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1)
- 2023(10475)
- 2022(8700)
- 2021(8204)
- 2020(6699)
- 2019(14589)
- 2018(14678)
- 2017(27700)
- 2016(15367)
- 2015(17121)
- 2014(17146)
- 2013(16755)
- 2012(15290)
- 2011(13872)
- 2010(14101)
- 2009(13367)
- 2008(13151)
- 2007(12321)
- 2006(11084)
- 2005(10063)
- 学科
- 济(58388)
- 经济(58281)
- 业(55206)
- 农(49417)
- 管理(47074)
- 企(34317)
- 企业(34317)
- 农业(32848)
- 业经(20891)
- 财(20303)
- 制(18777)
- 方法(17510)
- 中国(16810)
- 数学(14874)
- 数学方法(14729)
- 体(14186)
- 地方(12478)
- 农业经济(12450)
- 务(12071)
- 财务(12039)
- 财务管理(12011)
- 银(11557)
- 银行(11539)
- 企业财务(11450)
- 发(11334)
- 学(11171)
- 行(11068)
- 贸(10554)
- 贸易(10550)
- 易(10348)
- 机构
- 学院(216312)
- 大学(209784)
- 济(88732)
- 经济(86754)
- 管理(82312)
- 研究(72070)
- 理学(70342)
- 理学院(69676)
- 管理学(68647)
- 管理学院(68260)
- 中国(58177)
- 农(56366)
- 财(43733)
- 京(43415)
- 农业(42861)
- 科学(42044)
- 业大(38063)
- 所(36141)
- 江(35278)
- 中心(35166)
- 财经(32830)
- 研究所(32180)
- 经(29593)
- 州(27383)
- 范(26784)
- 农业大学(26478)
- 师范(26477)
- 北京(26314)
- 省(26002)
- 经济学(25853)
- 基金
- 项目(141827)
- 科学(111474)
- 研究(109384)
- 基金(101568)
- 家(87632)
- 国家(86745)
- 科学基金(74160)
- 社会(70143)
- 社会科(65954)
- 社会科学(65941)
- 省(57985)
- 基金项目(53636)
- 教育(48486)
- 编号(47152)
- 划(46612)
- 自然(44663)
- 自然科(43599)
- 自然科学(43587)
- 自然科学基金(42822)
- 资助(39604)
- 成果(38957)
- 制(33067)
- 农(32195)
- 课题(31877)
- 部(31762)
- 发(31492)
- 重点(31458)
- 创(29823)
- 国家社会(29065)
- 性(28890)
- 期刊
- 济(109094)
- 经济(109094)
- 农(62381)
- 研究(61985)
- 中国(51717)
- 农业(42023)
- 财(35815)
- 学报(34336)
- 科学(31119)
- 大学(27525)
- 管理(26956)
- 学学(26392)
- 融(25538)
- 金融(25538)
- 业经(24526)
- 教育(23104)
- 业(19291)
- 技术(18208)
- 财经(16309)
- 问题(15463)
- 农村(15038)
- 村(15038)
- 农业经济(14972)
- 经济研究(13975)
- 经(13931)
- 版(13774)
- 世界(12157)
- 经济问题(11102)
- 社会(10699)
- 业大(10583)
共检索到33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永祥 刘迪平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前提是解决其筹资问题。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筹资过程中,主体区分和机制构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筹措应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即通过政府(财政)筹资、市场筹资和其它方式筹资来实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岚
筹资机制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突破口,包括筹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个部分。筹资主体包括主导性主体(各级政府组成的"三层结构")、辅助性主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和其他重要主体(国际组织);筹资客体包括核心客体(税收、公债和财政政策)和重要客体(收费、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筹资程序应当满足科学化和法治化两个标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的法律调整应当采用"四步骤"模式,在宪法、行政法规、专门性法律规范和特殊性法律规范四个层面构建筹资机制的法律保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方式研究》课题组
本文主要以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框架,重点探讨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渠道和手段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影响,推导出带有共性的行为特征,并在分析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筹资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基础上,就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产品筹资 制度转型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晓华
自国务院决定2003年开始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以来,已经三年了。试点工作成效如何,农民满意不满意,还存在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调研,以下是笔者的调研情况及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龙春霞
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历经多次变迁,但现行的筹资制度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例如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实行前提条件苛刻与制度目标的冲突等。应明确政府的筹资主体地位,积极运作市场筹资,鼓励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筹资;完善现行筹资制度,培育良好的筹资制度运行环境。
关键词:
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 筹资制度 河北省
[期刊] 改革
[作者]
柴洪辉 顾海英
乡村社区公共产品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的实施表明了村委会职能的本质回归,然而现阶段的乡村社区的结构已经不同于村委会初创期。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基于直接利益、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关联度的有效性惩罚机制已不复存在。在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会增加、社会关联度降低、农民工增加、村委会缺乏动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一事一议筹资方式难以有效运转。
关键词:
乡村社区 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一事一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万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晓伟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严重不足与供给过剩同时并存,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解决其供求失衡的关键在于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求最终达成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需求导向 供给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干
构建一个公平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及影响、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机制的现实性及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维慧
公共物品供给的两个核心问题是筹资与配置。筹资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的源头问题。农村公共物品筹资主要是财政渠道筹资为主,市场渠道、其他渠道为辅的形式。目前,农村公共物品筹资中存在着地方财政承担过多筹资与支出,预算外筹资规模和速度增长过快加重了农民负担,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划分不清,地方政府职能失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乡镇财政职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
农村 公共物品 筹资 地方财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仲芳
构建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长期筹资增长机制的构建应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合理确定目标补偿水平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各年度筹资需求水平,并对各级政府和个人的筹资责任作出合理划分。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筹资增长机制 制度构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应亚珍
在总结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需求因素分析,论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的必要性。并以实现一定水平的实际(住院)补偿比为目标,测算了"十一五"后3年和"十二五"时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需求,结合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趋势,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内在增长机制的具体构想,并围绕筹资增长与补偿水平、财政补助和农民缴费及地区筹资差异等内容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机制的顺利和有效运行。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筹资增长 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杰 刘彦朝 姚裕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变革滞后所引起的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是"农民真苦"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采用制度外筹资方式,造成农民分担的成本增长过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划分不清,乡村两级负担过重;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偏离需求,结构失衡、效率低下。消解"农民真苦"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机制)创新,其基本思路是: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支出政策,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运行机制;建立民主表达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玲
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的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农村税费改革 城乡统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群 员晓哲
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依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区、私人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称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应对其进行改革与重构,要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主体 失衡 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