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5)
2023(10312)
2022(8463)
2021(8306)
2020(6799)
2019(16042)
2018(15837)
2017(30823)
2016(16117)
2015(18190)
2014(17651)
2013(18067)
2012(16725)
2011(15047)
2010(15308)
2009(14338)
2008(14075)
2007(12395)
2006(11243)
2005(10141)
作者
(43316)
(36853)
(36289)
(34889)
(22861)
(17458)
(16339)
(14216)
(13867)
(12940)
(12744)
(12087)
(11679)
(11480)
(11354)
(11125)
(10536)
(10519)
(10482)
(10248)
(9249)
(8818)
(8792)
(8380)
(8348)
(8150)
(8067)
(7879)
(7484)
(7326)
学科
(75493)
经济(75410)
(52879)
(51367)
管理(37247)
农业(34744)
方法(28588)
数学(26390)
数学方法(26269)
(25861)
企业(25861)
中国(23207)
业经(19899)
(17177)
(16079)
贸易(16068)
(15816)
(15406)
地方(14942)
(12985)
农业经济(12473)
(11261)
银行(11254)
收入(10985)
(10920)
发展(10840)
(10832)
(10775)
金融(10774)
(10767)
机构
学院(228198)
大学(225295)
(109260)
经济(107412)
管理(88823)
研究(80485)
理学(76220)
理学院(75543)
管理学(74680)
管理学院(74279)
中国(65587)
(52557)
(47078)
(46658)
科学(43333)
农业(39473)
(39377)
中心(37405)
财经(36854)
业大(35420)
研究所(35272)
经济学(34159)
(33877)
(33065)
经济学院(30925)
北京(29832)
(28063)
师范(27868)
(27700)
财经大学(26918)
基金
项目(148862)
科学(118062)
研究(115096)
基金(110078)
(94999)
国家(94120)
科学基金(80431)
社会(77413)
社会科(73087)
社会科学(73061)
基金项目(57716)
(55645)
教育(50069)
编号(47728)
自然(46987)
自然科(45920)
自然科学(45911)
(45838)
自然科学基金(45161)
资助(44311)
成果(38831)
(35138)
(34086)
国家社会(33673)
重点(32762)
(31346)
课题(31090)
(30764)
教育部(30275)
(30038)
期刊
(126852)
经济(126852)
研究(70166)
(58180)
中国(49910)
农业(39863)
(34608)
学报(31596)
科学(31514)
管理(28393)
大学(26036)
(25682)
金融(25682)
业经(25123)
学学(24549)
教育(19727)
经济研究(19422)
(19054)
技术(18814)
财经(18479)
问题(18276)
(16058)
世界(16029)
农业经济(14951)
农村(14730)
(14730)
(14493)
图书(13402)
国际(12918)
经济问题(12415)
共检索到354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畅  
农村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是推动新阶段中国农村益贫式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1987—2009年相关数据就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对益贫式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公共投资对于益贫增长率指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保险、公共救助和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对益贫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总体来看,推动益贫式增长的制度设计面临转型,其中公共投资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需要寻求突破;而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救助和教育人力资本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对益贫式增长有显著推动作用,亟待全面建立和完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张林秀  张晓波  
本文旨在研究政府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的影响。利用1970年至1997年之间的省级数据,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了不同类型的政府投入的效果。分析表明,政府在农业研发、灌溉、教育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不仅推动了农业产出的增长,也有助于缓解农村贫困,但政府投入的效应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投入类型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红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不断下降的事实,文章提出益贫式增长的概念及测度方法,根据CHNS调查的微观家庭收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1989-2009年贫困和不平等变动的变动趋势,判断这段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益贫性,农村贫困人口是否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好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同彬  
农村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农村的生产性、生活性、发展保障性等公共基础条件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有效需求的可持续增长。本文认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资不仅能产生即期投资需求,而且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会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长发  杨尹钰  
为了深入探讨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益贫式增长,根据农村收入五等分分组数据分析西部地区各省份农村2014—2020年经济益贫式增长水平及变化趋势,首先利用FGT指数测算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广度、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再通过FGT指数分解计算PEGR减贫等值增长率,判断这段时期西部地区各省份农村经济增长的益贫情况。测度结果显示,2014—2018年各省份的贫困状况均未得到改善,2018年之后6个省份的贫困指数均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益贫性程度有差异,2015—2017年各省份的经济增长都是非益贫的,2018—2019年除了陕西省,其他5省(区)经济增长都处于益贫阶段,2019—2020年新疆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益贫性,而其他几个省份的贫困人口没有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继续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益贫式增长,从缩小贫困人口收入差距、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3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刘畅  
一、引言经济增长、贫困减缓以及不平等状况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三项重要目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政策制定者和发展经济学家一直专注于实现经济增长,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认为经济增长福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崔宝玉  张忠根  
文章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与农村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投资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文静  王礼力  
文章从时间序列角度(1978~2008)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整体情况和结构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较为有益的结论,并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结构角度考察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根据分析,得出三点推论:①我国的农村公共支出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增长速度保持稳定。推论②我国广大农村在科技基础上存在很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在现阶段,农业科技费用占的比例比中西部农村要高,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农支出比例较低。推论③农村发展性投资(支农支出、农业科技投资)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长期来看,边际效用降低,如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将会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不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  童春阳  
基于198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分析过去30多年我国农村贫困化演变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公共投资和扶贫政策等因素影响减贫成效的计量经济模型,测度了经济增长、公共投资和政策演变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曾在减轻农村贫困中发挥重大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边际递减;在扶贫开发的新阶段,农村地区公共投资更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同时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也有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因而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贫困发生本质的科学认知,为我国2020年后新一轮减贫政策的制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时强  王军民  
一、中国农民收入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07年的414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1%;农村贫困人口也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萌  
文章构建包含农村公共政策与储蓄内生性的索洛—斯旺模型作为研究框架,提出“保障型”与“补助型”两类农村公共政策对于居民家庭收入增长与分化效应的理论假说,并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所有政策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都具有增长效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等“保障型”政策对于家庭收入具有“促包容”效应,生产(生活)性财政补助、金融信用贷款等“补助型”政策对于家庭收入具有“促分化”效应。文章提出优化农村公共政策组合、营造和谐有序市场环境、完善农村居民收入二次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韦鸿  张全红  
利用1978~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表明,政府在农村教育、研发和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都可以显著地减少贫困,但其边际减贫效果是不同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合理地安排对于农村公共投资的优先顺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君萍  阮锋儿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等实证分析了陕西省GDP、农业GDP与陕西省农村建设投资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GDP增长和农业GDP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陕西省GDP本身是农村建设投资支出的Granger原因,但是西安市GDP不是农村建设投资支出的Granger原因,说明增强西部地区农村建设投资需要通过进一步区域内统筹和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等相关的制度安排解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阮敬  
亲贫困增长主要是指能够使贫困群体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得到更多好处的经济增长。在讨论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方法并用Shapley值法对之进行因素分解,并采用CHNS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缓解贫困,需要进一步采取瞄准式扶贫措施来解决的结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苏晓艳  范兆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扭曲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性质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