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2)
- 2023(14587)
- 2022(12607)
- 2021(11840)
- 2020(9713)
- 2019(22413)
- 2018(22328)
- 2017(44160)
- 2016(23764)
- 2015(26665)
- 2014(26661)
- 2013(26560)
- 2012(24483)
- 2011(22031)
- 2010(22189)
- 2009(20352)
- 2008(19656)
- 2007(17499)
- 2006(15655)
- 2005(13525)
- 学科
- 济(100474)
- 经济(100371)
- 业(70649)
- 管理(64743)
- 农(51415)
- 企(48239)
- 企业(48239)
- 方法(42488)
- 数学(37630)
- 数学方法(37219)
- 农业(34098)
- 财(26482)
- 中国(26002)
- 业经(25683)
- 地方(21939)
- 学(19701)
- 制(18583)
- 贸(17568)
- 贸易(17561)
- 易(17098)
- 策(16442)
- 技术(14665)
- 发(14623)
- 环境(14530)
- 银(14388)
- 银行(14347)
- 理论(14052)
- 行(13701)
- 收入(13384)
- 务(13378)
- 机构
- 学院(337581)
- 大学(334445)
- 济(141291)
- 经济(138355)
- 管理(137476)
- 理学(119704)
- 理学院(118493)
- 管理学(116676)
- 管理学院(116063)
- 研究(112812)
- 中国(85017)
- 京(69751)
- 农(69206)
- 科学(68296)
- 财(63355)
- 所(55798)
- 业大(54423)
- 农业(52755)
- 中心(52146)
- 研究所(50672)
- 财经(50057)
- 江(49553)
- 经(45764)
- 范(44057)
- 师范(43742)
- 北京(43524)
- 经济学(41565)
- 院(40119)
- 州(39695)
- 经济管理(37962)
- 基金
- 项目(231657)
- 科学(182866)
- 研究(173699)
- 基金(168605)
- 家(145537)
- 国家(144229)
- 科学基金(124351)
- 社会(110652)
- 社会科(104589)
- 社会科学(104564)
- 省(90397)
- 基金项目(89535)
- 自然(78810)
- 教育(77690)
- 自然科(76946)
- 自然科学(76932)
- 自然科学基金(75562)
- 划(74754)
- 编号(72602)
- 资助(68733)
- 成果(58810)
- 部(51753)
- 重点(50784)
- 发(50434)
- 课题(48310)
- 创(47615)
- 国家社会(45481)
- 创新(44345)
- 教育部(44305)
- 人文(44002)
- 期刊
- 济(157966)
- 经济(157966)
- 研究(100227)
- 农(71014)
- 中国(62920)
- 学报(51535)
- 科学(48675)
- 农业(48383)
- 管理(45798)
- 财(45514)
- 大学(40160)
- 学学(38154)
- 教育(34353)
- 融(32281)
- 金融(32281)
- 业经(30723)
- 技术(27829)
- 经济研究(23551)
- 财经(23477)
- 业(22091)
- 问题(21778)
- 经(20027)
- 图书(18019)
- 版(17175)
- 技术经济(16694)
- 理论(16327)
- 科技(16081)
- 世界(15776)
- 现代(15731)
- 农业经济(15486)
共检索到494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萌
文章构建包含农村公共政策与储蓄内生性的索洛—斯旺模型作为研究框架,提出“保障型”与“补助型”两类农村公共政策对于居民家庭收入增长与分化效应的理论假说,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所有政策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都具有增长效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等“保障型”政策对于家庭收入具有“促包容”效应,生产(生活)性财政补助、金融信用贷款等“补助型”政策对于家庭收入具有“促分化”效应。文章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政策组合、营造和谐有序市场环境、完善农村居民收入二次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 卢建词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是"三农"问题中的主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然后定义一族新的洛伦兹曲线,构造我国农村家庭收入的分布密度函数,并对"贫困一增长一不平等"减贫效应分解方法进行修正。进而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对1991—2009年东部、中西部省份收入增长与分配结构扭曲的农村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增长使得贫困入口比例下降,但分配不公平降低了减贫速度,并导致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不断萎缩。对比分析发现,中西部省份比东部沿海省份、2000年之后比之前的分配不公平程度更为严重。另外,基于Blinder-Oaxaca工资差异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时强 王军民
一、中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07年的414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1%;农村贫困人口也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张全升 龚六堂
本文通过引入家庭养老和利他主义的生育动机,将人口和经济增长内生化。并且认为,不同收入的家庭在生育率和教育投入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平等的动态演化过程。利用这一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考察了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这两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和不平等的长期影响。分析表明,提高公共教育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减缓人口增长,但是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较弱。而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平等程度,但是却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关键词:
公共教育 社会保障 经济增长 不平等演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海燕
[目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农业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农业大省江西省为例,在分析农业收入和农村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索洛增长方程分析农村政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通过耦合系数进一步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结果] 1995—2017年江西省农业和农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呈增长趋势,其中1997—2000年政策的贡献率为负,因为在此时期江西省农业因灾害影响,其他时间段的政策贡献率均为正,以2012—2014年政策的贡献率最高,为77. 3%,这与农民收入的增长波动一致;此外耦合系数表明1995—1996年、2004—2011年、2012—2014年和2015—2017年4个时间段内政策的变动较高地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综合来看,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采用一系列农业改革措施密切相关。