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3)
2023(11852)
2022(9268)
2021(8875)
2020(7149)
2019(16541)
2018(17107)
2017(32484)
2016(17746)
2015(19788)
2014(19935)
2013(19189)
2012(17172)
2011(15416)
2010(15935)
2009(14909)
2008(14694)
2007(12941)
2006(11746)
2005(10655)
作者
(47849)
(40312)
(39676)
(38044)
(25252)
(18990)
(18058)
(15466)
(15262)
(14275)
(13661)
(13529)
(12751)
(12631)
(12292)
(12163)
(11911)
(11751)
(11437)
(11290)
(10088)
(9880)
(9725)
(9430)
(9064)
(9029)
(9011)
(8596)
(8171)
(7835)
学科
(74130)
经济(74039)
(52641)
(49721)
管理(40667)
农业(33143)
(28679)
企业(28679)
方法(26357)
数学(23827)
数学方法(23289)
业经(23205)
中国(22177)
(18305)
地方(16943)
(14443)
(14243)
(13086)
农业经济(12537)
(12477)
贸易(12469)
(12148)
(12072)
银行(12055)
发展(12049)
(12034)
(11817)
(11687)
(11328)
金融(11327)
机构
学院(240644)
大学(235965)
(99518)
经济(97293)
管理(92951)
研究(81695)
理学(79657)
理学院(78876)
管理学(77239)
管理学院(76794)
中国(64898)
(56252)
(49925)
科学(48396)
(44877)
农业(42383)
(40687)
业大(39989)
中心(38717)
(37902)
研究所(36483)
财经(33721)
(33276)
师范(33025)
北京(31340)
(30662)
(30110)
经济学(29033)
(28498)
经济管理(26721)
基金
项目(158438)
科学(124719)
研究(121644)
基金(112739)
(97256)
国家(96340)
科学基金(82760)
社会(77720)
社会科(73196)
社会科学(73174)
(63952)
基金项目(58924)
教育(55132)
编号(52890)
(52029)
自然(50098)
自然科(48964)
自然科学(48958)
自然科学基金(48052)
资助(45055)
成果(43490)
(36264)
课题(35769)
重点(35195)
(34577)
(32958)
(32359)
国家社会(32105)
(30784)
创新(30748)
期刊
(119746)
经济(119746)
研究(71404)
(61914)
中国(57664)
农业(41716)
学报(35307)
科学(33422)
(32498)
教育(31496)
管理(31473)
大学(28754)
学学(26664)
(26518)
金融(26518)
业经(26001)
技术(22654)
(19985)
经济研究(17066)
问题(16775)
图书(15942)
财经(15716)
农村(15223)
(15223)
农业经济(15045)
(13773)
(13580)
世界(13076)
统计(11918)
书馆(11850)
共检索到376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汪锦军  
在农村公共服务中,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它集中表现在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的官僚化困境、自主供给模式的资源困境和委托供给模式的监督困境。而且,这些传统的供给模式在公共服务供给中过于碎片化,无法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整体协调的机制安排。为此,需要寻求改革的突破口,从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统筹改革设计的分析,探讨政府如何通过统筹协同的改革政策,为农村的公共服务提供构建一个多方合作和参与的治理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飞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一个重要缺陷是"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给主体缺乏合作,供给政策不成体系,供给内容无法有效匹配和供给方式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从健全部门间协同管理机制,整合供给政策、完善供给内容和提升供给方式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宗平  
本文分析了现有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分析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措施、制度与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杰贵  裴志军  张俊华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构建取决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三个方面。基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转变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迁、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构建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有其必要性。在界定此种模式概念及探索其构建必要性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构建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贱苟  于恩洋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程度上受抑于传统官僚制、政府部门利益分割、城乡差序格局的影响,供给“碎片化”问题愈演愈烈,业已成为掣肘乡村振兴的重要梗阻,如何打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征、深层成因进行研究,提出整合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整合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系统性,整合供给标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等路径突破“碎片化”藩篱,以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建  
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革新的重点在供给侧。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因不能适应需求要素多样性、需求结构整体性、需求满足便捷性的新要求而暴露出供给内容同质化、供给主体碎片化、供给方式单调化等供给侧结构性失灵问题。这种结构性失灵只能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应以"自治+他治"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现代化;构建整体性政府,塑造主体间伙伴关系;线下与线上供给互补优化,推进农村"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文化服务。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恩广  李若青  
互助养老虽为农村养老新模式,但当前整体运行状况不尽人意,其症结在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以"条块分割"等为特征,在身份、区域、运行等层面,呈碎片化运作之势,具体表现为认知难以产生共鸣、养老资源零散化、政策设计失衡、服务运行地方化、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供给目标偏离等,直接影响着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据此,可从需求、资源、供给三个维度设计出"3个动态链接+1个良性循环+多个优化结果"的碎片化整合思路,以指导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建构。在整合思路指导下,从完善政策设计、优化主体关系、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瞄准机制等层面来建构具体、可行的路径,以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从"碎片化运作"走向"协同性供给",从而打破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碎片化运作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能力与供给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春林  张新文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形态。本文在搜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碎片化的特征,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分为制度隔离型、资源匮乏型和府际竞争型。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存在三大问题,即缺乏协作导致的效率低下、疏于规范导致的胡乱摊派和政绩导向导致的供需不符。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治理路径和治理框架,确定各个主体的行为边界,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陈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短板",碎片化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症结,而整体性治理理论可以为应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难题带来启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需脱节,供给部门林立交错,供给方式多轨并存、杂乱无序等。而"对上负责"的文化行政理念,跨部门整合改革滞后,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适应合作实践发展要求是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对此,应确立需求导向的治理理念及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健全跨部门无缝隙协同系统,并将增强合作治理能力作为政府职能调整的发力点,进而破解碎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厚熹  李卓倍  聂凤英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一条底线性任务,农户生计脆弱性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内因,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是缓解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有效途径。鉴于脱贫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相当程度上沿用了脱贫攻坚期的标准,本文从“可持续生计框架”(SLA)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五个方面展开,通过梳理国外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比当前脱贫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不足,提出适合后脱贫时代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发现: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可持续生计为目标向农村地区提供了精准、有效、适配的农村公共服务,通过全流程保障有效劳动力有效就业、分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链接内源组织与外源资源、开发性金融投入与普惠性金融教育双管齐下、集约化经营与绿色产业发展并行等多项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可持续生计。由此形成了以支持农村社区独立发展的“欧美模式”和以城镇化建设为目的、鼓励官办协会分担治理任务的“日韩模式”,均可视为对不同发展阶段和政策目标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有机探索。基于国际经验,本文提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创新和管理考核制度创新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业苗  
以政府或以市场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都存在失灵问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应该多元化。但多元并非对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的多个主体进行简单分工,应该根据其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型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一主多元"的供给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构建一个与其供给模式相适应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分工机制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冬生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均等化,作为成都市"四大基础工程"之一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成都市开展了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村级融资建设项目的探索和实践,符合农村现实需求和发展实际,不仅在平衡利益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农户多元化公共需求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多维度效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新时期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以及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林  苏允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在基层社会的运作为例,考察不同治理模式下农村小型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在村级自主治理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均由村民及村级自组织完成,公共品的治理成本低、供给效率高、农民的满意度高。在多元共治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分别由村民、市场、政府承担。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实现了项目在基层社会的规范化运作,但却产生了治理成本增加、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农民满意度降低等治理困境。因此,在资源输入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将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社会资本,是农村小型公共品治理有效的基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堃  肖微  
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合作、协调与同步运动,共同演绎出农村公共服务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轨迹。未来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