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20)
- 2023(21367)
- 2022(18292)
- 2021(17004)
- 2020(14104)
- 2019(32066)
- 2018(31912)
- 2017(60681)
- 2016(32921)
- 2015(36809)
- 2014(36890)
- 2013(36745)
- 2012(34212)
- 2011(31062)
- 2010(31727)
- 2009(29759)
- 2008(28632)
- 2007(25787)
- 2006(23133)
- 2005(21268)
- 学科
- 济(145379)
- 经济(145211)
- 业(94590)
- 管理(92995)
- 企(70924)
- 企业(70924)
- 农(53394)
- 方法(52988)
- 数学(45499)
- 数学方法(44987)
- 中国(43243)
- 地方(36411)
- 财(36235)
- 农业(35634)
- 业经(34458)
- 制(32330)
- 学(30782)
- 融(30628)
- 金融(30623)
- 银(30278)
- 银行(30226)
- 行(29114)
- 贸(23323)
- 贸易(23302)
- 易(22521)
- 体(22066)
- 理论(21776)
- 环境(21372)
- 务(21307)
- 财务(21224)
- 机构
- 学院(468908)
- 大学(468239)
- 济(195275)
- 经济(190954)
- 管理(178150)
- 研究(167567)
- 理学(151857)
- 理学院(150081)
- 管理学(147595)
- 管理学院(146735)
- 中国(130835)
- 科学(101385)
- 京(101135)
- 财(92165)
- 农(89036)
- 所(85647)
- 研究所(77150)
- 中心(76983)
- 江(74562)
- 业大(71581)
- 财经(71164)
- 农业(68398)
- 经(64497)
- 北京(64085)
- 范(63221)
- 师范(62618)
- 院(60002)
- 经济学(58850)
- 州(58662)
- 省(54014)
- 基金
- 项目(308373)
- 科学(241690)
- 研究(227687)
- 基金(221845)
- 家(193189)
- 国家(191466)
- 科学基金(163305)
- 社会(144282)
- 社会科(136418)
- 社会科学(136380)
- 省(121896)
- 基金项目(117349)
- 自然(103818)
- 教育(103158)
- 自然科(101281)
- 自然科学(101256)
- 划(101071)
- 自然科学基金(99419)
- 编号(93492)
- 资助(90694)
- 成果(77035)
- 重点(69315)
- 发(68896)
- 部(67942)
- 课题(65194)
- 创(63340)
- 国家社会(59436)
- 创新(59204)
- 科研(58060)
- 制(57875)
- 期刊
- 济(231845)
- 经济(231845)
- 研究(146328)
- 中国(103761)
- 农(86728)
- 学报(75156)
- 财(71086)
- 科学(69248)
- 管理(65998)
- 农业(58295)
- 大学(57690)
- 融(56531)
- 金融(56531)
- 学学(54430)
- 教育(52700)
- 技术(40820)
- 业经(38969)
- 财经(35852)
- 经济研究(35293)
- 经(30788)
- 问题(30351)
- 业(28835)
- 图书(24075)
- 版(23529)
- 技术经济(23178)
- 世界(22556)
- 理论(22124)
- 科技(21802)
- 现代(21543)
- 资源(21090)
共检索到73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金峰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公共品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不断加剧,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资源分配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理论契合性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两者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不足影响经济稳定发展、供给不合理与经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得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公共品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反过来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层次与规模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金峰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公共品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不断加剧,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资源分配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理论契合性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两者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不足影响经济稳定发展、供给不合理与经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得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公共品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反过来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层次与规模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敬德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与需求日益扩大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阻碍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探究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有助于给扩大农村公共品供给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持,从而有利于解决现有的公共品短缺情况。文章在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契合性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品作用于经济发展的机理展开阐述,进而根据现有的公共品供给情况,从供给主体、供给层次和供给制度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电气化水平 ,而农业水利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 ,本文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村经济发展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彤 马晓冬 周玉玉
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63个县(市)2000—2005年、2005—2010年两个时段的农村经济转型度和转型类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0年,江苏省农村经济转型度的空间地域分异明显,呈现出由随机向集聚分布的态势;转型热点区、冷点区以及转型异常区的地域分布也相对呈现出集聚态势,且转型热点区的数量增速较快;根据转型速度可将转型类型划分成滞后转型区、慢速转型区、中速转型区和快速转型区4类,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凤霞 欧真真
本文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6—2007年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非正规金融略低于正规金融。因此,非正规金融并不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规范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彤 马晓冬 蔡韡宇
