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9)
- 2023(17952)
- 2022(15218)
- 2021(14444)
- 2020(11638)
- 2019(26710)
- 2018(26581)
- 2017(50355)
- 2016(27573)
- 2015(31132)
- 2014(31241)
- 2013(31047)
- 2012(29056)
- 2011(26349)
- 2010(26835)
- 2009(24737)
- 2008(24350)
- 2007(22157)
- 2006(20001)
- 2005(18069)
- 学科
- 济(114994)
- 经济(114869)
- 业(81029)
- 管理(75310)
- 企(56840)
- 企业(56840)
- 农(52107)
- 方法(43320)
- 数学(36114)
- 数学方法(35634)
- 中国(34971)
- 农业(34763)
- 业经(30306)
- 地方(29040)
- 财(26233)
- 学(25379)
- 制(24262)
- 贸(20360)
- 贸易(20337)
- 易(19659)
- 理论(19568)
- 银(19401)
- 银行(19358)
- 行(18618)
- 发(18438)
- 融(18049)
- 金融(18046)
- 技术(17822)
- 和(17655)
- 环境(17031)
- 机构
- 大学(396759)
- 学院(396521)
- 济(155449)
- 管理(153296)
- 经济(151706)
- 研究(137537)
- 理学(130864)
- 理学院(129353)
- 管理学(127148)
- 管理学院(126413)
- 中国(105360)
- 京(86327)
- 科学(85310)
- 农(78374)
- 财(72035)
- 所(69986)
- 中心(63546)
- 研究所(63109)
- 业大(62398)
- 江(62009)
- 农业(59843)
- 范(56846)
- 师范(56360)
- 财经(55646)
- 北京(54924)
- 州(50514)
- 经(50413)
- 院(49015)
- 师范大学(45091)
- 经济学(44417)
- 基金
- 项目(261061)
- 科学(204249)
- 研究(196423)
- 基金(186091)
- 家(161619)
- 国家(160071)
- 科学基金(136189)
- 社会(122543)
- 社会科(115463)
- 社会科学(115429)
- 省(102915)
- 基金项目(98405)
- 教育(89160)
- 划(86043)
- 自然(85554)
- 自然科(83506)
- 自然科学(83489)
- 编号(83318)
- 自然科学基金(81984)
- 资助(74979)
- 成果(69562)
- 发(59182)
- 重点(57991)
- 部(57118)
- 课题(57087)
- 创(53556)
- 创新(49766)
- 国家社会(49682)
- 项目编号(49596)
- 教育部(48542)
- 期刊
- 济(187804)
- 经济(187804)
- 研究(121640)
- 中国(88147)
- 农(78793)
- 学报(65452)
- 科学(59661)
- 管理(55046)
- 财(53531)
- 农业(53323)
- 教育(52459)
- 大学(50443)
- 学学(46915)
- 融(39781)
- 金融(39781)
- 技术(34808)
- 业经(34797)
- 财经(27703)
- 图书(27390)
- 经济研究(26773)
- 业(25487)
- 问题(25207)
- 经(23672)
- 版(21386)
- 书馆(19489)
- 图书馆(19489)
- 理论(19428)
- 科技(19267)
- 技术经济(19105)
- 现代(18286)
共检索到61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军亮 吴春梅
建构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规范相契合的农民行为逻辑,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以农村公共服务为场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陕西、河南、山东285户农户的问卷数据,揭示了基层民主的嵌入式建构背景下的农民行为逻辑,即公共利益和参与效果对农民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私人利益和公民权意识及其实现通过参与效果对农民参与行为有间接正向影响。这表明,农民对公共服务的有效参与,往往伴随着基层民主的嵌入式建构与农民行为逻辑的有机契合。建构农民行为逻辑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促进农民对公共服务的有效参与,须以强化公共利益为基础,以公民权意识的培育及其实现为动力,以参与效果提高为关键。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农民行为逻辑 基层民主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董江爱
在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对村民自治政治实践的影响等问题,说明公共政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试图从中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迅 熊春林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是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信息化为宗旨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站点,湖南历经近三年建设建成809个建成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笔者在总结分析这些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功能基础上探析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具备政府主导、稳定队伍、目的明确、规范职能和创新机制等五方面的特点;而其落脚点在于资源共享,信息发布,信息整合、信息传递等多项功能;其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快速整合农村经济要素,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快速发展农村"互联网+",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渠道;快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着力提高农民现实问题;快速传播政策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等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 特点 农村经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 问责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陈浩彬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 制度化 问责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宝玲 高静 张应良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基层组织(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从产业选择到促进产业发展。研究发现: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特殊性,基层组织能力是主导因素;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依赖于农村基层组织动态能力的发挥,不同的基层组织主体动态能力比较优势不同,需要协商配合、协同发力;乡村产业呈现出差异化发展,除了因资源禀赋条件影响之外,还受到基层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赋能,重视农村基层组织之动态能力的发挥和培育,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冰洋 廉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走在前列,要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开拓进取、创造未来,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穷伟力,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新的历史性成就。
