636)
(20559)
(16314)
地方(15515)
(14078)
银行(14066)
(13975)
贸易(13970)
(13651)
(13413)
金融(13412)
(13360)
(12714)
财务(12677)
财务管理(12643)
农业经济(12426)
企业财务(12088)
(11972)
机构
学院(260591)
大学(255819)
(112369)
经济(110432)
管理(107030)
理学(93838)
理学院(93048)
管理学(91484)
管理学院(91011)
研究(77320)
中国(65861)
(56211)
(51397)
(49940)
科学(44009)
农业(42773)
业大(42151)
财经(41592)
中心(40015)
(38356)
(37140)
(35777)
经济学(34905)
研究所(32369)
经济学院(31933)
财经大学(31115)
经济管理(30961)
(30659)
师范(30317)
北京(30209)
基金
项目(182250)
科学(145745)
基金(135677)
研究(135429)
(116130)
国家(115032)
科学基金(101477)
社会(89660)
社会科(84756)
社会科学(84736)
基金项目(71886)
(71263)
自然(64404)
自然科(62977)
自然科学(62962)
自然科学基金(61853)
教育(61778)
(58421)
资助(55623)
编号(54526)
成果(41966)
(41765)
重点(39909)
(38965)
(38351)
国家社会(37847)
教育部(36452)
人文(36178)
课题(36057)
创新(35772)
期刊
(118333)
经济(118333)
研究(71638)
(60325)
中国(46630)
农业(41149)
(38292)
学报(36390)
科学(34941)
管理(34527)
(32453)
金融(32453)
大学(30404)
学学(29368)
业经(26133)
技术(23118)
财经(19973)
教育(19695)
(18268)
问题(16917)
(16863)
经济研究(16727)
农村(14749)
(14749)
农业经济(14631)
(14088)
统计(13559)
世界(13225)
技术经济(12599)
(12534)
共检索到369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瑞龙  任羽卓  王治喃  
从子女代际向上支持的角度,对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予以评估。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和CHARLS2018)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实证检验了新农保对子女给予父母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保的实施使子女对父母的转移支付每年显著增加约1700元,但给予父母的时间陪伴也显著下降了约10%。新农保对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有着正向的“挤入”作用,而对时间支持有着负面的“挤出”作用,经济与时间支持间存在明显替代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新农保的实施使老年人隔代照顾孙子女的时间增多,出于“交换动机”,子女增加了对父母的转移支付,同时因自身资源约束而随之减少了对父母的陪伴。研究结论对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国社会公益类服务整体质量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退出了劳动力市场。研究还发现,男性、身体健康以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更大。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可能扭曲了劳动力市场,它使人力资本相对较高的劳动者提前退出,而剩下更多的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劳动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0—2009年的家户数据,利用退休制度对城镇男性户主退休决策的外生冲击,在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检验了我国是否存在退休消费骤降现象,并探讨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退休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耐用消费支出的9%、与工作相关支出的25.1%、文化娱乐支出的18.6%和在家食物支出的7.4%,消费骤降主要源于退休后与工作相关支出和文化娱乐支出的减少;企业职工、单身独居、教育水平较低和储蓄不足的老年家庭,退休后更易于降低非耐用消费支出;从非耐用消费支出中减去与工作相关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在家食物支出和医疗支出之后,家庭其他消费支出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建成  孙早  
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工具变量,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运用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客观上助推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该政策是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定论。文章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思想,利用CGSS2010年和CGSS2013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高校扩招政策的确缓解了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本科教育中,扩招政策并未减少不平等,甚至拉大了不同阶层获取教育的机会,说明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建成  孙早  
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工具变量,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运用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客观上助推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涵   丁宇刚   陈华  
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养老保险:(1)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每周工作时间,使断点附近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要比未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每周少工作5.32小时;(2)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要比男性更显著;(3)在2011年,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13年和2015年随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上升则陆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或者预算约束越紧的群体,养老保险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显著,即政策福利的主要受益者为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这符合政策初衷,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价值。这些发现对优化养老保险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隔代抚育是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的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隔代抚育并未给第一代留守儿童带来突出问题,而到了第二代留守儿童时,隔代抚育问题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共识。可见,隔代抚育经历了一个问题化的过程。隔代抚育的问题化主要表现为祖代对孙代的管教能力不足、管教权威有限、管教意愿不强和管教方法落后。