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7)
2023(9652)
2022(7341)
2021(6792)
2020(5459)
2019(11806)
2018(12213)
2017(23054)
2016(12873)
2015(14089)
2014(14378)
2013(13756)
2012(12534)
2011(11332)
2010(11551)
2009(10775)
2008(10537)
2007(9662)
2006(8891)
2005(7923)
作者
(36557)
(30929)
(30334)
(29120)
(18962)
(14572)
(13715)
(11963)
(11776)
(10715)
(10447)
(10210)
(9780)
(9777)
(9544)
(9299)
(9127)
(8813)
(8726)
(8702)
(7765)
(7721)
(7514)
(7322)
(7004)
(6960)
(6802)
(6625)
(6346)
(6272)
学科
(52760)
经济(52699)
(48815)
(37626)
农业(32585)
管理(28709)
业经(21041)
(18132)
企业(18132)
中国(16934)
方法(14468)
(13169)
地方(12607)
(12524)
农业经济(12439)
(11187)
(11168)
发展(10911)
(10894)
数学(10680)
数学方法(10539)
(10465)
(9541)
农村(9518)
理论(9189)
(8859)
土地(8307)
(8292)
银行(8272)
及其(8077)
机构
学院(177177)
大学(170740)
(70697)
经济(68988)
管理(64526)
研究(63832)
理学(55101)
(54729)
理学院(54522)
管理学(53452)
管理学院(53152)
中国(50105)
农业(41623)
科学(39213)
(36851)
业大(34834)
(32521)
(31387)
中心(30549)
(29500)
研究所(29292)
农业大学(25660)
(24429)
师范(24147)
财经(23584)
(23197)
(22835)
北京(22419)
(22412)
(21383)
基金
项目(117621)
科学(91640)
研究(90036)
基金(82772)
(72525)
国家(71771)
科学基金(60425)
社会(57235)
社会科(53352)
社会科学(53341)
(48578)
基金项目(43778)
编号(39711)
(39422)
教育(39062)
自然(36197)
自然科(35304)
自然科学(35295)
自然科学基金(34625)
成果(32299)
资助(31628)
(31542)
(27287)
课题(26874)
重点(25976)
(25293)
国家社会(23770)
(23693)
(23028)
(22933)
期刊
(90226)
经济(90226)
(61469)
研究(51190)
中国(45148)
农业(41645)
学报(31163)
科学(28010)
大学(24500)
(23460)
学学(23397)
业经(22357)
教育(21293)
(19328)
金融(19328)
管理(19216)
(19139)
农业经济(14866)
技术(14734)
农村(14558)
(14558)
问题(13504)
(12524)
经济研究(11410)
财经(11081)
世界(10756)
业大(10338)
社会(9829)
经济问题(9827)
图书(9711)
共检索到27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贠鸿琬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特性外,还具有收益外部性、成本沉淀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公平性几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不应该只由单一的政府供给,而应该由政府、盈利与非盈利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个人、其他社会力量等共同供给,但政府应承担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明确划分各供给主体的责任,以确保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清成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定华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用服务供给愈发重要。由于我国资源有着有限性、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相关举措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才能顺利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农村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属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地域性、分散性、多层次性等。属性的多重性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不是单一的。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主题的参与机制入手,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赵玲玲  
在计划到市场、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小农经济到城镇化的转型期,村级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虽有诸多变化,且多能实现帕累托改进,但这远不能满足当前村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鉴于此,并结合相关博弈理论分析及当前村级组织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观点,即通过相关制度要求及政策激励,将村级组织引入到村级公共品供给主体当中。通过分析表明,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因现实中村民个体的"搭便车"行为而存在的效率损失,而且也有助于村级组织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农村全方位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吉晨  
农村公共产品的优化供给是改变我国农村长期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整体数量较少与质量较低并存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调查,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多元化战略,以期为政府有效破解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项目、分比例承担外部效益显著类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责,在初步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实施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实行转移支付,实现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琴  熊启泉  孙良媛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金国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红梅  丁建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如何划分各级政府在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明确农村公共产品由谁(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更具优势和更有效率。本文从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基本理论入手,揭示地方政府的供给优势地位,认为政府职责划分不清和支出分配错位是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重要症结之一,提出应重新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事权范围,明确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宏斌  佘定华  
我国城乡差距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公共品供给上的差距。要实施城乡一体化导向,以利解决农村公共品短缺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现行农村公共品供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完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提出对策建议。一、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新  
税费改革后,资源困境成为制约村社集体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技术化的公共品供给路径不仅没有促使国家的财政资源转换为集体性治理资源,反而造成了治权弱化、集体的客体化以及秩序维持的利益化等治理困境。成都市通过整合资源、创设议事会制度、制订民主工作六步法等制度与机制创新探索出了公共品供给的组织化路径,其所内涵的村级资源的统筹与转换机制、集体利益的生成机制以及村民的民主参与机制从集体性资源、集体性利益以及集体性组织体系三方面促进了村社集体再造,这对于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提升集体的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华  朱明仕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创了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新纪元。而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社会失灵的同时存在造成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效益和质量的低下,为此需要政府、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三者紧密合作,构建起合作互动的协调机制,增强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我国"一主多元"型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