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6)
- 2023(4150)
- 2022(3307)
- 2021(3201)
- 2020(2490)
- 2019(5542)
- 2018(5383)
- 2017(10496)
- 2016(5738)
- 2015(6029)
- 2014(5982)
- 2013(6221)
- 2012(5658)
- 2011(5338)
- 2010(5519)
- 2009(5412)
- 2008(5145)
- 2007(4841)
- 2006(4529)
- 2005(3985)
- 学科
- 农(47624)
- 农业(31856)
- 济(28478)
- 经济(28458)
- 业(25143)
- 业经(13411)
- 农业经济(12227)
- 村(9308)
- 农村(9291)
- 发(8427)
- 发展(7608)
- 展(7607)
- 管理(7294)
- 地方(7117)
- 土地(6897)
- 制(6896)
- 建设(6742)
- 方法(6573)
- 劳(6472)
- 劳动(6472)
- 中国(6373)
- 农业劳动(6308)
- 数学(6243)
- 收入(6222)
- 数学方法(6214)
- 人口(6040)
- 分配(5893)
- 动力(5774)
- 劳动力(5745)
- 农业人口(5700)
- 机构
- 学院(83075)
- 大学(75806)
- 农(40586)
- 济(37677)
- 经济(36987)
- 管理(32465)
- 农业(30281)
- 理学(28249)
- 理学院(28041)
- 管理学(27683)
- 管理学院(27559)
- 研究(27489)
- 中国(26964)
- 业大(21136)
- 农业大学(17948)
- 科学(15980)
- 中心(15668)
- 京(14853)
- 业(14380)
- 财(13964)
- 所(13714)
- 江(13690)
- 经济管理(13212)
- 研究所(12290)
- 发(11899)
- 银(11747)
- 省(11640)
- 银行(11341)
- 发展(10949)
- 展(10935)
- 基金
- 项目(54572)
- 研究(43412)
- 科学(43069)
- 基金(39428)
- 家(33594)
- 国家(33143)
- 社会(28991)
- 科学基金(28359)
- 社会科(26935)
- 社会科学(26929)
- 农(25529)
- 省(23405)
- 基金项目(21614)
- 编号(19781)
- 划(17397)
- 教育(17235)
- 自然(16125)
- 自然科(15716)
- 自然科学(15713)
- 自然科学基金(15431)
- 成果(14840)
- 资助(14453)
- 发(13641)
- 村(13242)
- 业(12751)
- 部(12392)
- 国家社会(11988)
- 课题(11960)
- 制(11875)
- 性(11633)
共检索到13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莹星 汪三贵
“转贷”是指贷款已到期或快到期时,从账面上给予贷款对象同量或增量新贷款来替换旧贷款。由“转贷”行为所产生的虚假盈利,掩盖了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关键词:
转贷 不良贷款 考核机制 监督管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莹星 汪三贵
2003年12月,银监会公布2003年前11个月全国共有17个省的农村信用社实现盈利,盈利金额达35.05亿元。尽管全国农村信用社利润总额仅仅为1.48亿元,但是全国农村信用社毕竟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结束了自1994年以来持续亏损的局面(2004年01月02日,新京报)。 我们在为这个消息欢欣鼓舞的同时不禁要问,在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新初
所谓不良资产“转贷”,是指信用社从帐面上给予不良债务人新贷款来等量替换逾期贷款和积欠利息, 将不良贷款和积欠利息粉饰为正常贷款的一种信贷业务。《农村信用社缘何热衷“转贷”?》一文(《调研世界》2005年第1期)报道:“农村信用社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和应付年度业绩考核,“实际操作中‘转贷’早已突破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从客户提出‘转贷’到金融机构信贷员主动上门劝说,‘转贷’范围从逾期贷款扩大到呆滞和呆账贷款,‘转贷’金额不仅包括贷款本金,还包括历年积欠的利息……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传龙 刘凤萍 赵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兴元
目前农信社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需要回归农信社系统金融机构本身所拥有的自主权,才能真正理顺扭曲的金融机构责权利关系2003年以来,我国由农村信用社改制产生了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一般政府部门把农村信用社和这两种银行通称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很显然,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因为农村商业银行不带任何合作制成分,不属于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新
在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精细化和法人治理完善显得尤为紧迫湖北省农信社自2005年启动改革试点以来,经过八年艰苦努力,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到2013年3月份,存贷款占到全省第一,实现了历史性超越。加快经营转型是农信社继统一法人改革、组建农村银行改革之后的又一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维安 刘振杰
明晰产权最有效的做法是建立现代股份制,但考虑到不同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情况差异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产权制度,并采取"分步走"的办法2003年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建立起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符合现代金融发展方向的金融体系,但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银行,仍然存在不少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从公司治理视角加以剖析并着力解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琳 郑道俊
落后农业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从健全小额信贷组织,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理顺管理体制,防范风险,特别是防范道德风险等方面优化“三农”贷款质量。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三农”贷款 信贷管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玮林 栾少东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为防止改制企业悬空、逃废金融债务,各地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通过以资抵贷方式取得的用于抵偿贷款本息的抵贷资产日益增多。由于抵贷资产具有不能生息、难以变现、不便管理、容易流失等特点,不仅加重了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现法 刘海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清秀
我叫朱清秀,现年70岁,原汝阳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1996年退休。本人退休后,身患疾病十余年来,自己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同时,时刻心系信合事业的发展,经常深入最基层信合员工中,调查了解经营情况,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潜心研究新时期金融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到规模和人员限制,资金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贷款利率始终受到国家上限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拓展信贷业务、加大支农投入的积极性,也对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依据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和所处地域贫富程度的不同设计了4种“贷款定价管理办法”模型,以期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贷款定价 利率市场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隽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金融市场中,由于对企业信息掌握的不对称给银行发放贷款带来重大的风险隐患,农村信用社的脆弱风险防范体系更加要着重提防信息不对称对信贷发放的负面影响,将由此而带来的信贷风险将至最低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贷 农村信用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