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99)
2023(16402)
2022(13297)
2021(12411)
2020(10237)
2019(23019)
2018(22725)
2017(44208)
2016(23922)
2015(26660)
2014(26163)
2013(25497)
2012(23363)
2011(20881)
2010(20920)
2009(18946)
2008(18167)
2007(16183)
2006(14547)
2005(12657)
作者
(65928)
(55454)
(54918)
(52554)
(34966)
(26502)
(24766)
(21622)
(21167)
(19617)
(18799)
(18652)
(17401)
(17321)
(17097)
(17007)
(16478)
(16309)
(15918)
(15729)
(13702)
(13552)
(13390)
(12836)
(12536)
(12505)
(12090)
(11923)
(11099)
(10965)
学科
(98547)
经济(98452)
(70179)
管理(63416)
(51702)
(47851)
企业(47851)
方法(38263)
农业(34300)
数学(33958)
数学方法(33437)
中国(27702)
业经(26726)
地方(24097)
(24039)
(19328)
(17808)
(17359)
(16888)
贸易(16877)
(16405)
(16047)
技术(14616)
(14523)
银行(14503)
环境(14321)
(13921)
(13493)
(13443)
金融(13441)
机构
学院(327559)
大学(321574)
(136888)
经济(133980)
管理(128600)
理学(110941)
研究(110763)
理学院(109739)
管理学(107761)
管理学院(107118)
中国(85172)
(68099)
科学(66900)
(66098)
(62389)
(54043)
中心(53814)
业大(51853)
农业(51756)
(51618)
研究所(49025)
财经(48645)
(44370)
(44339)
师范(43964)
经济学(40775)
(40243)
(40133)
北京(40090)
(37194)
基金
项目(225920)
科学(179711)
研究(167904)
基金(164607)
(142936)
国家(141704)
科学基金(122844)
社会(108467)
社会科(102616)
社会科学(102587)
(90441)
基金项目(87310)
自然(77998)
自然科(76204)
自然科学(76189)
教育(75526)
自然科学基金(74779)
(74269)
编号(69349)
资助(65357)
成果(55436)
(50672)
重点(50581)
(49658)
课题(47049)
(46800)
国家社会(45237)
创新(43747)
科研(43079)
教育部(42394)
期刊
(155540)
经济(155540)
研究(94062)
(69927)
中国(65612)
学报(48801)
科学(47305)
农业(47274)
(46162)
管理(44803)
大学(38944)
学学(36936)
(33923)
金融(33923)
教育(32808)
业经(31385)
技术(28977)
财经(23010)
(22934)
经济研究(22405)
问题(22049)
(19737)
(17177)
图书(17127)
资源(16245)
世界(16196)
农村(16098)
(16098)
农业经济(15661)
技术经济(15515)
共检索到491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庚  周若依  
农村公共阅读空间构建是推动农村阅读服务转型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及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空间视角阐释农村阅读服务问题,建立空间生产、空间参与、空间获得三维度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呈弱化特征。空间生产维度上,物理资源基本齐备,制度和文化生产相对式微;空间参与维度上,农村居民阅读参与的能力、意欲和实践“三低”,主体能动性不强;空间获得维度上,低质的功能体验、浅层的价值获得和阅读身份认同不足并存。这些特征由体制性、技术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等因素引致,需因应施策。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优化,应以需求为本位调整空间生产逻辑,以效用拓展为目标实现空间功能复合化和布局网络化,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形构内嵌式空间结构,以数字技术变迁为引领构建虚拟阅读空间,以内生需求激发为旨归促进村民文化资本积累。表3。参考文献43。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波  耿达  
日益加速的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大规模、持续性向城镇迁移,基层农村文化现状呈现"空心化"与"格式化"特征:传统的基层社会关系结构逐步瓦解;农民文化需求不明确,表达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日益弱化;农村旧的社会结构瓦解,新的社会结构正在探索建立过程中。调查显示,农村公共文化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逐渐步入类型分化、分途发展的道路。在当前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上,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设计一个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参入的长效动力机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陆俊  邓祎  罗冰雪  朱翊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招六年制本科一年级新生为调研对象,了解其初中课外阅读基本情况,因生源来自湖南省各市州农村地区,一定程度上可揭示全省农村儿童初中阶段的阅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可从加强农村学校图书馆阅读设施建设、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广泛合作、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培育功能等方面着手推动农村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常倩倩  
为了破解"底层物语"的阻碍结界,精准把握农村媒体阅读的时代脉搏,弥补全民阅读中的短板之缺,本文试图厘清带读机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带读机制行为特点与优势,梳理田野调查的充实数据,以此深入剖析农民视频类平台使用的行为习惯与规律,进而证实带读机制现实基础的扎实可行。最后,确定公共图书馆在带读机制中的角色担当要求,精准确立因村、因民、因馆制宜的带读服务模式,以期为农村阅读服务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宇  姜海臣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春萌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依赖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文章通过对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之处,提出要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观念,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机制,建立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梅  陈志钢  
