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4)
- 2023(17243)
- 2022(14712)
- 2021(13587)
- 2020(11190)
- 2019(25806)
- 2018(25226)
- 2017(49030)
- 2016(26329)
- 2015(29260)
- 2014(29012)
- 2013(28569)
- 2012(26091)
- 2011(23502)
- 2010(23456)
- 2009(21047)
- 2008(20339)
- 2007(17924)
- 2006(15544)
- 2005(13092)
- 学科
- 济(111376)
- 经济(111265)
- 业(80337)
- 管理(75196)
- 企(58460)
- 企业(58460)
- 方法(53246)
- 农(51495)
- 数学(47520)
- 数学方法(46967)
- 农业(34216)
- 业经(28252)
- 财(27793)
- 中国(27351)
- 地方(21782)
- 学(20487)
- 制(19173)
- 贸(18743)
- 贸易(18733)
- 易(18204)
- 务(17922)
- 财务(17850)
- 财务管理(17812)
- 技术(17094)
- 企业财务(17002)
- 理论(16612)
- 环境(16086)
- 发(15098)
- 银(15058)
- 银行(15022)
- 机构
- 学院(372078)
- 大学(370370)
- 管理(152157)
- 济(151791)
- 经济(148781)
- 理学(134045)
- 理学院(132689)
- 管理学(130299)
- 管理学院(129637)
- 研究(117002)
- 中国(87932)
- 京(75957)
- 农(72919)
- 科学(71945)
- 财(66975)
- 业大(59990)
- 所(56199)
- 农业(55930)
- 中心(55502)
- 财经(55212)
- 江(52135)
- 研究所(51455)
- 经(50691)
- 范(47853)
- 师范(47447)
- 北京(46675)
- 经济学(46023)
- 院(42318)
- 州(42298)
- 经济学院(41934)
- 基金
- 项目(264383)
- 科学(209563)
- 基金(194133)
- 研究(193810)
- 家(168154)
- 国家(166711)
- 科学基金(145168)
- 社会(124799)
- 社会科(118154)
- 社会科学(118126)
- 基金项目(103221)
- 省(103085)
- 自然(93898)
- 自然科(91735)
- 自然科学(91716)
- 自然科学基金(90086)
- 教育(88668)
- 划(85607)
- 资助(79656)
- 编号(79100)
- 成果(62000)
- 部(58989)
- 重点(58185)
- 发(56064)
- 创(54728)
- 课题(52899)
- 国家社会(51900)
- 创新(51016)
- 教育部(50940)
- 科研(50511)
- 期刊
- 济(159351)
- 经济(159351)
- 研究(102778)
- 农(73376)
- 中国(65309)
- 学报(58323)
- 科学(53739)
- 管理(50623)
- 农业(50265)
- 财(49235)
- 大学(45836)
- 学学(43468)
- 教育(36871)
- 融(32233)
- 金融(32233)
- 业经(32047)
- 技术(31963)
- 财经(26137)
- 经济研究(24111)
- 业(23369)
- 经(22171)
- 问题(22154)
- 版(19081)
- 技术经济(17866)
- 科技(17480)
- 统计(17442)
- 理论(17437)
- 图书(17367)
- 资源(16560)
- 现代(16226)
共检索到520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高质量人力资本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诸多文献表明了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的不利地位,留守是否会给人力资本质量带来持久性的影响?本文利用CFPS2010—2016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GPSM)法,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的长期效应及其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并检验留守时长、留守时机和留守模式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留守经历显著降低了个体成年期的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对“留守者”尤其是留守男性的认知能力造成了持久性的负向冲击;尽管降低了农村地区的“留守者”尤其是留守女性的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但留守经历对非认知能力发展的整体效应不显著。留守经历对认知能力的负效应随留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发生在4~12岁的完全留守对认知能力的负效应更大。为此,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消除留守经历的不利影响,以避免由“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带来的人力资本损失及由此引致的社会成本。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颖 杨天池
本文采用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了样本自选择性问题所带来的内生性估计偏误,分别研究了留守、随迁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留守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有显著负向作用,并且对女童、非独生子女及高年级的儿童影响程度更大;第二,随迁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并对女童、非独生子女及高年级的儿童影响程度更大;第三,生均拨款的提高会显著增强农村儿童的认知能力。基于此,本文得到以下启示:为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的教育政策,政府部门应该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军 郑晓冬 方向明
作为我国特有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是,已有关于留守与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短期关系,考察"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鲜见。事实上,留守不仅对儿童期的短期影响产生作用,同时也将对其成年后的长期发展发挥长远影响,而后者与个体的生活与就业质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的基本逻辑,然后系统梳理了留守经历对学业成就、精神健康、就业质量、主观幸福感等长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时间维度、群体差异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纳入城市留守儿童、扩展童年期经历,以及聚焦子女随迁政策转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为留守儿童长期发展问题的化解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文献参考。
关键词:
儿童 农村 留守经历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景再方 陈娟娟 杨肖丽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健康状况三方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倾向选择自雇;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流动人口选择倾向从受雇变为自雇,到达一个拐点后选择倾向又转变为受雇;而健康状况对农村流动人口选择自雇与受雇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内部异质性选择的影响发现,与低地位受雇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型自雇的概率越大;随着其工作年限增加,从低地位受雇转为高地位受雇或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增加,但到达拐点之后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均会降低。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秦秋红
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引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提出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下的制度改革入手,突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留守儿童 人力资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华泉 刘杰 吴平
