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6)
2023(9327)
2022(7582)
2021(7211)
2020(5705)
2019(12522)
2018(12556)
2017(23258)
2016(12247)
2015(13579)
2014(12788)
2013(12594)
2012(11584)
2011(10304)
2010(10665)
2009(9761)
2008(9538)
2007(8731)
2006(7637)
2005(6644)
作者
(31474)
(27088)
(26327)
(24715)
(16674)
(12794)
(11751)
(10273)
(10045)
(9472)
(9054)
(8790)
(8294)
(8228)
(8051)
(7953)
(7817)
(7627)
(7537)
(7399)
(6573)
(6463)
(6325)
(6298)
(6217)
(5994)
(5982)
(5622)
(5478)
(5356)
学科
(49799)
(48301)
(45318)
经济(45275)
农业(32378)
管理(32301)
(26448)
企业(26448)
业经(19784)
技术(16541)
中国(14563)
方法(12816)
农业经济(12321)
地方(11574)
(11532)
技术管理(11371)
(10348)
数学(9791)
数学方法(9690)
工作(9643)
(9427)
农村(9407)
服务(9193)
(9036)
发展(8896)
(8894)
(8876)
理论(8591)
(8226)
贸易(8216)
机构
学院(163978)
大学(156075)
(67376)
管理(66973)
经济(65838)
理学(57660)
理学院(57135)
管理学(56412)
管理学院(56076)
研究(51865)
(44291)
中国(41582)
农业(32872)
(31522)
科学(29681)
业大(28701)
(27782)
(27094)
中心(26277)
(24104)
(22697)
师范(22543)
(21827)
研究所(21411)
财经(20893)
经济管理(20346)
农业大学(20139)
北京(19143)
(19011)
(18671)
基金
项目(110707)
研究(90580)
科学(88332)
基金(77307)
(65528)
国家(64713)
社会(58779)
科学基金(56625)
社会科(55135)
社会科学(55123)
(47635)
基金项目(41805)
编号(40058)
教育(39741)
(36830)
成果(32178)
自然(31953)
自然科(31233)
自然科学(31230)
自然科学基金(30719)
(29681)
(27511)
资助(27226)
创新(26549)
课题(26530)
(26428)
重点(24053)
国家社会(24004)
(23952)
(23844)
期刊
(85205)
经济(85205)
(52201)
研究(46558)
中国(43771)
农业(35454)
教育(23864)
管理(22695)
业经(22021)
科学(21972)
学报(21659)
(19400)
大学(18498)
(17500)
金融(17500)
学学(17087)
(16633)
技术(16531)
农业经济(14408)
农村(13945)
(13945)
图书(13520)
问题(11833)
科技(10689)
书馆(10472)
图书馆(10472)
(10294)
经济研究(10109)
世界(9470)
财经(9428)
共检索到257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井  
供给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并未关注到农村社会的内生文化需求,将农村文化与农村有机社会进行了分离,不利于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也不利于乡村振兴的持续性发展。社会整合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则强调通过在农村社会器物层、协作分工、价值观层进行文化构建,实现三者有机整合,共同构成农村社会的有机体,进而促进农村外部文化服务提供和内部文化需求的有机统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蓉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必须树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加大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创新供给模式,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监督管理,努力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祝红梅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选择。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开始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2010年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该项工作推向全国。几年来,金融机构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义方  路征  邓翔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我国部分地区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供给模式。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形成的"三个集中"、"镇村同治"和"村级公共产品分类供给"等三种经验模式,并指出了三种模式的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瑜  
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农村场域的文化民生事业既需延续发展,又要提质创新。高可及性是检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有效标准,体现了“人民主体、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理念,因此在新时代公共价值实现的总体要求下,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由“总体性激励”向“个体收获感”转变的进程中,可及性建设始终具有突出意义。本研究基于实践性要求提出了以“接近服务、使用服务、促助可及”为框架的实践进路,并特别论及基层赋能、内源发展、社工嵌入等创新路径,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实现农民主体视角的公共服务可感可得,助力新时代高品质民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起东  吕杏平  
为认真落实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民创业发展,浙江嵊州市开展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综合试点,推出了"创业乐"、"安贷保"系列金融新产品和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在增加信贷担保方式、放宽贷款条件、优惠利率和保费、简化办贷手续和防范信贷风险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为微型企业的再次创业、农户的初次创业以及低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芦千文  朱锡玉  
加快建设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山东淄博探索发展兜底型、普惠型、社会型的多种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村庄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老人踊跃享受、村民积极参与、社会自愿助力、政府引导有效的共享型、内生型、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新模式,有效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淄博市创新农村养老服务的主要经验有整合盘活与共享利用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养老功能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公益岗位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规范运营与严格监督相结合,为农村养老机构可持续运营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样板。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合农村特点定制模式,整合共享现有资源要素、创新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激发乡村善治赋能活力,构建相关部门共推机制。这是农村养老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包学松,洪英  
我国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很多地区的现状是“工作项目少、工作质量差”,农民对其缺乏信任感,农民的健康不安全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以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载体的服务网络:以项目管理的形式,严格考核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计算,政府为农民每年人均统筹投入15元,可以使农民获得18项免费服务,公共卫生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静  
为效果付费债券运用于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有着巨大裨益。融资方式的创新有助于以市场化的手段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与效益;政府实践功能从被动抑负转变到主动增益,有助于将社会利益的增进内化为制度机制构造的基本目标;服务理念从工程服务为主转向以效果服务为主,有助于经济领域做大增量到提升质量的理念运用到社会领域,进而在质的层面改善目标对象的生存状态。为效果付费债券的模式结构联合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等多方主体,涵盖理念、规范、信息、知识、共识五大要素,有助于解决当下农村公共服务层级供给、协同供给、自我供给的主要困境,就具体领域而言,供给实效直接取决于公共服务在理念、规范和技术三大维度之间的有效衔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邵明华  刘鹏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有效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邓瑜  
泰国BAAC是一家专司信贷的金融机构,经过40多年的转型改革,发展成为面向农村、农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农村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本文以其发展改革过程作为出发点,论述了其在农村金融实践中的创新服务及职能转换,分析了其金融实践创新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及涉农金融机构转型的相关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晓旺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的出台,拉开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序幕。首批试点工作已进行了一年,试点省(区)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异常活跃。实践证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是激发农村金融活力的有效途径。总结首批试点省(区)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经验和不足,对于推进新一轮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改革试点,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萨日娜  
近年来,农村土地经营权资本化创新方兴未艾,依托于农地入股、股份合作、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信托等资本化手段,不仅提升了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为重要生产资本的流动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农地入股农地入股是指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作为生产资本的一种,转化为平台企业的股权,从而实现享受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目的。2015年初,农业部决定在江苏武进、山东青州等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