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3)
- 2023(15458)
- 2022(12895)
- 2021(12154)
- 2020(10375)
- 2019(24057)
- 2018(24162)
- 2017(46490)
- 2016(25260)
- 2015(28434)
- 2014(28474)
- 2013(27902)
- 2012(25733)
- 2011(23231)
- 2010(23529)
- 2009(21753)
- 2008(21543)
- 2007(19587)
- 2006(17115)
- 2005(14949)
- 学科
- 济(106544)
- 经济(106440)
- 业(72505)
- 管理(66874)
- 农(51740)
- 企(50927)
- 企业(50927)
- 方法(49882)
- 数学(44392)
- 数学方法(43629)
- 农业(34260)
- 业经(27311)
- 中国(25892)
- 财(25277)
- 学(21505)
- 地方(20272)
- 制(19862)
- 贸(18290)
- 贸易(18283)
- 易(17772)
- 理论(16908)
- 技术(15157)
- 银(14979)
- 银行(14928)
- 务(14830)
- 财务(14767)
- 发(14740)
- 财务管理(14722)
- 和(14513)
- 策(14238)
- 机构
- 学院(363016)
- 大学(360066)
- 济(144369)
- 经济(141317)
- 管理(140341)
- 理学(121998)
- 理学院(120643)
- 研究(118369)
- 管理学(118087)
- 管理学院(117411)
- 中国(90017)
- 农(78814)
- 科学(75587)
- 京(75263)
- 财(64572)
- 农业(61015)
- 业大(61010)
- 所(60340)
- 中心(57320)
- 江(55539)
- 研究所(55087)
- 财经(51541)
- 范(47947)
- 师范(47443)
- 经(46910)
- 北京(46247)
- 州(43826)
- 经济学(43584)
- 院(41472)
- 经济学院(39511)
- 基金
- 项目(247342)
- 科学(194164)
- 基金(179056)
- 研究(178770)
- 家(156911)
- 国家(155560)
- 科学基金(133078)
- 社会(112379)
- 社会科(106220)
- 社会科学(106185)
- 省(98463)
- 基金项目(94734)
- 自然(86924)
- 自然科(84936)
- 自然科学(84908)
- 自然科学基金(83389)
- 教育(82805)
- 划(82151)
- 编号(74160)
- 资助(73525)
- 成果(59918)
- 重点(55796)
- 部(54430)
- 发(53151)
- 创(51233)
- 课题(50239)
- 科研(47944)
- 创新(47827)
- 国家社会(46521)
- 教育部(46116)
- 期刊
- 济(158105)
- 经济(158105)
- 研究(97511)
- 农(78953)
- 中国(69333)
- 学报(60941)
- 科学(55314)
- 农业(53701)
- 财(49999)
- 管理(46696)
- 大学(46605)
- 学学(44161)
- 教育(37618)
- 技术(32969)
- 融(32287)
- 金融(32287)
- 业经(31848)
- 业(26401)
- 财经(24712)
- 经济研究(23257)
- 问题(22183)
- 经(21218)
- 版(20676)
- 统计(19823)
- 图书(19717)
- 技术经济(18105)
- 策(17613)
- 业大(16743)
- 世界(16705)
- 资源(16436)
共检索到526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本文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道路为例考察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对可能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存在3种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村庄自我供给以及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政府供给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收入水平低、耕地资源较少的非粮食主产区;村庄自我供给模式较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非农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模式在税费改革以后则更多地发生在村庄收入水平较高、非农经济活动活跃的富裕地区。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供给模式 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林秀 罗仁福 刘承芳 Scott Rozelle
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社区公共物品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两个理论假说,进而提出在我国公共投资中要注意的问题:既要考虑各地对公共投资有不同的需求,还要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些政策因素以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村公共投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工商业较发达的村公共投资活动也相对较多。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由于本地公共投资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等作用较小,因此这部分村民就不那么愿意对村里进行公共投资。从政策实施角度看,本研究发现,上级政府的公共投资更多地投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投资战略...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公共投资 决定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陈华帅
利用2008年和2011/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两期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Bootstrap法克服老人参保行为的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系统评估了新农保政策为参保老人带来的实际"净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和居住独立性,而且使老人在自我生活照料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减少了子女的照料。同时,参保时间、年龄、地区等因素带来的新农保绩效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老人 PSM CLHLS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玉春 唐娟莉 郑英宁 霍学喜
陕西一直实行"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优先发展工业"的倾斜性战略政策,使得城乡在资源分配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农村公共物品未能得到有效供给,其供给主要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研究利用陕西农村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9个评判指标并对其分别赋予不同的隶属度,运用模糊评判法,对陕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评判。实证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农村地区整体上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陕西应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而私人(市场)供给只能作为农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永庆 白云丽 张林秀
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全国101个村2005—2012年三期跟踪调查收集的面板数据,本文从村级债务存量和流量两方面,对村级债务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年份考察期间,我国村级债务存量大幅减少,新增债务也得到有效控制;公共财政覆盖了更广的农村地区,并且对村级债务的减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债务基数较大,村级债务问题的有效解决尚需时日。
关键词:
村级债务 基层治理 跟踪调查数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春辉