社会网络作为我国传统的社会资本形式,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的重要内容。基于CFPS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五个年度28620个样本数据,采用面板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显著促进了农户参与非正规借贷而抑制正规借贷的行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了研究结论;进一步进行门槛效应检验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典型的“U”型关系,当正规借贷规模门槛达到30000元、非正规借贷规模达到3800元后出现拐点,此阶段后社会网络将会促进农户参与正规借贷而抑制非正规借贷行为。鉴于此,发挥社会网络优势利于缓解正规借贷供需矛盾,对于厘清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边界并应用于政策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秦海林 高軼玮
由于社会资本在家庭经济活动中常常是辅助性的,它对消费升级的影响长期被忽视。但研究发现家庭社会资本不仅能够提升各种要素的边际收益;而且具有社会地位提挡升级的作用;家庭消费结构也会在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消费的示范效应与狄德罗效应的综合作用下转型升级,并且棘轮效应还会在长期内强化消费升级的成果。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本文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显著正向促进了家庭消费升级,并且该效应在高收入家庭、城市居民家庭、中部和东部家庭中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注重培育居民家庭的社会资本,助推集聚家庭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正平 陈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对微观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显著提升了家庭金融脆弱性;人口老龄化可通过增强风险厌恶、降低信贷可得性和强化数字鸿沟等渠道提升家庭金融脆弱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的家庭或城乡之间存在差异。上述结论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的相关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工业4.0”时代,人力资本质量是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指标,利用北京大学CFPS2010-2018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考察留守经历对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期效应,检验留守时长和留守时机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留守经历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主要通过降低认知能力,负向作用于留守者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且留守时间具有“长短效应”和“早晚效应”,发生在4-12岁、长时间的留守经历,其影响强度更大。为此,应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根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最大限度规避“拆分型家庭再生产模式”的不利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安驰 樊士德
该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Probit模型与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7000元左右与26000元左右存在两个阶段"门槛",当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于7000元左右时,劳动力流出将会显著地提高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入的概率与投入力度;而当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介于二者之间时,劳动力流出将会减少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入的概率,但有人力资本投资的家庭仍会显著提高家庭人力资本投入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人力资本投入 农村家庭收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婧 柯睿
基于2016年CFPS数据,利用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这一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多维度人力资本积累的因果影响。研究发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在农村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上,既有利于高中学业的完成,又有利于更高教育成就的获得;在农村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上,有利于优势健康状况的获得;在农村能力人力资本积累上,既会显著地提高农村个体的认知能力,也会显著地提高农村个体的非认知能力。此外,还发现受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惠及的农村个体会挤占同家庭中未受到该政策惠及的兄弟姐妹的教育、健康等资源。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还发现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会通过阅读书籍的偏好效应、互联网学习工作偏好效应、增加未来的信心程度等方式促进农村个体认知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怡安
文章通过构建Multinominal Logit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相对低下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是农村外出劳动力进入城市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制约性因素,长期来看,加快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利于农民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经济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 劳动力转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立新 杨飞虎 吴良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泓宇 蒋远胜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家庭资产与中国城乡家庭创业的关系后发现:固定资产越多,家庭创业的概率就越高;家庭的信贷负债越多,家庭越能够创业;固定资产与家庭负债两者间呈现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资产价值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激励作用高于城镇家庭。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检验创业选择模型中的"信贷激励假说"可见:中国家庭信贷负债未能显著正向调节家庭固定资产对创业决策的影响,这意味着该假说在中国的适格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道德品行 学业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与非留守儿童的比照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投资效应研究——基于65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CFPS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村多维人力资本减贫效应实证研究
回流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证检验
社会资本、抗逆力与留守儿童的教育获得——基于7省“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溢出效应:基于非认知能力视角的研究
父母教育期望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外部性——基于同伴效应的视角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吗?——基于CFPS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