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1)
- 2023(10496)
- 2022(8828)
- 2021(8058)
- 2020(6894)
- 2019(15867)
- 2018(15543)
- 2017(31376)
- 2016(16952)
- 2015(18820)
- 2014(18772)
- 2013(19119)
- 2012(17972)
- 2011(16304)
- 2010(16422)
- 2009(15413)
- 2008(15551)
- 2007(14251)
- 2006(12318)
- 2005(10834)
- 学科
- 济(82667)
- 经济(82594)
- 业(53494)
- 农(50153)
- 管理(43133)
- 方法(38385)
- 数学(35364)
- 数学方法(35159)
- 农业(33177)
- 企(31651)
- 企业(31651)
- 财(22349)
- 业经(21216)
- 中国(19153)
- 地方(16357)
- 制(15211)
- 贸(14482)
- 贸易(14481)
- 易(14092)
- 学(13153)
- 收入(12552)
- 农业经济(12411)
- 发(12284)
- 银(11094)
- 银行(11072)
- 务(11034)
- 财务(11021)
- 财务管理(10985)
- 融(10892)
- 金融(10890)
- 机构
- 学院(250173)
- 大学(246762)
- 济(111516)
- 经济(109497)
- 管理(98279)
- 理学(85963)
- 理学院(85126)
- 管理学(83965)
- 管理学院(83497)
- 研究(80992)
- 中国(62645)
- 农(60948)
- 财(49904)
- 京(49206)
- 科学(47935)
- 农业(46756)
- 业大(42266)
- 所(40716)
- 财经(39942)
- 中心(39394)
- 江(37255)
- 研究所(36768)
- 经(36553)
- 经济学(35354)
- 经济学院(32550)
- 范(30899)
- 师范(30625)
- 北京(30106)
- 经济管理(29675)
- 财经大学(29409)
- 基金
- 项目(167624)
- 科学(132745)
- 研究(123987)
- 基金(123724)
- 家(106713)
- 国家(105759)
- 科学基金(91025)
- 社会(82208)
- 社会科(77768)
- 社会科学(77746)
- 基金项目(66061)
- 省(65789)
- 自然(56121)
- 教育(55382)
- 自然科(54831)
- 自然科学(54816)
- 划(53927)
- 自然科学基金(53889)
- 编号(50780)
- 资助(49820)
- 成果(40346)
- 部(38730)
- 发(37048)
- 重点(36912)
- 农(35144)
- 国家社会(34994)
- 创(34629)
- 课题(33358)
- 教育部(33177)
- 人文(32775)
- 期刊
- 济(122304)
- 经济(122304)
- 研究(69610)
- 农(65015)
- 中国(44400)
- 农业(44083)
- 学报(39341)
- 财(37573)
- 科学(36061)
- 大学(30635)
- 学学(29469)
- 管理(28126)
- 业经(26598)
- 融(26114)
- 金融(26114)
- 业(20434)
- 财经(20045)
- 技术(19238)
- 经济研究(18407)
- 问题(18333)
- 教育(18115)
- 经(17163)
- 农业经济(14942)
- 农村(14753)
- 村(14753)
- 版(14365)
- 世界(13768)
- 技术经济(13175)
- 经济问题(12795)
- 统计(12544)
共检索到359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霍忻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农村1983—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基建、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上述公共物品供给每增加1%将分别引致农民纯收入增长0.09%、0.12%、0.13%和0.62%。在长期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均衡关系。同时,在短期中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均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楚尔鸣 鲁旭 杨光
本文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假设条件下建立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边际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经验模型,用西部11省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仅给农民带来正向消费效应,而且非生产性的公共物品供给的消费边际效应大于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的消费边际效应。因而建议在资金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应分主次、按层次地进行。
关键词:
农村 公共物品 消费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选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高度相关性,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挖掘出来。
关键词:
农村 公共物品 农民收入 实证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光强
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农材消费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双效应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行为方式。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农业收入 农村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凡启兵 黎东升 李静
农村是拉动内需的主战场,针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农民收入这两个主要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本文利用协整分析具体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农民消费支出的长期稳定关系,同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并进行相应的比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丽敏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瓶颈。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改革原有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使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依靠乡镇和农民自身为主向以乡镇、国家和农民并重的政策过渡,让农民享受到国民待遇。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瓶颈效应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霄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均累计公共物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将增加0.08元。数据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促进农村消费增长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农结构和创新供给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楚永生 丁子信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匮乏不仅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障碍 ,而且构成了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消除制约农村消费水平的“瓶颈”———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协调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公共物品 消费水平 供给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丽英 刘慧琳
以蒂布特模型的"用脚投票"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7~2005年的Panel Data建立Panel Data模型,实证分析各地区的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对吸引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FDI的吸引呈显著正相关,各地区公共物品供给差异是FDI区域分布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居水木 李总
农村准公共物品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ELES模型及相关的数据计算了农村居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类准公共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农村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文章分析了农村准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云霄
一、现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所谓农村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由农民或其家庭自己消费的“私人物品”而言的,是由当地农村地区居民参与共享的“产品”(王国华、李克强,2003)。一般包括大型农具、道路建设、水利设施、文化教育、保健医疗、环境保护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具体可能包括农业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符加林 崔浩 黄晓红
农户的声誉不仅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用,它还具备信息效应与资本效应,对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博弈的均衡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在独立博弈下,声誉的直接效用能使农户采取合作行动;在关联博弈和重复博弈中,声誉的信息及资本效应对农户的偷懒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将导致博弈进入合作均衡。因此基于声誉损益的考虑,由农户自愿供给农村社区内的公共物品会是一个有效的结果。
关键词:
声誉 农户 农村社区 公共物品 均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玉春 唐娟莉 郑英宁 霍学喜
陕西一直实行"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优先发展工业"的倾斜性战略政策,使得城乡在资源分配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农村公共物品未能得到有效供给,其供给主要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研究利用陕西农村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9个评判指标并对其分别赋予不同的隶属度,运用模糊评判法,对陕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评判。实证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农村地区整体上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陕西应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而私人(市场)供给只能作为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君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围绕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客观条件,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角色,供给主体应体现怎样的结构和特征,公共物品供给应体现怎样的内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就构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逻辑体系和框架。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政府角色 供给主体 公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英哲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公共产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又是保证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已成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