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7)
- 2023(8647)
- 2022(7187)
- 2021(6808)
- 2020(5521)
- 2019(12444)
- 2018(12544)
- 2017(23553)
- 2016(13111)
- 2015(13990)
- 2014(13920)
- 2013(13646)
- 2012(12307)
- 2011(11260)
- 2010(11647)
- 2009(11190)
- 2008(11378)
- 2007(10192)
- 2006(9459)
- 2005(8729)
- 学科
- 济(53969)
- 经济(53877)
- 业(49527)
- 农(48802)
- 管理(37477)
- 农业(32532)
- 企(29665)
- 企业(29665)
- 业经(20359)
- 制(19935)
- 财(17736)
- 方法(17062)
- 数学(15144)
- 数学方法(15044)
- 体(15008)
- 中国(13645)
- 农业经济(12363)
- 体制(11668)
- 发(10815)
- 务(10600)
- 银(10593)
- 银行(10587)
- 财务(10584)
- 财务管理(10560)
- 企业财务(10183)
- 行(10166)
- 地方(10141)
- 融(9692)
- 金融(9690)
- 村(9573)
- 机构
- 学院(182073)
- 大学(176874)
- 济(80384)
- 经济(78843)
- 管理(70317)
- 研究(60669)
- 理学(60285)
- 理学院(59781)
- 管理学(59041)
- 管理学院(58708)
- 中国(50800)
- 农(48111)
- 财(41030)
- 农业(35958)
- 京(35874)
- 科学(32619)
- 业大(30715)
- 财经(30560)
- 所(29801)
- 中心(29251)
- 江(28972)
- 经(27715)
- 研究所(26036)
- 经济学(23600)
- 州(22291)
- 北京(22182)
- 财经大学(22161)
- 范(22030)
- 农业大学(22021)
- 经济管理(22019)
- 基金
- 项目(114516)
- 科学(91507)
- 研究(89977)
- 基金(83824)
- 家(71150)
- 国家(70388)
- 科学基金(61340)
- 社会(59549)
- 社会科(56036)
- 社会科学(56024)
- 省(45838)
- 基金项目(44587)
- 教育(40266)
- 编号(38091)
- 划(36525)
- 自然(36411)
- 自然科(35545)
- 自然科学(35537)
- 自然科学基金(34954)
- 资助(32314)
- 成果(31254)
- 制(29561)
- 农(28737)
- 部(26852)
- 课题(25516)
- 发(25251)
- 重点(25099)
- 国家社会(24795)
- 性(24706)
- 创(24268)
- 期刊
- 济(99996)
- 经济(99996)
- 研究(57024)
- 农(55753)
- 中国(43739)
- 农业(37418)
- 财(33466)
- 融(25973)
- 金融(25973)
- 学报(25277)
- 科学(24496)
- 管理(23374)
- 业经(22580)
- 大学(21655)
- 学学(20656)
- 教育(19235)
- 业(16530)
- 财经(15805)
- 农村(14901)
- 村(14901)
- 农业经济(14793)
- 技术(14537)
- 问题(14017)
- 经(13351)
- 经济研究(12566)
- 版(11429)
- 世界(11235)
- 经济问题(10325)
- 社会(9939)
- 农村经济(9577)
共检索到289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宏
本文对比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产权模式,结合我国现今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实行股份制是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股份制 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吉礼 严芬芬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提出了几种方案,近年又推出建立股份制的改革。一个又一个改革方案,引起人们更多的争议,理论上的困惑也随之增加,现在试对此作些探讨。一、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产权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包含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实际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和处置权,产权在经济上最终表现为风险和利润。农村信用社50年代初建立时系入股社员按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学鑫 范群周 王葆秀
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同志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建立一个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也就是说,农业银行等专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就是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那么,在与农业银行有着特殊隶属关系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在哪里呢?是维持目前现状,还是另起炉灶?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点已经明确,经济形势的发展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已是车到山前,势在必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春柱
近年来,股份制改革在不少地方推开,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股份制在搞活企业经营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推行股份制经营的同时,作为群众性集体金融组织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能不能实行股份制经营,怎样实行股份制经营,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修东 孟建斌
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经历了浅层次的初步发育之后,随即进入进退两难、停滞不前的低潮状态。如何深化改革,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信用社改革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 十二年来,信用社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改革与全面展开三大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恢复信用社的“三性”(组织的群众性、经营的灵活性、管理的民主性)。恢复和健全信用社的民主管理组织,扩大信用社的群众基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雪飞
本文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逻辑和经济条件约束的基础上 ,提出了合作制与股份制是并行不悖的两种制度选择的基本观点 :在以农户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农村地区 ,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制改革既有必要 ,也有可能。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而其存在的可能性在于它已经存在。不应该把合作制原则或合作金融特征作为合作制农村信用社的衡量标准。互助融资是合作金融的基本目的 ,同时也应该是衡量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标准。在不以农户为主要生产单位的非农产业发达的农村地区 ,农村信用社进行合作制改革既无必要 ,也无可能 ,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合作制 股份制 合作金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武龙
农村信用社向股份制合作商业银行转化的思考□宋武龙股份制合作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可供选择的目标模式之一,是由国家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按照股份制原则,各自资金投入,财产折价入股为主,企事业职工适当参股的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金融企业。目前,由于外部环境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鸿卫 文慧
形成和发挥小银行优势是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的关键,小银行优势的本质是小银行对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具有比较优势,形成该种优势的因素主要包括简单的组织结构和较少的管理层次、地方性、存在所有权激励等,因此银行并不是规模小就能自然形成小银行优势。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时应使股权适度集中、追求简单的组织结构并向基层分支机构适度分权、主要在县(区)域内经营、对省联社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股份制改造 小银行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雅群 何广文 范亚辰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县域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股份制改革是否有利于缩小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461个县(市、旗) 2010-2022年县域特征数据及农信社(农商行)经营数据,运用渐进DID模型实证检验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缩小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机制分析显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通过促进县域企业发展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两种渠道以缩小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且改革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与此同时,进一步探讨新一轮以股权变更为主要方式的并购对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结果表明新设合并或吸收合并扩大了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控股合并有助缩小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此,农信社股份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统筹考虑所在地的财政状况、并购方式等因素协同推进。
关键词:
农信社 股份制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并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修东 孟建斌 丰学兵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经历了浅层次的初步发育之后,进入了进退两难、停滞不前的状态。如何深化改革,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紧要课题。 一、信用社改革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 12年来,信用社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和全面展开三个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恢复信用社的“三性”(组织的群众性、经营的灵活性、管理的民主性)。但客观来看,农村信用社的初步改革并未深刻触动信用社体制本身,与改革的初衷和目标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信用社仍未摆脱困境。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勇 罗骏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建国初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制发展阶段,此后长时间一直背离合作制原则。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分析,认为合作制不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均衡模式,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取向。
关键词:
合作制 市场化 农村信用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雨舟 张翔 徐书杰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需解决以下问题:1.确立为“三农”服务的方向;2.政策扶持;3.完善经营机制;4.加快立法;5.完善组织体系。
关键词:
合作制 农村信用社 市场定位 经营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心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与“三性”存在着矛盾,其自身经营错位。应建立农村信用社两级法人体制,解决政策上的历史欠账,信用社自身要端正经营方向,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新型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体制改革 经营方向 运行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平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信用社改革在体制上、政策上深层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要明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目标,加快建立农村信用社自律组织,有效解决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并对其实行保护扶持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管理体制 支农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