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6)
2023(12211)
2022(9882)
2021(9299)
2020(7455)
2019(16781)
2018(16338)
2017(30507)
2016(16565)
2015(17608)
2014(17313)
2013(16864)
2012(15334)
2011(14038)
2010(14435)
2009(13798)
2008(13017)
2007(11447)
2006(10570)
2005(9354)
作者
(47948)
(40485)
(40018)
(38048)
(25274)
(19429)
(17901)
(15639)
(15542)
(14208)
(14007)
(13433)
(12847)
(12664)
(12627)
(12309)
(12037)
(11728)
(11533)
(11369)
(10155)
(9973)
(9935)
(9514)
(9309)
(9069)
(8894)
(8880)
(8280)
(8129)
学科
(66191)
经济(66105)
(52900)
(49701)
管理(39525)
农业(33157)
(31910)
企业(31910)
(26888)
金融(26887)
(25168)
银行(25124)
(24365)
中国(24154)
方法(22650)
业经(22452)
数学(20207)
(20172)
数学方法(20022)
(18269)
地方(15640)
(14087)
(13169)
贸易(13158)
(12872)
(12707)
农业经济(12547)
(11942)
中国金融(11257)
体制(10527)
机构
学院(231102)
大学(225922)
(97582)
经济(95737)
管理(84646)
研究(82067)
理学(73575)
理学院(72784)
管理学(71514)
管理学院(71124)
中国(69913)
(66153)
科学(51017)
农业(50948)
(46096)
(44952)
业大(44091)
(42503)
中心(39951)
研究所(38873)
(35228)
财经(34975)
(32023)
农业大学(31720)
经济学(29945)
(29325)
师范(28902)
北京(28290)
(28035)
(27932)
基金
项目(157134)
科学(122912)
基金(114334)
研究(112950)
(101949)
国家(100936)
科学基金(85036)
社会(74023)
社会科(69818)
社会科学(69798)
(63195)
基金项目(61297)
自然(53994)
自然科(52740)
自然科学(52720)
(52188)
自然科学基金(51815)
教育(49457)
编号(45225)
资助(44428)
(36763)
成果(35720)
(35640)
重点(35600)
(34378)
(33674)
创新(31476)
国家社会(31318)
(31039)
课题(30906)
期刊
(112593)
经济(112593)
(70849)
研究(66503)
中国(49187)
农业(47148)
学报(43447)
(40219)
金融(40219)
科学(38332)
大学(33132)
(32344)
学学(32044)
管理(25631)
业经(25375)
(21673)
教育(20164)
财经(17069)
经济研究(16106)
问题(15991)
技术(15762)
农村(15462)
(15462)
(15041)
农业经济(14763)
(14537)
业大(13509)
世界(12749)
农业大学(12095)
经济问题(11255)
共检索到35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马九杰  臧萌  
论文在梳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数理模型讨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信用社在合作金融时期,抑制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金融需求,农村信用合作社有扩张的冲动;(2)县乡两级法人时期的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和乡级信用社对农村地区信贷都存在着初始投资不足的现象;(3)当乡镇信用社初始投资弹性不足时,县级统一法人改革能实现帕累托改进;(4)农村信用社法人级别提高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在保持农村信用社的县级法人地位长期稳定的同时,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金融支农政策等措施规避由于法人级别提高而带来的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马九杰  臧萌  
论文在梳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数理模型讨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信用社在合作金融时期,抑制了农村地区的一部分金融需求,农村信用合作社有扩张的冲动;(2)县乡两级法人时期的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和乡级信用社对农村地区信贷都存在着初始投资不足的现象;(3)当乡镇信用社初始投资弹性不足时,县级统一法人改革能实现帕累托改进;(4)农村信用社法人级别提高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要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家传  
从产权制度、法人治理、信贷支农、经营与财务状况、贷款质量、内控机制建设及行业管理体制七方面对此轮农信社改革状况与运行成效作出系统反映与实证探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整体改革成效显著,基本上实现了政策预设目标,但实践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应进一步优化农信社股权设置、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信贷支农扶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义奇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放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来考虑和设计,否则,简单地提合作制或商业化都将使其面临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双重困境。在市场基础非常薄弱的条件下,发展农村金融,需要国家介入,以期与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机制。这是求解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一个可能的切入点。关键是国家如何正确地面对民间借贷以及解决农村信用社以行政管理来替代其自身治理功能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旭路  
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历届中国政府最关心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完善农村要素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农业和经济持续发展,而这些除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外还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随着金融业改革的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贷款权限后,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四家金融机构中只有农村信用社真正扎根农村,所以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过去业务发展受限、服务对象稀缺等因素导致自身经营边际成本高,资金规模小,供给能力不足,对金融改革缺乏必要的准备,因此需要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农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小川  
2003年7月开始的以商业化改革、充实资本、提高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改革进展和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能力不均衡的问题。下一步,要按照巩固和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的方向,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做实资本要求、提高资本质量、优化股东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等途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白冰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信社改革中遇到的诸如改革的路径选择、农信社双重领导、农信社功能界定、政府扶持力度等诸多体制性"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农信社改革不应仅仅采取产权明晰的做法,还应在政府定位、农信社的领导机制、市场保护、民间信用准入等方面,依据效率、功能优先的原则进行。面对多元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将面临"生死"考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浙江省《合作金融》课题组  
一1983年和1984年中共中央的两个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信用社应坚持合作金融性质”,“信用社要进行改革,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1984年,国务院下达国发(1984)105号文件,批转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把恢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2003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8省市率先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11月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到29个省、市、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涉及到金融部门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到金融部门对“三农”的支持。本文根据对第一批试点省市之一的重庆市的案例调查,阐述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其对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影响,初步评价了改革的直接和间接效果,考察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此次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虽然比较全面,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方案仍然不够彻底,需要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另外,一些配套的制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富彦  
一、有利于发挥信用社的“三性”。信用站代办员(简称:信用员)的产生,其本身就体现了信用社在组织方面的群众性。因为,信用员是农民群众自己推荐的政治可靠、办事公道、信用好、威信高的群众代表,他们参与信用社的经营是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的最好体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志毅  陈儒  
农村金融联结与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金融联结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农村金融联结的健康发展;反之,农村金融联结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因此,本文基于农村金融理论、农村金融深化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金融效率理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村金融联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思考,认为农村金融联结与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化的进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义达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杜改革试点的精神,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的,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引入股份制的机制,统一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为支持“三农”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三农”、服务“三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莉  罗新刚  
服务"三农"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受利益驱使,商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农村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向城市地区,支农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比农村信用社近几年的支农状况,深入分析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径,为更好发挥其支农服务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心颖  王建文  
农村金融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根据福建省相关经济金融统计指标的实证分析,福建省正规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农村金融总体上存在供给和需求双重抑制的问题。面对农村不同地域不同主体迥异的金融需求,作为农村正规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其改革必须改变原先"为农村服务"的模糊定位,要对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进行明确界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