以江苏省61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定量研究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类型及其演化过程,发现近10年来江苏省农村经济的总体水平在逐步提升,但是仍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采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命名方法,总结出12种乡村经济发展类型:农业主导经济中度发达型、农业主导经济欠发达型、农业主导经济不发达型、工业主导经济发达型、工业主导经济较发达型、工业主导经济中度发达型、第三产业主导经济发达型、第三产业主导经济中度发达型、均衡发展经济发达型、均衡发展经济较发达型、均衡发展经济中度发达型、均衡发展经济欠发达型。并分析了类型形成原因。为江苏省分区分类制定乡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村 经济类型 模比系数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颖忆 冯年华 戈大专 戴军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解析产业与劳动力的耦合互动关系,能够清晰地认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规划依据。[方法]本文构建了“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定量测度模型,并展开了江苏省地级市耦合评价分析。[结果]苏北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仍是重点,涉农二产主要围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苏南乡村地区二三产业涉农程度低,主要涉农二产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一二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决定了“三产”融合的总体水平和格局,一三产业融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小。产业融合的高值区是以“宿迁”为核心的苏北地区,乡村劳动力融合的高值区则是以苏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江苏省“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错位分布,空间耦合性低。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系统逐步走向解耦。[结论]苏北地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收价值链的延伸,从而增强就业粘性;苏南地区可考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地方政府应在区域产-劳耦合自组织基础上,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的他组织干预促进“三产”融合和产-劳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颖忆 冯年华 戈大专 戴军
[目的]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解析产业与劳动力的耦合互动关系,能够清晰地认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规划依据。[方法]本文构建了“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定量测度模型,并展开了江苏省地级市耦合评价分析。[结果]苏北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仍是重点,涉农二产主要围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苏南乡村地区二三产业涉农程度低,主要涉农二产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一二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决定了“三产”融合的总体水平和格局,一三产业融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小。产业融合的高值区是以“宿迁”为核心的苏北地区,乡村劳动力融合的高值区则是以苏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江苏省“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错位分布,空间耦合性低。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系统逐步走向解耦。[结论]苏北地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收价值链的延伸,从而增强就业粘性;苏南地区可考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地方政府应在区域产-劳耦合自组织基础上,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的他组织干预促进“三产”融合和产-劳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明 张春梅 任启龙 宋佳 沈茜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雨才 蔡丹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琛
本文梳理了农村流通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研究成果,以江苏省农村流通业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多组双对数C-D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2003-2017年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流通业相关指标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等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通过参数估计和协整检验后发现,农村就业结构、农村市场结构、农村资本输入、农村劳动力输入等因素都对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完善农业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机制,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立足于江苏省苏南地区,阐述现代农业视野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经验,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组织化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江美芳 朱冬梅
利用1990~2009年江苏省农村经济、金融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检验和ADF平稳性检验方法并通过建立OLS模型及灰色关联模型对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及其依存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很高的依存度和关联度,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分析结果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向南 曲福田 许丹艳
现行征地制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本质上决定于以集体土地产权特征为核心所形成的制度环境。基于此,从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人员和农民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江苏省征地制度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围绕着征地制度的实施状况,广泛涉及到政府的规划及用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认知和农民生产、生活等与征地制度实施效果紧密联系的制度环境现状。通过分析和总结二者的内在关联,对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用制度 土地资源 补偿 集体 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