本文利用贵州省3个行政村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比较强,其中,低收入组农村居民有较大的机会移动到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从而减少长期贫困和促进长期平等。目前惠农政策对收入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而间接影响比较有限,即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进而实现向上流动的影响比较小。尽管贫困地区低收入居民有较大的向上流动机会,但他们的收入彳艮不稳定,容易从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重新回落到低收入组。政府应...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包鑫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十个农村的田野调查,获得农村阅读困难群体阅读贫困的自我归因分析样本并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出常见的四个归因维度,即阅读能力、阅读努力、阅读环境与社会支持。四个归因维度所涵盖的九种归因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阅读贫困状态,同时建构了导致该群体阅读贫困的各因素作用机制。对于此,文章建构了农村阅读困难群体阅读脱贫模型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阅读脱贫策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本文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道路为例考察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对可能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存在3种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村庄自我供给以及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政府供给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收入水平低、耕地资源较少的非粮食主产区;村庄自我供给模式较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非农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模式在税费改革以后则更多地发生在村庄收入水平较高、非农经济活动活跃的富裕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没有农村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中部农村在多个方面均存在“塌陷”,且塌陷的空间分异显著。实施因地制宜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以及加大农村的科技和教育投入是促进中部地区农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张静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农村地区全民阅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数字阅读成为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阅读形式;另一方面农民阅读需求贫乏、信息素养偏低、阅读资源与服务缺失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政策、资源等层面提出在农民手机里装上移动图书馆、利用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推动农村地区移动阅读等策略,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中遥  邓嘉詠  
本研究选取湘中地区9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方面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疲软无力,缺乏统一的基本法规范,而且有法律规定欠缺针对性,难以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农村环境保护执法漏洞诸多,主要体现为执法体制不顺、执法部门职能交叉不清;农村环境保护司法状况亦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村民的权利保护意识较弱,有关维权的诉讼较少,另一方面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大多环境侵权案件无法进入诉讼程序;村民的环保法治意识不高,导致其守法积极性较低。在法治视野下,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敦刚  余爽  李后建  
本文使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7省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民主化却削弱了公共服务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将村长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显示,公共服务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的幸福感会相应增加1.5327个百分点,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使公共服务的幸福效用减少0.0281个百分点;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与村庄民主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村干部以及民族自治区农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分别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非村干部及民族省农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永民  樊丽明  
基于对山东省44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环保类基础设施的供给仍十分不足;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较好地发挥了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进一步开启农村消费市场的目标可以通过降低交通费用来实现;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机械和燃油的价格补贴,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灌溉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农民的负担,过高的通讯费用也抑制了农村通讯业的发展;虽然农民对上级政府的依赖仍然较强,但已具有自愿提供部分基础设施的意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沟睿  
[目的] 评估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和区域关联性,为乡村人居环境的区域协同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加权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结合ARCGIS软件和空间关联测度模型综合分析其空间格局及区域空间相关性。[结果] 2010—2020年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综综合指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010—2013年缓慢发展期、2013—2018年快速增长期、2018—2020年稳定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各年份不同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区域层面来看,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以陕北平均值最低为0.469,陕南和关中较接近,分别为0.542和0.534;相对于陕北和陕南,关中各区域人居环境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异最显著;地级市中,西安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安康市和汉中市次之,渭南市和延安市最低。乡村人居环境体系各子系统在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各具优劣势。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水平指数存在空间聚类现象,表现为明显的高值集聚和空间自相关性,各地区子系统人居环境水平差距较大,热点和冷点区分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全域发展不充分。[结论] 陕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重点加强对各子系统中劣势的完善和提高,以及加强冷热点区域的协同优化,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和促进陕西省各地级市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和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