关键词:
建党精神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涛
当下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中,除了通常意义上国家层面的正式制度,还存在着大量地方法制理论所关注的"小制度"。这些"小制度"有多种存在形式,包括民主恳谈、阳光村务、"一事一议"制度等。它们很大程度上并非出自政府的理性设计,而是在不同时间和领域中,互相独立的多重过程互动作用下自生自发的。农村基层"小制度"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培育、推进"小制度"的成长,分析研究这些制度如何在基层发挥作用,有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层 民主建设 “小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姣
乡村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事关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国家财政能力的增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念走向现实。然而,实践中诸多提升农民生活福祉的服务举措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基层政府陷入责任泛化困境。从以政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服务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举措中,可以发现,在乡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投入资源的背景下,基于资源使用的安全性与公共服务落地的时限性目标,地方政府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中心工作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对服务权实行集中支配。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被简化为公共行政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缺乏对乡村社会性质的基本观照。服务权集中支配与乡村社会不规则性之间存在错位。这种错位给农民针对政府的权利诉求提供了滋生土壤,并造成政府责任的过度卷入,使政府责任泛化。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将服务权下移至村庄,重置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角色,确立农民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延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法律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但也存在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不深入以及乡镇政府民主政治改革相对滞后等问题和不足。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发展乡级民主政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规范化",最核心特征是基于"形式知识"的边界划定。"浑沌"作为对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内在机制的隐喻,即一种以"隐性知识"为前提的整体、连续、流动、统合的状态。在集体主义时期,农村生产生活的"浑沌"环境与治理方式的"浑沌"相互适应,社会目标可以被控制和诱导到与国家目标相融合的状态。1980年代开始推进的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逐渐打破了"浑沌"状态,在地方社会出现了大量与国家目标相对抗的矛盾冲突。基层治理方式规范化建设以提升基层政权合法性为目标,却降低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国家依然通过一系列行政控制机制驾驭地方行政目标。在规范化及其后果与国家目标控制机制的张力中,农村基层治理陷入困境。当"浑沌"的外在环境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时,在基层社会的治理现场,自上而下的"规范"若没有造成更多的社会冲突和不满,则必然在吸纳"隐性知识"的一线行政操作中,促生新的"浑沌"。
关键词:
规范化 “浑沌” 边界 基层治理 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江华 李艳琼
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本质要求和发展动能,关系到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形态承载农业强国,关系到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农村农业发展道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仍然面临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困境、农民现代化的培育困境等问题。基于此,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构建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厚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根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圈层社会是农村社会生活与交往的重要表征。依据社会成员互动的关系性质,农村社会呈现出家族圈、人情圈、公共圈和示范圈等等不同的圈层,每个圈层内的成员往往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和思维方式。农村选举运行于农村社会生活内部,在运行过程中被农村社会中的圈层特性所覆盖,并呈现出不同于制度理性和民主预设的运行逻辑。这种运行逻辑直接体现就是各个圈层之间的互动与交换,进而打破原有的社会资源网络,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整体再造与重塑。从民主社会度发育的角度上看,这种"打破-重建"的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基层民主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成长与深化,
关键词:
圈层社会 基层民主 农村选举 运行逻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晓峰
税费改革没有改变国家政权建设以来捉村基层组织延续下来的生存逻辑,它们不可能主功地、根本性地从赢利型经纪角色转向保护型经纪角色,谋取私利的动机依然非常强烈。由此而来,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逻辑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它们会把刚性任务弹性化,也会把国家政策结合进农民的观念与行为中并借此谋取私利,还会因为利益空间的有限而出现村座干部之间的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乡村的治理性危机进一步加剧,给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宁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实践中,“自上而下资源输入”与“自外而内资本下乡”的外源驱动模式难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亟需依托中坚农民实现向内生发展模式的转换。中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组织发展逻辑、资源对接逻辑与利益联结逻辑三重理论逻辑。具体来说,中坚农民以其个体性发展引领激活农业农村整体性发展、以其关键群体的引领性发展重塑农村公共性以及以其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小农利益联结的系统性能力。为此,中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自内而外、联结上下”的整合型道路为引领,构建中坚农民发展联合体,发挥中坚农民的发展与稳定功能以及塑造中坚农民利益整合联结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