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6)
- 2023(11384)
- 2022(9182)
- 2021(8709)
- 2020(6863)
- 2019(14938)
- 2018(14857)
- 2017(27024)
- 2016(14547)
- 2015(15904)
- 2014(15477)
- 2013(14773)
- 2012(13486)
- 2011(12360)
- 2010(12585)
- 2009(11637)
- 2008(11222)
- 2007(10627)
- 2006(9412)
- 2005(8208)
- 学科
- 济(53334)
- 经济(53277)
- 业(50429)
- 农(48931)
- 管理(39534)
- 农业(32744)
- 企(30036)
- 企业(30036)
- 业经(20738)
- 中国(18198)
- 技术(17394)
- 地方(14736)
- 制(14249)
- 方法(13575)
- 农业经济(12463)
- 发(11609)
- 技术管理(11542)
- 财(11323)
- 体(11123)
- 银(10811)
- 数学(10800)
- 银行(10787)
- 数学方法(10674)
- 行(10444)
- 学(10384)
- 策(10034)
- 发展(9603)
- 展(9576)
- 村(9566)
- 农村(9547)
- 机构
- 学院(196773)
- 大学(187573)
- 济(77334)
- 经济(75518)
- 管理(74888)
- 研究(67628)
- 理学(63821)
- 理学院(63189)
- 管理学(62212)
- 管理学院(61844)
- 农(54057)
- 中国(53844)
- 科学(41087)
- 农业(40898)
- 京(39381)
- 业大(36333)
- 财(33841)
- 所(33349)
- 江(33245)
- 中心(33088)
- 研究所(29995)
- 范(26651)
- 师范(26367)
- 州(26092)
- 财经(25344)
- 农业大学(25132)
- 省(25121)
- 院(24333)
- 北京(24023)
- 技术(23892)
- 基金
- 项目(132427)
- 研究(104585)
- 科学(104351)
- 基金(91380)
- 家(79541)
- 国家(78632)
- 科学基金(67166)
- 社会(65635)
- 社会科(61520)
- 社会科学(61506)
- 省(57377)
- 基金项目(48815)
- 教育(46850)
- 划(45607)
- 编号(45456)
- 自然(39851)
- 自然科(38917)
- 自然科学(38906)
- 自然科学基金(38226)
- 成果(36437)
- 创(33684)
- 资助(33397)
- 课题(32310)
- 发(31433)
- 农(31182)
- 创新(30475)
- 重点(29660)
- 部(28056)
- 业(27253)
- 制(26985)
- 期刊
- 济(98912)
- 经济(98912)
- 农(60477)
- 研究(56716)
- 中国(53467)
- 农业(40712)
- 学报(31287)
- 教育(30054)
- 科学(29387)
- 管理(26369)
- 大学(25032)
- 财(24547)
- 业经(24076)
- 学学(23506)
- 融(22610)
- 金融(22610)
- 技术(19908)
- 业(19218)
- 农业经济(14801)
- 农村(14657)
- 村(14657)
- 问题(13293)
- 科技(12770)
- 版(12614)
- 经济研究(12350)
- 财经(11522)
- 世界(10327)
- 技术经济(10278)
- 职业(10257)
- 经济问题(10090)
共检索到312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不仅关系农村金融稳定运行,更关系农村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近两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钟献兵 潘华
完善的农村信用制度是农村金融创新的基础条件,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农村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对农村信用制度建立健全提出了新的方向。目前,农村信用体系还处于试点阶段,笔者对部分地区开展的试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基于这些分析能为构建适应农村金融创新的农村信用制度提供参考意见。多地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考虑了对农户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的考核,评价系统采集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资产情况、收入情况、信
[期刊] 征信
[作者]
许为民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在于理念存在误区、方法缺乏实效和信用工具不足。为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难点问题,一要更新理念,如增强农民诚信意识,强化价值发现和信用培植理念,强化信息共享和协调落实理念;二要创新方法,如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把农村信用体系和道路水电基础设施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和农业产业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三要用好工具,如建立农村征信数据库,推动征信、评级等中介机构发展,创新金融工具,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雨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萌芽雏形、正式提出、全面实施以及振兴发展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之路,形成了“农户+征信+信贷”“基层治理+信用”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等3种模式。新形势下,应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法规制度建设,优化涉农信息平台,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信用应用场景,营造良好诚信氛围,以健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崔建荣 田铁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人民银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通过组织推动、宣传教育、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全面推进海西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优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了"三农"信贷投入,为农牧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赢得了广泛赞誉。
关键词:
海西州 农村信用体系 探索与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章红 肖瑞婷 杨柳 邱念坤
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破解"三农"发展困境,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是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凤 吴平 林巧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梳理我国农村信用体系演变历程、总结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新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并充分借鉴国外信用体系的特点,以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传统信用文化创新为视角,从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管理、信用大数据征集主体和征集内容、信用大数据采集和更新、信用大数据安全和共享机制、信用文化提供与管理、信用文化内容和形式、信用文化传播和扩散七个方面提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重构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顾宁 张甜
本文基于普惠金融可获得性、使用效率及服务质量的三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分别从完善征信制度、加强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及开展农村信用文化意识建设等层面深入探讨了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叶银龙
作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浙江丽水持续推进金融惠农"丽水模式"的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项工程,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有效地将成果运用到农村信贷模式创新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需求、大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丽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分析,认为金融机构、村组织、农户三结合的具有互助性质的信用收集机制是破解金融机构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有效安排。由此得出,在信息不对称约束弱化下充分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开展"整村批发"信贷业务模式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期刊] 征信
[作者]
温顺生 刘雅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的实现载体、乡村治理有效的生动体现,在撬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广西巴马县探索实行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成效颇丰,但是在人才储备、信息采集、政策执行、产品供给、农户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引入市场要素,扶持第三方机构;完善评级方案,规范评级程序;丰富信用产品,扩大发展空间;协调多方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不断优化我国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欣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关键环节,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缺乏统一主导,金融机构“各自为战”,信用评定标准不一,评定结果不互认等问题。为加快完善体系建设,建议立足现有基础,继续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为抓手,充分利用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优势及其权威数据系统平台,按照“一个平台、一套规则”的原则,统筹推进多层次农村信用创建,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质效。
关键词:
辽宁省 农村 信用体系 金融服务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黄焰
原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陷入瓶颈,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小额农户贷款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村生产经营需求,主要针对小额农户贷款需求的传统农村信用体系在信贷决策中的参考作用也已大幅削弱。因此,人民银行应将新型农村经营体系作为农村信用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从总体构想、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推动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巩晋伟
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借助“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及农户信用信息平台”试点的有利时机,在农户基础信息采集、三级信用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信用贷款发放和贷款事后监督等方面大胆创新,辖区农村信用环境显著改善,信用意识深入人心,金融机构满意度和农户满意度双提升。但是,运城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政府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户信用信息质量有待提高、农村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质量,创建农户数据实时更新网络平台,促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巩晋伟
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借助"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及农户信用信息平台"试点的有利时机,在农户基础信息采集、三级信用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信用贷款发放和贷款事后监督等方面大胆创新,辖区农村信用环境显著改善,信用意识深入人心,金融机构满意度和农户满意度双提升。但是,运城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政府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户信用信息质量有待提高、农村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质量,创建农户数据实时更新网络平台,促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