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1)
- 2023(16971)
- 2022(14479)
- 2021(13696)
- 2020(11401)
- 2019(26119)
- 2018(26112)
- 2017(50713)
- 2016(27309)
- 2015(30420)
- 2014(30481)
- 2013(29673)
- 2012(27011)
- 2011(24184)
- 2010(24027)
- 2009(21910)
- 2008(20996)
- 2007(18419)
- 2006(16030)
- 2005(13415)
- 学科
- 济(107579)
- 经济(107451)
- 业(78085)
- 管理(75494)
- 企(56425)
- 企业(56425)
- 农(51631)
- 方法(48260)
- 数学(42304)
- 数学方法(41741)
- 农业(34301)
- 业经(28063)
- 中国(27462)
- 财(26834)
- 学(22729)
- 地方(21975)
- 制(20999)
- 贸(17907)
- 贸易(17900)
- 理论(17635)
- 易(17412)
- 技术(16738)
- 体(15969)
- 务(15930)
- 环境(15863)
- 财务(15850)
- 财务管理(15811)
- 和(15520)
- 银(15432)
- 银行(15388)
- 机构
- 学院(377461)
- 大学(374854)
- 管理(152518)
- 济(148838)
- 经济(145631)
- 理学(133591)
- 理学院(132183)
- 管理学(129794)
- 管理学院(129110)
- 研究(121822)
- 中国(90748)
- 京(77919)
- 农(76893)
- 科学(76676)
- 财(65867)
- 业大(62589)
- 所(59643)
- 农业(59170)
- 中心(57434)
- 研究所(54701)
- 江(54480)
- 财经(53191)
- 范(49673)
- 师范(49172)
- 经(48691)
- 北京(47882)
- 院(44024)
- 州(43846)
- 经济学(43537)
- 经济管理(41219)
- 基金
- 项目(267743)
- 科学(210918)
- 研究(196779)
- 基金(194378)
- 家(169125)
- 国家(167658)
- 科学基金(144842)
- 社会(124147)
- 社会科(117205)
- 社会科学(117175)
- 省(105504)
- 基金项目(103712)
- 自然(94031)
- 自然科(91862)
- 自然科学(91840)
- 教育(90191)
- 自然科学基金(90176)
- 划(87657)
- 编号(81915)
- 资助(78860)
- 成果(65032)
- 重点(59258)
- 部(59020)
- 发(56898)
- 创(55379)
- 课题(55013)
- 创新(51626)
- 科研(51190)
- 国家社会(51030)
- 教育部(50495)
- 期刊
- 济(160933)
- 经济(160933)
- 研究(103928)
- 农(76941)
- 中国(70172)
- 学报(61607)
- 科学(56115)
- 农业(52518)
- 管理(51183)
- 财(49047)
- 大学(47801)
- 学学(45390)
- 教育(41142)
- 技术(32858)
- 业经(32759)
- 融(31020)
- 金融(31020)
- 财经(24793)
- 业(24398)
- 经济研究(23607)
- 问题(22199)
- 经(21154)
- 版(20282)
- 图书(19935)
- 科技(18514)
- 理论(17325)
- 业大(17265)
- 技术经济(17265)
- 资源(16528)
- 现代(16521)
共检索到535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金国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主体 行为差异 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琴 熊启泉 孙良媛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博弈 农村税费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东
对我国各级政府、村干部和村民等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特征和相互博弈机理的研究表明,除中央政府之外,其他群体均扮演着"双重角色",其目标取向和行为特征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仅在治理层次和操作层次上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效果不明显,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变革;与此同时,应按照"激励相容、利益均衡"的原则,寻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民等相关利益群体的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相关利益群体 博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杰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居民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中的不同行为和作用,认为中央政府需要进行包括财政体制、政绩评价制度、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才能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供给 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项目、分比例承担外部效益显著类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责,在初步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实施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实行转移支付,实现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主体 责任划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贠鸿琬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特性外,还具有收益外部性、成本沉淀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公平性几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不应该只由单一的政府供给,而应该由政府、盈利与非盈利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个人、其他社会力量等共同供给,但政府应承担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明确划分各供给主体的责任,以确保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主体 多元化 责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清成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主体 多元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俊 文习成 刘祖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给效率的区域性差异致使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断裂,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亦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载体。文章通过梳理农村公共品的既有文献,基于DEA的实证模型,同时借助于全国省域面板数据,试图探讨当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区域的供给效率总体呈非均衡状态,供给资源的投入规模不尽合理,农村公共品与公共品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偏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玲
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的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农村税费改革 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多样化的农村公共需求,市场、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逐渐参与到供给中,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态势。为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达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并对此合作模式下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多元主体的最佳合作模式和互动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竹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促进城乡公共物品(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公共物品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这一特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选择是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的关键。文章基于此,在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
关键词:
机会成本 主体选择 公共物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供给模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莲莲 邓群钊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关键词:
新农村社区 博弈 农村公共品 社会资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鸿渊 叶子荣
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整个农村公共产品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率的供给主体为农村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供给水平决定于农村社区范围内供给主体的合作行为,而主体合作行为是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农村社会转型为背景,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定义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属性,构建了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的数据验证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