[结论]今后新农业政策的推行应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减负,农业发展,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振华 张红丽 李洁艳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家庭数据,采用“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析框架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增长中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减贫效应的影响。相对贫困动态识别和量化分解结果显示:农村相对贫困减缓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扩大部分抵消了增长的减贫效应;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分配因素对减贫效应的影响更重要。分收入来源实证分析显示:转移净收入的减贫贡献率不断增加,当设定更低的相对贫困标准时,转移净收入的贡献值及份额更高,扶贫效率随时间也不断提高。益贫式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持续促进农村减贫,农村贫困人口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中受益。因此,应继续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增加农民转移净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益贫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金喜 鲁娜
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期性供给短缺,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实中政府投入不足密切相关。而政府投入的不足,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并非是单纯的政府财力问题,它在根本层面上受制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农民失声、无力和参与缺乏。要鼓励农民采取包括组织化在内的各种方式汇聚力量,全程参与相关政策过程,扩展农民的政策博弈分配份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志平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基层财政困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博弈问题,从公共政策的利益博弈视角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在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与过程进行利益博弈,导致了公共政策偏向的结果,也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三种非均衡供给状况。正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公共政策逻辑,也就需要重塑公共政策的主体博弈结构,改变公共政策偏向,进而实现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兵弟
中国农村住房制度具有"一供"、"三非"、"四保"、"五自"的基本特点。农民住房兼具生产生活功能,兼具居住和社会保障功能。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农民建房和农村居民点调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应从国家公共政策角度构建中国农村住房基本制度的理论框架和政策指引,保障农民在农村的居住权益,依法制度规范农村居民点(乡镇、村落)的空间调整,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合理调剂使用的主要范式,与时俱进地推动"十二五"农村住房制度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韦鑫
文章基于多期DID方法,以我国2001-2020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消费增长的信息化政策驱动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信息化政策实施,可以显著刺激农村消费增长,即农村消费增长的信息化政策正向反馈机制显现。从趋势性看,农村消费增长的信息化政策驱动效应也呈现出先不断上升后逐期小幅下降再总体趋稳的动态特征。而从区域表现看,异质性较为突出,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消费增长的信息化政策正向效应总体明显,但是西部地区这种正向反馈机制尚未显现出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来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现实目标,中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建构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取向、政策客体、政策措施和政策困境以及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纵向建构、横向建构、过程建构的三个向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彭忠益 高琦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推行以来,为生育革命的规律性增添了行政色彩,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村经济的落后使得农村分居的状况日益严重,给因家庭功能弱化而处于精神生活边缘的农村老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着重阐述了实现精神养老和物质养老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精神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消费的视角,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城乡二元民生政策三个公共政策选择的维度提出了强化农村精神养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消费视角 精神养老 公共政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苏晓艳 范兆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扭曲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柳芳 王军民
1997年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造成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很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构筑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值、减轻农民负担和减少农民数量,从而促进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但是,目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完善与创新,以促进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昱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升,由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从财政投入、排污费征收、环境治理项目等立足于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出发,利用中国1998-2011年30个省级区域的环境污染数据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环境公共政策在效果方面仍有所不足。随后,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地方对于改善环境进行财政投入效果要优于中央,而环境治理政策则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污染物排放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