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1)
- 2023(16895)
- 2022(14624)
- 2021(13765)
- 2020(11347)
- 2019(25816)
- 2018(25939)
- 2017(49549)
- 2016(27206)
- 2015(30556)
- 2014(30807)
- 2013(30278)
- 2012(28086)
- 2011(25622)
- 2010(25856)
- 2009(23863)
- 2008(22970)
- 2007(20386)
- 2006(18436)
- 2005(16161)
- 学科
- 济(124697)
- 经济(124567)
- 业(73581)
- 管理(72454)
- 农(51871)
- 企(51834)
- 企业(51834)
- 方法(46229)
- 数学(40011)
- 数学方法(39537)
- 农业(34474)
- 地方(30275)
- 中国(29817)
- 业经(29074)
- 学(26887)
- 财(24737)
- 制(21827)
- 贸(18494)
- 贸易(18483)
- 理论(18428)
- 易(17848)
- 环境(17360)
- 和(17106)
- 体(16726)
- 发(16696)
- 技术(16208)
- 银(16094)
- 银行(16045)
- 地方经济(15855)
- 策(15821)
- 机构
- 学院(386059)
- 大学(383218)
- 济(157492)
- 经济(154041)
- 管理(150102)
- 研究(134750)
- 理学(129471)
- 理学院(127990)
- 管理学(125784)
- 管理学院(125097)
- 中国(100194)
- 科学(84405)
- 京(82003)
- 农(79361)
- 财(68592)
- 所(68495)
- 业大(63112)
- 研究所(62446)
- 中心(61479)
- 农业(61013)
- 江(58265)
- 财经(54152)
- 范(52473)
- 师范(51989)
- 北京(51446)
- 经(49103)
- 院(48518)
- 州(46956)
- 经济学(45864)
- 省(42167)
- 基金
- 项目(262312)
- 科学(204579)
- 研究(193823)
- 基金(186913)
- 家(163263)
- 国家(161798)
- 科学基金(137491)
- 社会(121211)
- 社会科(114293)
- 社会科学(114259)
- 省(104442)
- 基金项目(99521)
- 自然(87850)
- 教育(87453)
- 划(86695)
- 自然科(85666)
- 自然科学(85645)
- 自然科学基金(84061)
- 编号(81239)
- 资助(76066)
- 成果(66123)
- 重点(58471)
- 发(57473)
- 部(57016)
- 课题(55774)
- 创(53701)
- 创新(50078)
- 国家社会(49292)
- 科研(49189)
- 教育部(48111)
- 期刊
- 济(184638)
- 经济(184638)
- 研究(113622)
- 农(78829)
- 中国(78539)
- 学报(63551)
- 科学(58265)
- 农业(53473)
- 管理(51900)
- 财(50906)
- 大学(48153)
- 学学(45566)
- 教育(43537)
- 技术(34471)
- 融(33443)
- 金融(33443)
- 业经(33334)
- 经济研究(27420)
- 财经(25959)
- 业(25845)
- 问题(24998)
- 经(22306)
- 图书(21236)
- 版(20152)
- 技术经济(19629)
- 科技(18720)
- 资源(18365)
- 世界(18048)
- 理论(17790)
- 现代(17526)
共检索到579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其涛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统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战略地位的保障,对其供给能力的有效评价是统筹工作开展的前提。基于构建的中原经济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建议从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完善供给绩效评价体系、畅通需求表达机制等途径加强中原经济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丹 朱玉春
构建包括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4个方面9个具体指标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实证测算,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成四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区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应正确认识各地区农村产品供给能力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璠
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二元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城乡差距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质和量以及机制的完善上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思路与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福生 匡远配 周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是产品质量与数量、供给过程、供给体系的有机统一体。一个完整的最优供给不仅要求产品的功能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而且要求供给过程具有经济性、时效性、有序性、层次性、合法性、维护与改进性;同时,对供给体系完备性、系统性、先进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试图构建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界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俊霞 王静
大量研究文献证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低绩效的、而目前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价值的选择上,很少有人提出一整套的量化指标体系。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绩效评价指标的新理念为核心,采用标准化评分方法,创新性的构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西部某省一些县乡取消农业税后公共产品供给情况的调研数据,代入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反映出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而且可以说明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合理与否,为以后展开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璠
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仅就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看,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11倍,已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而且农民的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1992-1993年的水平,比城镇落后10年。在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资料中,中国也是城乡收入差距超过2:1的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玲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竞争力差,要后来居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目前,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 雷霆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完善的农村纯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迈向成功的标志之一。重点讨论在新疆基层民主建设背景下农村纯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以此探寻基层民主政治改革对完善农村纯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结构 规模 等级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冯德显 张淼 王鑫 史燕茹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外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合作与开放;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提高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洪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五级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以集约土地为目标快速建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民生保障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活保障机制不稳定、社区管理体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与社区建设的筹资渠道和运作方式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性。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区民生保障的长效稳定,应当把民生保障作为社区建设成效的基本衡量指标,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的长效保障机制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民生保障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庆淑
随着我国近些年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风险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两大类。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防范,就会影响公产品投资效果与效率,因此,金融机构则应该加强风险控制,还应该进一步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环境。为了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够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就应该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进行明确定位,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其他金融投入为有益补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市场化,并建立政府金融政策框架,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完善。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投资风险 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士双
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具有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双重作用。在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自愿供给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重要途径。自愿供给是一种自愿行为,制定合理政策刺激自愿供给主体的供给行为是增加自愿供给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自愿供给 地方公共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峰
市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为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提供了新的模式;农村公共产品由市场供给效率更高。但是,在我国,由于存在着种种阻碍因素,市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份额一直很小。本文分析了市场供给农村产品的阻碍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市场供给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绸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小康建设”。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以及供给不足的原因,提出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