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分析隔代抚育问题化的形成机制,发现隔代抚育的问题化并非仅隔代抚育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权力结构变化、学校教育公共性弱化、家庭抚育的去社区化、互联网时代育儿环境复杂化等因素共同塑造的产物。“亲代陪读”是农民家庭应对隔代抚育问题化的一种方式,但“亲代陪读”意味着抚育和教育压力向家庭进一步集聚,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家庭的抚育困境。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决定了隔代抚育模式在中国农村还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主体的共同力量,坚持系统思维,尽可能减少隔代抚育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儿童在隔代抚育模式下仍然能够健康成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隔代抚育是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的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隔代抚育并未给第一代留守儿童带来突出问题,而到了第二代留守儿童时,隔代抚育问题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共识。可见,隔代抚育经历了一个问题化的过程。隔代抚育的问题化主要表现为祖代对孙代的管教能力不足、管教权威有限、管教意愿不强和管教方法落后。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分析隔代抚育问题化的形成机制,发现隔代抚育的问题化并非仅隔代抚育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权力结构变化、学校教育公共性弱化、家庭抚育的去社区化、互联网时代育儿环境复杂化等因素共同塑造的产物。“亲代陪读”是农民家庭应对隔代抚育问题化的一种方式,但“亲代陪读”意味着抚育和教育压力向家庭进一步集聚,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家庭的抚育困境。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决定了隔代抚育模式在中国农村还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主体的共同力量,坚持系统思维,尽可能减少隔代抚育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儿童在隔代抚育模式下仍然能够健康成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隔代抚育是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的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隔代抚育并未给第一代留守儿童带来突出问题,而到了第二代留守儿童时,隔代抚育问题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共识。可见,隔代抚育经历了一个问题化的过程。隔代抚育的问题化主要表现为祖代对孙代的管教能力不足、管教权威有限、管教意愿不强和管教方法落后。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分析隔代抚育问题化的形成机制,发现隔代抚育的问题化并非仅隔代抚育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权力结构变化、学校教育公共性弱化、家庭抚育的去社区化、互联网时代育儿环境复杂化等因素共同塑造的产物。“亲代陪读”是农民家庭应对隔代抚育问题化的一种方式,但“亲代陪读”意味着抚育和教育压力向家庭进一步集聚,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家庭的抚育困境。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决定了隔代抚育模式在中国农村还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主体的共同力量,坚持系统思维,尽可能减少隔代抚育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儿童在隔代抚育模式下仍然能够健康成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师博  张瀚禹  
"营改增"的政策目标不仅在于减轻企业税负,而且在于瞄准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创新驱动。本文选择基于模糊断点回归的自然实验方法,采集1988—2015年147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分析"营改增"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倍差法,模糊断点回归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逐步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出现明显断点,并且在提升创新数量的同时,更有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竞争性行业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营改增"反应更为敏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梅   张梦皙   石智雷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公共托幼服务对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和机制。断点回归结果显示,托幼使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提高了约16.2%—20.5%。相较于一孩由祖辈照料的居民,托幼对一孩由父母照料的居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公共托幼服务通过就业释放效应和闲暇释放效应提高居民二孩生育意愿,但是托幼服务支出的增加也会降低居民生育意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召华  王蕾  罗宇溪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样本进行逆概率加权后,运用差分-断点法分析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在经济支持与精神慰藉两方面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替代效应。分析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使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减少了23%;在精神慰藉方面,新农保养老金收入降低了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并且减少了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养老金收入对至少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影响较大,对只有女儿的家庭几乎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尽管社会养老提高了老人的经济独立性,但弱化了子女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因此,在社会养老不断推进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家庭养老在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避免出现空巢家庭,影响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新亮  严晓欢  上官熠文  于文广  
在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度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基础上,本文使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相对贫困的政策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显著降低了家庭相对贫困发生率,幅度约为2.38个百分点;从隔代照顾视角,老年人领取养老金能够增加家庭对儿童的健康和教育投资以及家庭劳动力供给,从而缓解家庭相对贫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越长,减贫效果越好,但囿于保障水平,对深度相对贫困的作用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