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9)
2023(4937)
2022(3941)
2021(3930)
2020(3081)
2019(7118)
2018(7304)
2017(13200)
2016(7333)
2015(7666)
2014(7729)
2013(7600)
2012(6846)
2011(6465)
2010(6770)
2009(6422)
2008(6422)
2007(5793)
2006(5565)
2005(4944)
作者
(18978)
(16781)
(16061)
(15550)
(10016)
(7939)
(7195)
(6296)
(6293)
(5694)
(5637)
(5443)
(5187)
(5123)
(5053)
(4836)
(4830)
(4786)
(4482)
(4391)
(4232)
(4108)
(4047)
(4022)
(3789)
(3782)
(3758)
(3508)
(3396)
(3339)
学科
(47874)
(32909)
经济(32870)
农业(31922)
(27113)
业经(15232)
农业经济(12265)
(11704)
管理(11259)
(9418)
农村(9401)
(9310)
(9212)
中国(8990)
发展(8390)
(8385)
地方(8018)
(7300)
企业(7300)
土地(7242)
建设(7084)
收入(6660)
(6647)
劳动(6646)
(6607)
银行(6606)
(6447)
方法(6420)
(6375)
农业劳动(6310)
机构
学院(99694)
大学(92898)
(44600)
经济(43741)
(40993)
管理(37144)
研究(36469)
中国(31770)
理学(31614)
理学院(31336)
管理学(30932)
管理学院(30746)
农业(30383)
业大(22032)
科学(20513)
(19717)
(19163)
(18447)
农业大学(18220)
中心(18150)
(16977)
研究所(16315)
(14612)
(14483)
经济管理(14159)
财经(13930)
(13847)
(13817)
师范(13774)
(12827)
基金
项目(61776)
研究(50989)
科学(48421)
基金(43240)
(36883)
国家(36370)
社会(33041)
科学基金(30767)
社会科(30682)
社会科学(30675)
(26189)
(25808)
编号(23511)
基金项目(23279)
教育(21489)
(19891)
成果(18782)
自然(16733)
自然科(16274)
自然科学(16272)
自然科学基金(15975)
资助(15698)
(15416)
课题(15230)
(14064)
(14054)
(14009)
国家社会(13602)
(13543)
(13399)
期刊
(62831)
经济(62831)
(50632)
农业(34140)
研究(31638)
中国(28162)
业经(18313)
(16251)
金融(16251)
学报(15086)
科学(14743)
(14454)
农业经济(14375)
农村(14012)
(14012)
(13273)
大学(13188)
学学(12534)
教育(12445)
问题(9509)
农村经济(9192)
管理(8708)
(8270)
世界(8125)
技术(7948)
社会(7942)
经济问题(7867)
社会科(7188)
社会科学(7188)
财经(6468)
共检索到167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增建  任国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平光新  张营周  
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改革已全面铺开,但改革中面临着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有:一是合作升级与商业化之争;二是资金供求矛盾;三是农信社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矛盾;四是垄断与竞争的矛盾;五是治理结构矛盾——民主管理与内部人控制;六是道德风险的内在冲动与制度建设不健全的外在制约之间的矛盾;七是逆向选择引发的矛盾;八是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间矛盾;九是网点多引出的矛盾;十是市场退出的窘境。本文从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出发,结合自己从事多年农信社监管的体会和一些监管案例,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十大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富彦  
一、有利于发挥信用社的“三性”。信用站代办员(简称:信用员)的产生,其本身就体现了信用社在组织方面的群众性。因为,信用员是农民群众自己推荐的政治可靠、办事公道、信用好、威信高的群众代表,他们参与信用社的经营是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的最好体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义达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杜改革试点的精神,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的,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引入股份制的机制,统一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为支持“三农”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三农”、服务“三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存在诸多缺陷 ;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忽视了合作金融的国际变化趋势 ,同时 ,也脱离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际。因此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从中国国情出发 ,按照市场导向原则进行 ,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从发展趋势看 ,地方性、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 (或农村商业银行 )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目标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圣道  
我国目前全面推开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带有明显的“路径信赖”痕迹。但任何制度变迁都具有进程的渐进性和历史的逻辑性,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引起混乱。我国目前推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及出台的一些措施,是受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金融体制的制度环境和农民素质及组织化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所致。要克服路径依赖就应优化外部环境,并增大制度创新供给。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省信用联社课题组  郭唐先  周剑波  
本文从如何以稳健审慎经营促进持续发展、坚持以农为本方向、实现合法合规经营、强化资本约束力、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赖晓榕  李晓娟  
我国农村信用社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从农信社的金融供给与农村需求、管理体制、业务创新等方面分析,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找到改革的切入点。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波  
社区银行将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方向。为把农村信用社改革为社区银行,本文从社区银行的视角出发,就如何培育农信社社区银行意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以及如何加强法规制度支持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南  
2004年8月,福建省被国务院确定为深化农村信用社(以下称农信社,含农信社改制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改革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按照国务院"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福建省从实际出发,多管齐下,全力推动农信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深化改革的10年间,农村信用社在取得重大改革成效的同时也仍然面临若干问题与挑战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在10年的时间里,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体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系统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改善了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性和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邓建军  张圣典  邱达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分配制度有缺陷、资产质量难提高、管理体制不顺,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勇  罗骏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建国初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制发展阶段,此后长时间一直背离合作制原则。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分析,认为合作制不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均衡模式,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