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2)
2023(15548)
2022(12973)
2021(11992)
2020(10049)
2019(22654)
2018(22210)
2017(42723)
2016(22776)
2015(25199)
2014(24588)
2013(24050)
2012(22105)
2011(19515)
2010(19126)
2009(17588)
2008(16944)
2007(14977)
2006(12982)
2005(10855)
作者
(63834)
(53640)
(53249)
(50652)
(33793)
(25982)
(24047)
(21073)
(20485)
(18714)
(18229)
(17997)
(16671)
(16464)
(16420)
(16216)
(16136)
(15565)
(15529)
(15251)
(13302)
(12969)
(12799)
(12440)
(12195)
(11990)
(11664)
(11615)
(10731)
(10619)
学科
(102211)
经济(102008)
(69220)
管理(63052)
(50660)
(48112)
企业(48112)
方法(47218)
数学(42065)
数学方法(41622)
农业(33581)
业经(26670)
(24794)
中国(24231)
(18025)
地方(17633)
(17149)
(16928)
贸易(16921)
(16511)
(14921)
财务(14885)
财务管理(14855)
技术(14422)
企业财务(14221)
(13589)
银行(13551)
(13429)
(12971)
环境(12964)
机构
学院(316498)
大学(313406)
(133351)
经济(131009)
管理(126551)
理学(111601)
理学院(110532)
管理学(108582)
管理学院(108028)
研究(100674)
中国(78508)
(71162)
(62446)
科学(61814)
(58879)
农业(54825)
业大(54372)
中心(50220)
(48666)
财经(48220)
(45451)
研究所(44486)
(44469)
经济学(41238)
(38667)
师范(38178)
北京(37630)
经济学院(37564)
财经大学(35986)
经济管理(35777)
基金
项目(226415)
科学(179901)
基金(168281)
研究(162055)
(147742)
国家(146435)
科学基金(126880)
社会(108086)
社会科(101638)
社会科学(101606)
基金项目(89774)
(88253)
自然(82424)
自然科(80644)
自然科学(80621)
自然科学基金(79238)
(73736)
教育(73450)
资助(67199)
编号(64233)
(50628)
重点(50195)
成果(49822)
(48045)
(47537)
国家社会(45714)
创新(44413)
科研(44398)
教育部(43573)
人文(43039)
期刊
(140868)
经济(140868)
研究(84786)
(72728)
中国(56947)
学报(53778)
农业(49193)
科学(48034)
(44486)
大学(42053)
管理(40860)
学学(40362)
(31452)
金融(31452)
业经(29603)
教育(25206)
技术(24753)
财经(23467)
(22981)
经济研究(21730)
(20043)
问题(19967)
(17873)
统计(16426)
世界(15072)
农村(15067)
(15067)
(14947)
业大(14945)
农业经济(14833)
共检索到44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渤  王玉庭  李哲敏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农村住房总体上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农村住房面积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认同,考虑房屋类型、室内环境等条件后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成为调节农村住房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关键变量,截止到2018年,面积更大且更新颖的农村住房更有利于提升高收入群体的社会阶层认同。政府须借此机会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探索将常住人口作为农村住房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宣传节约集约的农村住房消费观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余丽梅  邹小容  沙龙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实证考察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参与对其社会阶层认知的影响。采用OLS和Order-Probit估计结果发现,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的自评社会阶层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能通过缓解农村居民就医压力、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等方式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认知。分组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满意度是关系到社会保险提升自评社会阶层功能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村民对社会保障满意度低,即便参与社会医疗保险,也无法带来社会阶层认知的明显提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无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有宗教信仰的农村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地位更高。具体而言,宗教信仰通过参与效应、品位效应和慰藉效应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产生影响。宗教活动参与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参与频次越高,受到的正向影响越强;不同宗教信仰类型对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仅有回教对阶层认同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从明  吴羽佳  秦姝媛  梁甄桥  
基于2009年试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本文借助CFPS 2016年数据,研究了社会信任水平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水平高的居民参与新农保的概率比社会信任水平低的居民高13.9个百分点。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构建了夫妻双方"对照—处理"拟自然实验场景,研究社会信任水平对夫妻双方新农保参与行为的影响,结论再次支持是社会信任水平的差异、而不是其他可能的遗漏变量导致了农村居民新农保参与行为的差异。最后,本文将受访者的利他性评价作为社会信任水平的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社会信任水平是农村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软环境,良好的社会信任水平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王峰  
针对农民社会阶层与幸福感问题,通过分析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响应Logit模型估计,实证检验了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存在幸福效应,社会阶层定位越高的农民,其幸福感越强;进一步区域比较发现,此幸福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最为显著;而户籍比较发现,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低于城镇居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农民社会阶层定位的幸福效应较10年前有所增强,且农民对社会阶层定位有较为乐观的预期。据此提出,民生建设中重视农民的发展诉求和精神需求,融通农民社会阶层上升的渠道,从而提高农民幸福感,保障农民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宏  毛明海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微观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村领导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可以显著增加所在村庄村民的非农收入,而这一增收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在本县参与非农就业的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工资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非农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增加村民在外县打工的工作时间以及非农收入。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对7031个农村居民样本的幸福感水平进行多维刻画,运用OLS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相较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水平高0.138个单位。利用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阶层认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娱乐休闲和开展商务活动的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线上商务活动频率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最大。在不区分上网活动目的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在男性和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区分上网活动用途后发现,女性群体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具有较低人力资本的群体线上娱乐休闲的频率越高,其幸福感的提升越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攀峰  陈池波  
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的扩展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利用农户调研的微观数据,检验了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农户家庭消费更多,农户家庭规模显著影响消费支出,但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偏低。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农村居民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美红  胡向东  赵殷钰  韩昕儒  
[目的]基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方法]文章运用恩格尔模型和考虑"零消费"问题的近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AIDS)的两阶段模型,对全国8个省份的农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首先,肉类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农村居民肉类需求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其次,肉类食品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差异,其中,禽肉收入弹性最大,牛羊肉收入弹性最小。再次,不考虑"零消费"问题时,牛羊肉的需求弹性被高估0.12~0.29,猪肉的需求弹性被高估0~0.02。最后,到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时,目前低于收入标准的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将分别增加3.42kg、1.86kg和0.57kg,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进而扩大人均肉类消费量、优化肉类消费结构;农村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肉类消费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华山  王志伟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邵蕊  
依据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有序概率模型,考量住房差异对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较少住房面积和无住房产权负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较多住房面积和拥有住房产权正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一套住房产权比多套住房产权更能促进居民社会公平感的提升。社会阶层认同和社会阶层预期在较少住房面积和无住房产权群体中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在较多住房面积和拥有住房产权群体中表现出中介作用。住房差异在社会阶层上向流动时正向影响居民社会公平感。鉴于此,应保障住房权利,强化社会阶层预期,提高居民社会公平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友华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关于农村社区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建设得最好,但也只有不到40%的人能够享受到。另外,养老保险、教育救助等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中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令娟  
由于收入、消费观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存在差异,与城镇居民相比,占我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品消费总额却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农村应作为当前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作重点。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的微观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始终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区域间差异也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