本文通过使用2005年全国5个省份100个村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垃圾处理服务**投资的决定因素。我们运用Logistic模型,利用1998年、2004年共两年的面板数据较全面分析了村的相关社会经济特征和农民有关特征对农村垃圾处理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村的规模和居民居住的密集度这两个变量显著影响垃圾处理服务的供给;在工商业越发达的村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同时,在县乡以上政府工作的本村人越多,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从居民层次看,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提供垃圾处理服务。
关键词:
农村发展 生活垃圾处理服务 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云帆 罗仁福 张林秀 史耀疆 张同龙
基于对1998~2011年5个省101个村农村公共投资调查数据的系统分析,本文详细描述了样本地区在不同时期农村公共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而探讨了政府农村公共投资策略。研究发现,这14年间农村公共投资总量逐年增多,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投资规模增加很快,项目范围也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但是,与发达国家同样发展阶段相比,中国农村公共投资还显不足。研究还表明,农村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投资不足,需要引起关注;灌溉方面投资效果不佳,需要下大力气改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梅 陈志钢
本文利用贵州省3个行政村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比较强,其中,低收入组农村居民有较大的机会移动到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从而减少长期贫困和促进长期平等。目前惠农政策对收入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帮助低收入组居民向上流动,而间接影响比较有限,即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进而实现向上流动的影响比较小。尽管贫困地区低收入居民有较大的向上流动机会,但他们的收入彳艮不稳定,容易从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重新回落到低收入组。政府应...
关键词:
收入流动 惠农政策 农村居民 贫困地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卫龙宝 张菲
本文运用1509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本村组织治理的满意程度主要受到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影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导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经济开发区的农户对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较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启示是,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优先供给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物品,实施因地制宜的公共物品供给策略,保证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晓平 郑垂勇 赵敏 朱东恺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逐渐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以产权全部或局部私有化为内容的有益探索。本文在此背景下选择苏南某村所有的三个电灌站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不同的改制内容和运营结果,分析农村公共物品管理模式改变的制约因素,寻求其可持续利用之途径。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改革 制约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宇 姜海臣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 山东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天军 唐娟莉 霍学喜 朱玉春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高低是政府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优化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制定合理的公共物品投资目标的决策依据。研究利用2000—2009年陕西省10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陕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进行了测度,并且对影响陕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外生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影响地区效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人均GDP、人口规模、财政分权度、公共物品供给政策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传新
采用西部地区24个行政村千余名农村妇女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描述分析发现,西部农村妇女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主体性作用,对农业新技术或新品种感兴趣,但她们同时也面临着农业生产压力大、农业生产支持网络单薄、农业生产知识有待提高等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的、文化程度偏低的、家庭比较贫困、丈夫目前外出打工的、掌握较多农业生产知识的、对农业新技术感兴趣的农村妇女成为家庭中农业生产主要承担者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有过外出经历、购买了农村养老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妇女 农业生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海涛 宋嘉豪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春萌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依赖性。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文章通过对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泰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之处,提出要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观念,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机制,建立科学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关键词:
泰安市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态脆弱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甘肃省10年5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
大学生毕业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
“输入式供给”:当前农村公共物品的运作模式
多中心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选择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路径的创新:PPP模式
村委会选举中的村民投票行为、投票过程及其决定因素——基于全国5省100村2000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德国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的理念和模式
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的弱化特征及优化策略——基于中部3省27个行政村的田野调查
税费改革对村级财务状况的影响——对全国100个村的跟踪调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跟踪调查——来自河北省18个县(市)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