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0)
- 2023(17279)
- 2022(14608)
- 2021(13623)
- 2020(11401)
- 2019(26110)
- 2018(26259)
- 2017(50532)
- 2016(27455)
- 2015(31191)
- 2014(31296)
- 2013(30657)
- 2012(28045)
- 2011(25307)
- 2010(25691)
- 2009(23576)
- 2008(23054)
- 2007(20358)
- 2006(17988)
- 2005(15750)
- 学科
- 济(113906)
- 经济(113775)
- 业(81663)
- 管理(76236)
- 企(57768)
- 企业(57768)
- 方法(52795)
- 农(51662)
- 数学(46866)
- 数学方法(46143)
- 农业(34351)
- 中国(29392)
- 业经(28545)
- 财(27293)
- 地方(23429)
- 学(23217)
- 制(22995)
- 贸(19689)
- 贸易(19679)
- 易(19094)
- 理论(18551)
- 技术(16814)
- 银(16786)
- 体(16782)
- 银行(16743)
- 融(16028)
- 金融(16020)
- 行(16002)
- 环境(15974)
- 务(15961)
- 机构
- 学院(389579)
- 大学(388303)
- 管理(155913)
- 济(153524)
- 经济(150095)
- 理学(135706)
- 理学院(134288)
- 管理学(131719)
- 管理学院(131000)
- 研究(126785)
- 中国(96001)
- 京(82039)
- 科学(78949)
- 农(77818)
- 财(69641)
- 业大(63318)
- 所(62912)
- 农业(59856)
- 中心(59175)
- 江(57600)
- 研究所(57167)
- 财经(55594)
- 北京(51196)
- 范(50985)
- 经(50726)
- 师范(50499)
- 州(46533)
- 院(45703)
- 经济学(45124)
- 经济管理(41461)
- 基金
- 项目(269068)
- 科学(211255)
- 研究(198089)
- 基金(194452)
- 家(169086)
- 国家(167628)
- 科学基金(144301)
- 社会(124694)
- 社会科(117824)
- 社会科学(117790)
- 省(105941)
- 基金项目(102426)
- 自然(93213)
- 教育(91069)
- 自然科(91062)
- 自然科学(91044)
- 自然科学基金(89393)
- 划(88113)
- 编号(82373)
- 资助(80759)
- 成果(66936)
- 重点(59508)
- 部(59395)
- 发(57027)
- 课题(56224)
- 创(55372)
- 创新(51608)
- 科研(51118)
- 国家社会(51007)
- 教育部(50777)
- 期刊
- 济(168407)
- 经济(168407)
- 研究(110116)
- 中国(77615)
- 农(77596)
- 学报(63865)
- 科学(56968)
- 管理(53428)
- 农业(52709)
- 财(51123)
- 大学(49293)
- 学学(46311)
- 教育(44509)
- 融(34804)
- 金融(34804)
- 技术(34443)
- 业经(32704)
- 财经(26327)
- 经济研究(25384)
- 业(25012)
- 图书(24107)
- 问题(22893)
- 经(22339)
- 版(20561)
- 统计(19259)
- 科技(18584)
- 技术经济(18506)
- 理论(18395)
- 业大(17620)
- 策(17534)
共检索到569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逢春
为探寻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效率低下的解决之道,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协同论,构建了政府、自治组织、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村民五大主体共同参与,表达、决策、筹资、生产、评估、问责六大环节循环运转,合作、竞争、制衡三大系统共同作用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系统",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状况为实证检验对象,为村级公共服务"成都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协同治理 成都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少惠 赵军义 朱侃
有效的农业公共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借鉴三重螺旋理论模型建构了一个以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合作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模式,并就政府、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公共服务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边界、互动机制和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对多主体协同合作服务模中的合同治理开展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逢春 李晓梅
本文基于协同论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赋予治理主体新的角色定位,并设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六大环节的"合作"、"竞争"、"制衡"机制,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服务 协同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福周 李静
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多重污染复合交织的形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文章构建村镇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降低地方政府引导成本且给予净化企业和监督举报的农户经济激励、降低农户参与成本且做好对受损农户的补偿、降低村镇企业净化成本并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强度和惩罚力度,将有利于推进三方互动,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演化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洋 宗义湘
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和“协同驱力—协同结构—协同过程”分析框架,发现欧盟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实践中构建了“政府规制—行业协会主导”的多元共治机制。政府通过赋权增能,将公共服务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行业协会联结多元主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协同治理体系;在契约机制约束下,参与主体职责边界清晰、紧密协作配合,促成社会及市场间的多方联动;依托资源的整合配置、行为的激励约束以及严格的全过程监管,重塑并优化协同系统。成员国因地制宜破解难题,形成了法国农业废弃物一体化管理、波兰“行业协会+规模农场”数智化运营、德国“农药分销商+规模农场”预收登记等典型模式。借鉴欧盟经验,从创新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小农户协同参与能力、健全协同治理制度、强化治理技术支撑、重塑主体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长效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洋 宗义湘
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和“协同驱力—协同结构—协同过程”分析框架,发现欧盟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实践中构建了“政府规制—行业协会主导”的多元共治机制。政府通过赋权增能,将公共服务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行业协会联结多元主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协同治理体系;在契约机制约束下,参与主体职责边界清晰、紧密协作配合,促成社会及市场间的多方联动;依托资源的整合配置、行为的激励约束以及严格的全过程监管,重塑并优化协同系统。成员国因地制宜破解难题,形成了法国农业废弃物一体化管理、波兰“行业协会+规模农场”数智化运营、德国“农药分销商+规模农场”预收登记等典型模式。借鉴欧盟经验,从创新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小农户协同参与能力、健全协同治理制度、强化治理技术支撑、重塑主体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长效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方堃 肖微
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合作、协调与同步运动,共同演绎出农村公共服务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轨迹。未来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县域 农村公共服务 模式变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国辉 刘晓光
本文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体系为案例,通过对该体系历史渊源、设计理念、基本要素、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为完善"政产学研金用"六个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菊
精细化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反思和改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关键在于引入共享发展理念,吸纳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明晰各个治理主体的权责,达到协同共治的目标。精准扶贫本质上是一种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也应融入分权、合作和参与等治理理念,立足乡村体系,通过要素引进,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和扶贫对象等主体协同治贫。首先,应分析各扶贫治理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探讨其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其次,应明确各主体职责,以发挥各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资源;最后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嬛 黄雅奥 王家合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保障,协同治理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机制。文章构建"主体—机制—效能"的分析框架,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资源投入"和"治理结构"两个维度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治理实践中的协同机制,并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治理要素对其治理效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资源投入、村民参与程度和公共文化队伍和活动覆盖面是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协同治理效能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