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1)
2023(5593)
2022(4585)
2021(4413)
2020(3538)
2019(7910)
2018(7913)
2017(15423)
2016(8260)
2015(9090)
2014(8926)
2013(9110)
2012(8428)
2011(7605)
2010(7909)
2009(7391)
2008(7068)
2007(6512)
2006(5877)
2005(5114)
作者
(21886)
(18849)
(18275)
(17461)
(11441)
(8867)
(8217)
(7258)
(7006)
(6586)
(6387)
(6129)
(5794)
(5663)
(5660)
(5477)
(5434)
(5345)
(5122)
(5035)
(4573)
(4567)
(4519)
(4430)
(4275)
(4232)
(4216)
(3883)
(3848)
(3829)
学科
(47786)
(37317)
经济(37283)
(33231)
农业(31948)
管理(18172)
业经(17284)
农业经济(12243)
方法(10664)
(10371)
企业(10371)
工作(10083)
中国(9617)
(9372)
农村(9355)
(9159)
(9158)
地方(9069)
服务(8838)
(8692)
发展(8109)
(8108)
数学(7770)
数学方法(7739)
建设(7252)
土地(7207)
(7135)
收入(6947)
及其(6777)
财政(6707)
机构
学院(115000)
大学(109723)
(50412)
经济(49356)
管理(47433)
理学(41132)
(41073)
理学院(40818)
管理学(40425)
管理学院(40206)
研究(37269)
中国(30613)
农业(30497)
业大(23511)
(22459)
(21876)
科学(21252)
中心(19276)
农业大学(18574)
(18247)
(18154)
财经(16519)
研究所(16034)
经济管理(15759)
(15113)
(14508)
(14461)
师范(14385)
(14370)
(14337)
基金
项目(77394)
研究(62664)
科学(60926)
基金(55707)
(47263)
国家(46712)
社会(41992)
科学基金(40078)
社会科(39043)
社会科学(39031)
(31554)
基金项目(30241)
编号(28430)
(26139)
教育(24838)
(24282)
成果(23025)
自然(22126)
自然科(21567)
自然科学(21566)
自然科学基金(21191)
资助(20201)
(18707)
国家社会(17601)
(17399)
(17233)
课题(16967)
(16366)
(16256)
重点(16110)
期刊
(65428)
经济(65428)
(49929)
农业(33948)
研究(30854)
中国(27768)
业经(18679)
学报(16982)
科学(16083)
(15850)
大学(14405)
(14297)
农业经济(14247)
学学(13686)
农村(13488)
(13488)
(13032)
金融(13032)
管理(10613)
图书(10455)
问题(10032)
农村经济(9018)
(8474)
世界(8455)
社会(8172)
书馆(8020)
图书馆(8020)
经济问题(7965)
技术(7896)
教育(7454)
共检索到178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业苗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政府按照其与民众达成的政治契约为农村社会供给公共服务,并承担公共责任。政府这一公共责任不能因为政府通过经济契约的形式把其中一部分让渡给市场或社会而转移,因为政治契约上位于经济契约,政府转移出去的只是政府公共责任的实现形式。根据政治契约的内在性要求,政府履行好农村公共服务的公共责任,既要勘定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边界,又要对具体的责任,如道德、法律、公正等进行定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建军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并已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用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实现,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根据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优先序,实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合理安排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投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理想  王莹  
由农户自发成立自主协会来完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中需要满足严格的社会条件。只有在村庄社会积淀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凝聚力且具有较强社会关联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消除"搭便车"现象。在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存量低及传统社会关联被严重削弱,现代社会关联尚未完全建立的现实条件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仍需强化政府职责,赋予政府权力以积极的角色定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剑峰  
责任界定清晰合理 ,是行为主体正确实施行为并取得良好结果的前提。在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上 ,政府作为至关重要的行为主体 ,不仅要清楚自己的角色、职能 ,更要明确其具体责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雁军  孙亚忠  
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纯公共产品特性是其本质属性,而它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是在政府现有财力约束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从长远看,纯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还应由国家和集体为主体来提供,并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由于城乡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具有相同的公共产品特性,上述结论可以由当前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障的相关数据加以推断和证明。但是政府主导原则不等于无条件地优于市场原则,因此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和政府责任特征,在避免盲目推进基本养老保障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还要求不同层级政府在不同时间和地域对其承担责任的侧重点和功能有所区分并相机抉择,保证政府主导原则在当前实践中的有效贯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应若平  
本文在阐明农村公共服务变革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变革的现实条件。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变革的本质是实现从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转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变革既面临农民合作组织发育的困境,又面临政府职能转变的阻力,农村公共服务变革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霆  廖馨  
新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农村、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化和个性化,单靠政府是无法有效提供的。因此,有必要引入非政府组织,协同政府一起提供农村生产、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公共服务。从新疆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理论依据两方面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新疆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有国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且《社会保险法(草案)》也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然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却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政府责任定位不清、发挥作用不力。因此,本文认为,明确政府在农村养老中的责任定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曲延春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仅能够缓解农村贫困、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够直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总量不足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事业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应切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合理界定纵向间政府职责、建立政府间责任分担机制,建立体现农民偏好的决策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强化农村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责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羚  
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位或不足导致农民负担过重 ,使农民丧失发展的外部平等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增收的前提条件 ,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 ,就意味着政府服务的不到位 ,就不可能是有公共绩效的好政府 ;而没有实现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良性服务 ,政府的公共性就是不完整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汉文  孙娇艳  
政府应当是农村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但由于我国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混乱,再加之各级政府严重的"城市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品陷入供给困境。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一情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在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如何介入,不仅在一般的理论层面充满了争论,而且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国家特殊性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从非此即彼的对立视角逐渐走向融合,问题的核心转变为二者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空间的合理定位。中国农村金融中的政府介入方式和路径应围绕农村金融市场的三大基本特征(市场内在结构的不平衡、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不足以及市场发育和制度规范的双重缺失)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宪宝  高强  单哲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政府反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政府反哺应当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进行,否则可能出现反哺缺失及反哺越界行为并造成政府反哺失灵。包含政府反哺行为的新农村建设模型分析表明,反哺缺失与反哺越界均会影响政府反哺效力的实现。高效的政府反哺行为应当建立在同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民的选择意愿及市场有效参与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淅琴  
一、农村市场现有生产要素分析 1、从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来看。除非地处城市边缘或其他一些特殊区位,土地对大多数农民而言,是保命的根本,是生存的最低保险,而不是体现“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生产要素”,可以进入市场流转增值,除非有其他确切的生存保障,否则农民是不愿意放弃对土地的基本权利。而土地所能够为农民带来的收益就是土地上所产出的农产品。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来看,由于以下原因,它并不能作为农民摆脱贫困的依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惠元  
基于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将政府作用归纳为"五个供给",即制度供给、法律供给、财政供给、组织供给和道德舆论供给,然而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不是万能的,应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作用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