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4)
2023(5457)
2022(4523)
2021(4308)
2020(3335)
2019(7578)
2018(7616)
2017(13979)
2016(7949)
2015(8857)
2014(9166)
2013(9018)
2012(8235)
2011(7654)
2010(7901)
2009(7260)
2008(7227)
2007(6998)
2006(6330)
2005(5668)
作者
(22257)
(19151)
(18533)
(17760)
(11564)
(9300)
(8365)
(7343)
(7153)
(6826)
(6446)
(6281)
(6026)
(5882)
(5754)
(5701)
(5507)
(5504)
(5272)
(5215)
(4833)
(4759)
(4644)
(4609)
(4606)
(4290)
(4287)
(4033)
(3958)
(3944)
学科
(48065)
(33204)
经济(33173)
农业(32079)
(29043)
业经(15065)
管理(14872)
农业经济(12298)
(9379)
农村(9359)
(9229)
中国(8770)
(8592)
(8576)
企业(8576)
地方(8477)
发展(8073)
(8064)
土地(7484)
建设(7299)
方法(7056)
(7023)
劳动(7023)
收入(6567)
(6470)
农业劳动(6317)
人口(6237)
(6203)
及其(6123)
分配(6010)
机构
学院(114132)
大学(104507)
(44181)
经济(43079)
(42891)
管理(40105)
研究(36554)
理学(33861)
理学院(33546)
管理学(32954)
管理学院(32769)
农业(32002)
中国(31856)
业大(24466)
科学(22402)
(21642)
(20100)
农业大学(19359)
中心(19211)
(18996)
(18756)
研究所(16569)
(16052)
(15903)
(15561)
师范(15441)
(15140)
经济管理(14680)
财经(14019)
(13562)
基金
项目(68861)
研究(56769)
科学(52394)
基金(46109)
(39249)
国家(38686)
社会(34209)
科学基金(32235)
社会科(31677)
社会科学(31670)
(30287)
编号(27404)
(26404)
基金项目(24865)
教育(24431)
(22782)
成果(21854)
自然(18164)
课题(17840)
自然科(17611)
自然科学(17609)
资助(17365)
自然科学基金(17278)
(16767)
(15537)
(15234)
重点(14896)
(14740)
(14655)
(14341)
期刊
(63632)
经济(63632)
(52045)
农业(35217)
研究(31298)
中国(30092)
业经(19170)
学报(18296)
科学(16781)
(15221)
金融(15221)
大学(15100)
(15066)
教育(14627)
学学(14418)
农业经济(14397)
(13926)
农村(13805)
(13805)
技术(10579)
问题(9639)
(9604)
管理(9573)
农村经济(9115)
经济问题(8147)
社会(7959)
世界(7837)
社会科(7478)
社会科学(7478)
业大(6821)
共检索到18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卓然  
农村储蓄是筹集农业现代化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农村储蓄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握住它的规律,使我们的储蓄计划和种类、利率、网点设置等得以适应,更好地把农村闲散资金组织起来,壮大农村信贷资金的力量,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本文试就农村货币流向的变化和农村储源结构的变化这两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储蓄,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储蓄总额、储蓄增长额、储蓄增长率等指标已经成为衡量某个国家经济稳定程度及其发展势头的重要标志。储蓄,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城乡居民存款是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吸收储蓄是金融机构组织信贷资金的重要途径。储蓄,还当然地关系到储户的家庭生活,存折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储蓄数额则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准的标准。因此,储蓄无论对国家、对银行,还是对居民家庭都是重要的,研究储蓄行为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本文根据近年来农村经济、金融需求的新变化,分析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互助储蓄银行的现实基础,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运作模式和实现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淑云  刘荣茂  周良  
自 198 0年代以来 ,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一直呈急剧上升态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为什么急剧增加呢 ?本文首先运用储蓄理论找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等的结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涛  
全国农村储蓄存款继1989年比上年增长30%、净增514亿元之后,今年一、二月份又比年初增加225亿元,为1989年同期增加额的2.2倍。进入三月份,虽然春耕生产已经开始,农业投入陆续增加,但农村储蓄仍然呈持续超常增长势态。储蓄存款约占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久光  
收入是决定储蓄的主要因素,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储蓄成倍增长,1984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农民个人储蓄4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比1979年同期增长4.6倍。随着农村储蓄成倍地增长,有人提出疑问:农村储蓄这样增长,是否正常? 它是否影响消费? 甚至由于在思想上认为储蓄是待实现的购买力,好象“笼中虎”,一旦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黄刚  
随着农村经济变革的日益深入和农村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当前农村储蓄存款在总额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各地区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农村金融工作者需要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积极地探索农村储蓄存款的变化规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桂又华  贾健  徐展峰  
文章利用1988-2004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相关冲击图形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构建出相对应的农村居民储蓄决定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储蓄的主要因素,即收入水平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储蓄规模的高低;(2)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样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和变化趋势,其消费水平的变化对储蓄的冲击效应明显;(3)现阶段,以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农村居民投资行为对储蓄的影响有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秉国  
针对"农民购买储蓄国债相对困难"这一情况,2012—2013年,中国国债协会先后三次邀请财政部国库司和人民银行国库局,以及协会部分单位会员的有关负责人共同组成调研组,赴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苏省的4个市(州)、5个县(市)、6个乡镇、20多个一线储蓄网点进行了调研。一、调研地区农村储蓄国债投资意愿及现状1.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储蓄国债销售情况良好。据邮政储蓄银行湖南分行统计,该行从2008年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秉龙   刘丽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志军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储蓄率的高低决定经济增长拉动力和宏观经济政策及外贸政策走势。基于资金流量表,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储蓄率演变的规律及原因。在企业、政府、居民储蓄率共同上升推动下,2000—2008年国民储蓄率快速上升;在企业、政府、居民储蓄率共同下降的作用下,2008—2015年国民储蓄率缓慢下降。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需通过减税并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高创新水平等途径促进储蓄率缓慢下降,最终保持较为合理的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峰  
储蓄存款是国民收入经历三次分流后的产物。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储蓄存款的直接来源。“梯级效应”是指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和消费量的层次递进的作用过程 ;“连代效应”是指消费水平影响储蓄水平 ,消费结构影响储蓄结构、消费是影响储蓄量的影响过程。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连带需求既影响消费结构 ,又引起储蓄结构的变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勇  沈坤荣  
农民就业的非农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中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从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等两种形式出发,考察了非农就业与农户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在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内生性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外出务工、非农经营等非农就业行为显著的降低了农村居民储蓄率;并且外出务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非农经营;此外,外出务工、非农经营导致农村居民教育、医疗支出的明显上升,但对基本生活费支出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本文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生龙  程文银  熊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和储蓄率不断攀升,而农村储蓄率却在1999年后悄然下降;也正是在世纪之交之际,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开始不断攀升。由于相对于其他农村劳动力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偏好发生了重要变化,即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当前消费,因此,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比重上升是中国农村储蓄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比重对农村储蓄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比重上升对农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度为59%。通过对比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对农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