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4)
- 2023(13130)
- 2022(11171)
- 2021(10510)
- 2020(8903)
- 2019(20586)
- 2018(20306)
- 2017(39684)
- 2016(21509)
- 2015(23677)
- 2014(23586)
- 2013(23702)
- 2012(21940)
- 2011(20017)
- 2010(20426)
- 2009(19309)
- 2008(19483)
- 2007(17875)
- 2006(15916)
- 2005(14402)
- 学科
- 济(92373)
- 经济(92260)
- 业(68263)
- 管理(63124)
- 农(51101)
- 企(47066)
- 企业(47066)
- 方法(36571)
- 农业(33719)
- 数学(32028)
- 数学方法(31685)
- 财(25453)
- 业经(25423)
- 制(23624)
- 中国(23154)
- 地方(18145)
- 学(17090)
- 贸(16845)
- 贸易(16839)
- 体(16473)
- 易(16427)
- 银(14731)
- 银行(14698)
- 务(14122)
- 财务(14083)
- 财务管理(14041)
- 行(13971)
- 策(13917)
- 发(13491)
- 融(13387)
- 机构
- 学院(306945)
- 大学(305316)
- 济(130099)
- 经济(127379)
- 管理(119178)
- 研究(103936)
- 理学(102366)
- 理学院(101290)
- 管理学(99694)
- 管理学院(99106)
- 中国(81429)
- 农(68782)
- 京(63970)
- 财(62242)
- 科学(61944)
- 所(53014)
- 农业(52748)
- 业大(50263)
- 中心(49342)
- 江(48658)
- 财经(47646)
- 研究所(47457)
- 经(43056)
- 北京(39829)
- 范(39069)
- 经济学(39036)
- 师范(38707)
- 州(37724)
- 院(36564)
- 经济学院(35196)
- 基金
- 项目(199924)
- 科学(157461)
- 研究(148678)
- 基金(145267)
- 家(126056)
- 国家(124933)
- 科学基金(106648)
- 社会(95824)
- 社会科(90459)
- 社会科学(90432)
- 省(79275)
- 基金项目(77156)
- 教育(66974)
- 自然(66719)
- 划(65287)
- 自然科(65136)
- 自然科学(65116)
- 自然科学基金(63974)
- 编号(61666)
- 资助(57891)
- 成果(50557)
- 部(45152)
- 重点(44850)
- 发(43694)
- 课题(41889)
- 制(41712)
- 创(41711)
- 国家社会(39801)
- 创新(38981)
- 教育部(38413)
- 期刊
- 济(151588)
- 经济(151588)
- 研究(90300)
- 农(71447)
- 中国(66192)
- 财(50203)
- 学报(48485)
- 农业(48056)
- 科学(45037)
- 管理(40553)
- 大学(37758)
- 学学(35744)
- 融(31926)
- 金融(31926)
- 业经(30003)
- 教育(29555)
- 技术(25849)
- 业(23824)
- 财经(23623)
- 经济研究(21887)
- 问题(21336)
- 经(20224)
- 版(17647)
- 世界(16145)
- 农村(15970)
- 村(15970)
- 技术经济(15581)
- 农业经济(15462)
- 贸(14836)
- 经济问题(14398)
共检索到471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王钊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制度供给的主观绩效与客观绩效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分析思路框架,并运用该思路框架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简单考察,从总体配置、区域配置和产品配置三个侧面得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一个基本判断。
关键词:
主观绩效 客观绩效 公共产品供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鸿渊 叶子荣
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整个农村公共产品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率的供给主体为农村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供给水平决定于农村社区范围内供给主体的合作行为,而主体合作行为是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农村社会转型为背景,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定义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属性,构建了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的数据验证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汤玉刚 虞拱辰
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凸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缺失和低效率造成的。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是制度性的,而公共财政体制设计的缺陷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农村自愿集体行动秩序的拓展受到抑制可能是更加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性地讨论了若干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延龙 冯兴元
村庄公共产品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但面临着多层次、多主体间的互惠困境,以致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基于博弈理论,本文遵循"博弈困境—博弈模型—博弈机制—制度供给"的分析逻辑,阐述了互惠困境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制度供给视角下包含基本机制、匹配原则及治理模式的一个外生性互惠制度供给框架,并剖析了其制度供给逻辑。研究发现:关系型机制、社会契约型机制、显性契约型机制和偏好改变型机制有助于实现互惠困境中的帕累托最优均衡;基于基本机制和匹配原则,"宗族权威+亲缘关系""文化权威、道德权威、经济权威+熟人关系"以及"多边惩罚+社会杠杆"和"第三方参与式治理+服务型政府观念"等三种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村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间的互惠发展,形成供给主体间的互惠规范,维护其合作稳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公共产品 博弈 互惠规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延春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其在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低效率,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困境。而要破解这种困境,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制度变迁 困境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维林
基于演化博弈视角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这一复杂的制度体系进行解析并分析其演化的路径与趋势,提出供给制度的剖析应立足于提供者、生产者、使用者的三方制衡关系,将其解构为四个基本制度元以辨识其内在结构与核心机理。考察不同阶段重点建构与完善的制度元,认为制度演化更替存在有序性,提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长期演化序列,以及"三方制衡、多元治理"的制度结构未来演化趋势。
关键词:
地方公共服务 制度元 演化序列 演化博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新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困境已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公共物品的理论框架,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农村消费主体的特点,并在一定的实证分析基础上,重新定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地方财政的地位与职能,同时提出改革途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干
构建一个公平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及影响、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机制的现实性及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文辉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乡绅对乡村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民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卫国
本文从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语言的经济性质,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命题: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语言是一种制度。作为人力资本,语言是决定劳动力市场就业及人们劳动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密切相关;作为公共产品,语言本身就可以直接影响到语言政策的选择与制定;作为制度,语言不仅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还影响着其他制度安排的效率。就现有研究而言,围绕命题一的研究已经是语言经济学中非常成熟的一个领域,而围绕命题二、命题三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前景极为广阔,都是语言经济学亟待研究和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有理由认为,语言经济学的后续研究大体上可以以这三个...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长昆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在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之下,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替代官僚制的重要备择制度安排,所以研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绩效对于理解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有的对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环境条件—制度安排"以及"制度安排—制度绩效"展开,在环境条件—制度绩效之间存在重要的断裂。基于此,在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以及制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解制度环境—制度绩效的理论框架,解释嵌入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具有相似属性的公共服务在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迥异的绩效命运。同时,在该框架基础之上,通过对13个公共服务市场化案例的经验展示,对制度环境影响制度绩效的机制进行了详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政 杨峰
以政府和农户的视角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来预测其供给效率,按照农户的需求偏好将农村公共产品分为不同的圈层,提出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圈层结构理论,在圈层结构中,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与农户的需求偏好成正比,不同的公共品供给圈层对应着不同的效率,政府供给意愿与农户需求偏好的契合对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极其重要。
关键词:
政府意愿 农户需求 供给效率 圈层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