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51)
2023(15136)
2022(12526)
2021(11774)
2020(9535)
2019(21529)
2018(21533)
2017(39971)
2016(21869)
2015(24507)
2014(24566)
2013(23981)
2012(22590)
2011(20507)
2010(21089)
2009(19775)
2008(18709)
2007(16746)
2006(15450)
2005(14339)
作者
(61867)
(52004)
(51218)
(48772)
(32809)
(24975)
(23325)
(20074)
(19924)
(18770)
(17802)
(17670)
(16786)
(16460)
(16174)
(15741)
(15268)
(15111)
(14921)
(14814)
(13361)
(12734)
(12543)
(12283)
(11738)
(11684)
(11574)
(11440)
(10690)
(10560)
学科
(88326)
经济(88218)
(60499)
(51272)
管理(49378)
(35610)
企业(35610)
中国(34711)
农业(34371)
地方(29803)
(27254)
金融(27246)
业经(26268)
(26099)
银行(26075)
(25406)
方法(24368)
(23599)
(21097)
数学(19251)
数学方法(19059)
(17700)
(16938)
(16362)
理论(15483)
(15201)
贸易(15184)
(14622)
发展(13421)
(13384)
机构
学院(299014)
大学(291744)
(119035)
经济(115991)
研究(111070)
管理(107030)
中国(89988)
理学(89258)
理学院(88095)
管理学(86644)
管理学院(86050)
(67606)
科学(67243)
(64431)
(57208)
(56883)
(53487)
中心(52683)
农业(51317)
研究所(50933)
业大(47346)
(45643)
师范(45175)
财经(42262)
(40934)
北京(40544)
(39821)
(39026)
(38032)
师范大学(35845)
基金
项目(191777)
科学(148919)
研究(148552)
基金(132678)
(115068)
国家(113844)
科学基金(95669)
社会(92748)
社会科(87197)
社会科学(87177)
(79964)
基金项目(70689)
教育(65775)
(64703)
编号(64491)
自然(56991)
自然科(55479)
自然科学(55465)
自然科学基金(54419)
成果(53543)
资助(52210)
(48446)
课题(45548)
重点(43292)
(40708)
(39696)
发展(39571)
(38926)
(37853)
国家社会(37569)
期刊
(153343)
经济(153343)
研究(94262)
中国(77897)
(70138)
农业(46798)
学报(46597)
(43819)
金融(43819)
科学(43442)
(42595)
教育(41922)
管理(36710)
大学(36021)
学学(33411)
业经(31054)
技术(26147)
(22771)
经济研究(21294)
问题(20817)
财经(20194)
图书(19633)
(17494)
农村(16776)
(16776)
(16344)
农业经济(15850)
资源(15489)
世界(15264)
书馆(14767)
共检索到495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陶俊  杨敏红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和高质量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现实因素,有必要因地制宜开展以文旅融合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发展。文章以浙江德清县村镇图书室改革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德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改革实践及其运营模式。文章提出以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旅游目的地的三大类型和"环境-文化-教育-组合"的四维吸引力框架,依托上述框架分析德清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模式。研究表明:将县域总分馆制改革融入文旅融合大环境有利于盘活乡村农家书屋、镇图书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陶俊  杨敏红  
针对村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和文化高质量建设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现实因素,有必要因地制宜开展以文旅融合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发展。文章以浙江德清县村镇图书室改革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德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改革实践及其运营模式。研究提出村镇图书室打造旅游目的地的三大类型和“环境-文化-教育-组合”的四维吸引力框架,依托上述框架分析德清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营模式。研究表明,将县域总分馆制改革融入文旅融合大环境有利于盘活乡村农家书屋、镇图书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王庆生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可以通过创意、休闲体验、展示和技术途径实现融合,并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可围绕"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内容制作→策划融合→营销与服务、品牌经营→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品牌再延伸→消费者购买环节"形成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乡村集体、外来投资商和乡村居民个体,并由此形成多种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金武刚  
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以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农家书屋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出现了设施运行没有保障、图书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功能重合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地方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包括开展专业化培训,建立图书流动网络,丰富服务形式,实行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等。综合各地经验,可以将农家书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建设主体合一、经费统筹使用、设施统一管理、服务统一规范、人员统一培训,通过两者融合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杰   杨绍骏   谭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高质量融合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为了助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乡村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利用价值,最后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融入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喜  唐代剑  
以浙江德清外籍人士投资经营的洋家乐旅游新业态为例,分析了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规模和空间分布、社会网络、运作模式以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德清洋家乐族裔经济的经济业态包括乡村民宿、度假村、庄园、俱乐部等多种类型,主要分布在环莫干山地区,表现出复制性比较强和根植性比较强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特征,在运作上则形成了具有族裔特色的"生态循环"商业运行模式。在洋家乐族裔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城市环境问题是推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市场结构中的机会是拉力,而族裔社会资本、区位交通、当地政策与社会文化是条件因素。研究可为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国际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建竹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基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梳理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三者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从主动融合、跨界融合、技术融合、价值共创、教育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以数字形式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静  
本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融合SOM网络的产业融合演化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影响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权值,并根据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将SOM网络定量地模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这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即使处于较高水平,新产生的融合障碍影响因素过大,同样会使产业融合水平重新回到融合准备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海亲  
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而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针对浙江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浙江乡村旅游的方向与措施,以期为当前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宁  
作为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产物,乡村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受到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农村电商支持下,更是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动力。本文将着重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联动融合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联动融合发展有效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随之而来的乡村旅游人数的激增、旅游时段的频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破坏了农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面对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热浪的到来,我们必须通过乡村旅游的法制化建设来规范管理。本文从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着手,分析乡村旅游法律保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在法律保护下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倩  
随着我国城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居民对于休闲度假有了一定的需求,因此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的前景。我国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旅游业后劲十足,因此在推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开发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农村地区的旅游业,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效地经济基础,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的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局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宁  
作为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产物,乡村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受到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农村电商支持下,更是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动力。本文将着重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联动融合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联动融合发展有效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