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1)
2023(10769)
2022(8976)
2021(8709)
2020(7213)
2019(16528)
2018(16271)
2017(30901)
2016(16504)
2015(18076)
2014(17896)
2013(17505)
2012(16258)
2011(14778)
2010(15667)
2009(15124)
2008(14531)
2007(13317)
2006(12485)
2005(11680)
作者
(44929)
(38308)
(37305)
(35984)
(23785)
(18372)
(16979)
(14587)
(14487)
(13677)
(12936)
(12768)
(11978)
(11967)
(11780)
(11523)
(10951)
(10872)
(10795)
(10727)
(9679)
(9370)
(9036)
(9001)
(8590)
(8564)
(8499)
(8273)
(7811)
(7590)
学科
(67872)
经济(67773)
(53223)
(49895)
管理(41741)
农业(33411)
(33025)
企业(33025)
(27382)
金融(27382)
(26447)
银行(26432)
中国(26226)
(25618)
业经(22203)
(21991)
方法(19847)
(18866)
数学(16753)
地方(16666)
数学方法(16386)
(14919)
农业经济(12639)
(12336)
贸易(12318)
(12002)
(11836)
(11671)
理论(11364)
中国金融(11268)
机构
学院(226111)
大学(222078)
(96201)
经济(94019)
管理(83940)
研究(80108)
中国(71657)
理学(70370)
理学院(69665)
管理学(68371)
管理学院(67950)
(55416)
(47819)
(47300)
科学(44937)
农业(41655)
(40805)
中心(40184)
(37256)
业大(36334)
研究所(35870)
财经(35415)
(32006)
(30604)
北京(30374)
师范(30347)
(29959)
经济学(28112)
(27371)
(27280)
基金
项目(137433)
科学(108056)
研究(107227)
基金(98612)
(84658)
国家(83759)
科学基金(71439)
社会(68390)
社会科(64245)
社会科学(64230)
(54401)
基金项目(51422)
教育(48126)
编号(46165)
(44085)
自然(42726)
自然科(41782)
自然科学(41773)
自然科学基金(41016)
资助(39825)
成果(39531)
(31373)
课题(31310)
(30715)
(30689)
重点(30317)
(28756)
(28329)
国家社会(28223)
(27969)
期刊
(121968)
经济(121968)
研究(74072)
(61508)
中国(58247)
(43089)
金融(43089)
农业(40772)
(36842)
学报(33797)
科学(31699)
教育(29730)
管理(29564)
大学(27766)
学学(25872)
业经(24751)
技术(19245)
(18938)
财经(18140)
问题(16419)
农村(16219)
(16219)
经济研究(16218)
(15598)
农业经济(15142)
世界(13513)
(13390)
理论(11658)
经济问题(11619)
(11547)
共检索到382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爱喜  
反反复复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不如人意,重要原因是理论上忽视对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研究,改革实践排斥农户参与改革。把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看作外生变量,结果农户被动参与改革,改革的绩效就不言而喻了。实际上,农户金融合作意愿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微观基础或前提,是决定农村合作金融成败的关键内生变量,而非外生变量。因此,要重视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研究,根据农户金融合作意愿而不是政府的偏好或效用函数进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爱喜  
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存在产权不清和所有者缺位问题,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来解决。本文基于农户金融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双重视角建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与GDP挂钩体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结果决定了地方政府的产权制度选择行为,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建立产权清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而地方政府按照GDP最大化目标选择的农村合作银行制度使改革偏离了预定目标,导致众多问题出现。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定之  
自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第一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基本实现,总体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从2008年开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工作从"深化改革试点"转入"深入实施攻坚"阶段。适应"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新形势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快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企业转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六年,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始终存在着大量不同的意见,正是这种情况妨碍了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当然也妨碍了合作金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发挥它应有的巨大作用。这些不同意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唱各的调,没有正面交锋,没有交叉和汇合,不愿“聚焦”,所以把问题搞得非常模糊。这些从表面看似乎不相关的不同意见,它们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这些不同意见的产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勇  罗骏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建国初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制发展阶段,此后长时间一直背离合作制原则。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分析,认为合作制不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均衡模式,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取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浙江省《合作金融》课题组  
一1983年和1984年中共中央的两个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信用社应坚持合作金融性质”,“信用社要进行改革,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1984年,国务院下达国发(1984)105号文件,批转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关于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把恢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白冰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信社改革中遇到的诸如改革的路径选择、农信社双重领导、农信社功能界定、政府扶持力度等诸多体制性"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农信社改革不应仅仅采取产权明晰的做法,还应在政府定位、农信社的领导机制、市场保护、民间信用准入等方面,依据效率、功能优先的原则进行。面对多元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将面临"生死"考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平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和业务经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要提高农村信用社参与金融业竞争的能力,必须加快信用社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改善信贷资产结构,增强多种服务功能,以提高信用社的抗衡实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白贞  
本文探讨了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主体和股权问题,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归属权不清、经营权没有保障、个人所有权得不到保障以及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玮  
最近两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很大进展,但改革对信用社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改革的具体操作和政策支持偏重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对如何更好服务三农关注不够。信用社改革应当在农村金融总体框架中进行,必须把服务三农放在首位,必须有适当的政策环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调查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淑静  张素芝  费振国  
通过对金融共生理论的再认识,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户之间存在着金融共生关系的设想,并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金融共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之间满足共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适合两者共同进化、发展的目标模式———金融互惠共生,并对该模式的运行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建立农村合作银行问题韩雷自从1994年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农村合作银行以来,农村合作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金融组织?建立农村合作银行是不是还要坚持合作金融的改革方向?建立农村合作银行是不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措施?一直是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义奇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放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来考虑和设计,否则,简单地提合作制或商业化都将使其面临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双重困境。在市场基础非常薄弱的条件下,发展农村金融,需要国家介入,以期与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机制。这是求解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一个可能的切入点。关键是国家如何正确地面对民间借贷以及解决农村信用社以行政管理来替代其自身治理功能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