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10)
- 2023(16506)
- 2022(13878)
- 2021(12949)
- 2020(11052)
- 2019(25385)
- 2018(25081)
- 2017(48446)
- 2016(26310)
- 2015(29491)
- 2014(29402)
- 2013(29170)
- 2012(26693)
- 2011(24091)
- 2010(24157)
- 2009(22490)
- 2008(22329)
- 2007(20240)
- 2006(17484)
- 2005(15626)
- 学科
- 济(112104)
- 经济(111965)
- 业(81756)
- 管理(77021)
- 企(59780)
- 企业(59780)
- 农(52086)
- 方法(49138)
- 数学(43744)
- 数学方法(43198)
- 农业(34506)
- 财(31385)
- 业经(28723)
- 中国(27031)
- 制(25932)
- 地方(21706)
- 学(21631)
- 务(19398)
- 财务(19341)
- 财务管理(19292)
- 贸(19273)
- 贸易(19268)
- 易(18793)
- 企业财务(18407)
- 体(18231)
- 银(17705)
- 银行(17667)
- 技术(17042)
- 行(16805)
- 融(16661)
- 机构
- 学院(378068)
- 大学(374435)
- 济(156429)
- 经济(153245)
- 管理(145528)
- 理学(126217)
- 理学院(124869)
- 研究(124259)
- 管理学(122595)
- 管理学院(121902)
- 中国(95323)
- 农(79331)
- 科学(77050)
- 京(76843)
- 财(73272)
- 所(62929)
- 业大(61814)
- 农业(61402)
- 中心(59461)
- 财经(57906)
- 江(57062)
- 研究所(57007)
- 经(52640)
- 经济学(48030)
- 范(47388)
- 北京(47195)
- 师范(46833)
- 州(44935)
- 院(44283)
- 经济学院(43463)
- 基金
- 项目(256208)
- 科学(202275)
- 基金(187476)
- 研究(185234)
- 家(163928)
- 国家(162539)
- 科学基金(139596)
- 社会(118756)
- 社会科(112429)
- 社会科学(112395)
- 省(101920)
- 基金项目(99890)
- 自然(90905)
- 自然科(88792)
- 自然科学(88765)
- 自然科学基金(87214)
- 教育(84892)
- 划(84429)
- 资助(76064)
- 编号(74325)
- 成果(59601)
- 重点(57895)
- 部(57309)
- 发(55085)
- 创(53338)
- 课题(51119)
- 创新(49996)
- 科研(49715)
- 制(49654)
- 国家社会(49403)
- 期刊
- 济(173097)
- 经济(173097)
- 研究(104728)
- 农(79364)
- 中国(72659)
- 学报(62155)
- 财(58653)
- 科学(56798)
- 农业(53651)
- 管理(50229)
- 大学(48084)
- 学学(46078)
- 融(36921)
- 金融(36921)
- 教育(33546)
- 业经(33406)
- 技术(32437)
- 财经(28794)
- 业(26222)
- 经济研究(25597)
- 经(24659)
- 问题(24373)
- 版(21146)
- 技术经济(18445)
- 统计(17971)
- 世界(17499)
- 理论(17250)
- 科技(17227)
- 策(16663)
- 业大(16585)
共检索到551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吴理财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建构,是结构化场域中的行动者通过策略化行动达到动态性均衡的过程。通过对G村公地纠纷的案例分析发现,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公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合约型产权"向"利己型产权"的结构性转换。在"合约型产权"的实践阶段,村落公地纠纷依托村落传统规范及村落成员权的界定得到化解,村落公地总体上处于"祖业权"范畴内。而在"利己型产权"的实践阶段,村民通过在不同的场域对不同产权规则有选择的挪用,村落公地产权的界定需依托"强力占有"的原则。由于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在"道德理性"与"经济理性"的场域中徘徊,村落公地产权的界定陷入合法性紊乱的悖论,导致了农村公地产权制度的结构性脱耦。在当前农村土地产权的改革实践中,需要合理界定不同土地产权的属性,进而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重建农村公地产权制度的共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吴理财
农村土地流转本质上是各个利益主体在特定情景场域利益再分配的博弈过程。通过对赣南G村一起土地流转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民依托"合法化"的利益诉求、集体"暴力性"的博弈方式及情景性契约的签订等策略,构建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情景化博弈的形态。在情景化博弈的行动场域,体现了村民利益共享的实践逻辑,但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博弈机制,这种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秩序在现实中十分不稳定,农村土地流转容易陷入无效化均衡的格局。在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中,需要加快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建构"对称性均衡"的博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诱致性 强制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德起
国家作为制约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50多年变迁历史的分析得到印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高低和国家强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高与低基本上呈负相关分布,但其相关程度受国家强度变化速率限制。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国家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结论为我们通过对国家强度的调整来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国家强度 制度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滕卫双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实践中的困境,尝试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农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韬
产权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边界,和谐产权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界定和保护,重新构建农村地区的产权基础,扭转集体产权处于弱势产权主体的地位,使农村在产权上与城市处于“均势”;并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求多样化的集体产权形式,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产权关系 集体产权 新农村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军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平等自由的要素流动机制,必须建立城乡一致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成为股东,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集体 产权 改革 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洪曙
本文旨在解释相同的土地质量但其产出效益却相差巨大的谜题,认为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提高农村经济绩效的基础,并指出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路径应该是把农民树立为农地所有权的人格化主体、赋予农民完整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经过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农地价值的显性化、农地的资本化、农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以及租、费、税的明确界定。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经济绩效 改革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冰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框架下 ,两种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 :激而不活的农地流转与禁而不止的建设用地流转。集体所有制是农地和建设用地共同的产权基础 ,其固有缺陷 ,如“内公外私”、产权主体不明、权利束残缺等造成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高昂 ,构成了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共同障碍 ;其产权制度的显著差异产生对农地和建设用地流转的不同激励 ,从而形成土地流转状况的强烈反差。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建设用地流转 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蕾 张红丽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欣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所有权主体虚位、产权模糊、权能残缺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立法不规范、行政权利泛滥和理论缺失等。因此,要从重构所有权主体、使土地权利内容明晰化、排除行政不当干预、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
土地产权 产权制度 农民集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军 孙毅
我国《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规定违背了一物一权原则,使同一土地上并存乡(镇)、村、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级所有权主体;且现实中并没有集体经济组织能够代表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由此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说明村或村民小组(原人民公社生产队)范围内的农民集体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为此应由他们设立"土地所有权管理合作社",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负责管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发包,为土地流转提供管理和服务。相应地对《土地管理法》第10条和《物权法》第60条进行修改,这就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问题,把土地权利还给农民,发挥农民积极...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主体虚位 管理合作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董为红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产将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这就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即农村土地产权应是可转移的。而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所拥有的土地不明确、所有权主体的组织机构和能力难以满足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要求、土地所有权主体过多容易引起无序竞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农用土地市场,将引起新的混乱。因此应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关系上升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控制”关系,即国家拥有对集体土地的管理和控制权,而将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可控制的财产权,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样既体现了土地由国家管理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产权结构 激励 农地产权 使用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