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4)
2023(9902)
2022(8272)
2021(8038)
2020(6602)
2019(15036)
2018(14759)
2017(29175)
2016(15372)
2015(17094)
2014(16779)
2013(16417)
2012(14776)
2011(13062)
2010(12846)
2009(11644)
2008(11073)
2007(9720)
2006(8458)
2005(7078)
作者
(40125)
(34249)
(33727)
(32142)
(21015)
(16349)
(15187)
(13352)
(12885)
(11779)
(11487)
(11425)
(10302)
(10290)
(10140)
(10086)
(10025)
(9909)
(9705)
(9526)
(8205)
(8193)
(8171)
(8098)
(7665)
(7659)
(7409)
(7181)
(6864)
(6778)
学科
(66807)
经济(66735)
(51212)
(49624)
管理(39703)
农业(32981)
(30185)
企业(30185)
方法(28285)
数学(25789)
数学方法(25382)
业经(20442)
中国(16266)
(16082)
地方(13500)
(13252)
农业经济(12398)
(11555)
贸易(11550)
(11527)
(11317)
技术(9826)
(9802)
(9586)
(9551)
农村(9532)
发展(9526)
(9515)
(9486)
财务(9445)
机构
学院(210865)
大学(203961)
(90717)
经济(89057)
管理(86282)
理学(75424)
理学院(74775)
管理学(73531)
管理学院(73149)
研究(63997)
中国(51608)
(50813)
(40053)
(39255)
农业(38271)
科学(37250)
业大(36207)
中心(33043)
财经(31447)
(30858)
(30091)
(28793)
研究所(27007)
经济学(26873)
经济管理(26314)
(26230)
师范(26034)
经济学院(24457)
(24343)
北京(23900)
基金
项目(146719)
科学(117481)
研究(111722)
基金(107923)
(92307)
国家(91422)
科学基金(80329)
社会(73148)
社会科(69012)
社会科学(68995)
(58890)
基金项目(57934)
教育(50241)
自然(50216)
自然科(49058)
自然科学(49049)
自然科学基金(48135)
(47569)
编号(46733)
资助(42385)
成果(35693)
(33182)
(32820)
重点(32258)
(31266)
(31015)
国家社会(30525)
课题(30230)
(29273)
创新(29132)
期刊
(101856)
经济(101856)
(56874)
研究(56538)
农业(38841)
中国(38393)
(29691)
学报(28866)
科学(28551)
管理(27038)
业经(24505)
大学(24277)
学学(23361)
(22067)
金融(22067)
技术(19138)
教育(17758)
(17014)
问题(15525)
财经(14864)
农业经济(14775)
农村(14424)
(14424)
经济研究(12869)
(12705)
(12139)
经济问题(11361)
世界(11321)
技术经济(10438)
资源(10069)
共检索到302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宏斌  王东卫  
农村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我国国家政策向农村不断倾斜,低保范围不断扩大,保障额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人们所熟知的是"关系保"、"人情保",但是,导致农村低保制度背离设置初衷,甚至救济效应完全丧失的真正原因绝不仅是上述因素,还有更加隐蔽存在的安置型低保、养老型低保、共享型低保以及轮换型低保因素。这些低保评审乱象存在的原因包括两个主体原因,一个主体是群众方面,普遍以享受低保为荣誉象征、低保政策与其他政策挂钩的整体利益驱动;一个主体是公权力主体,乡镇审核作用小、表面公平的层级名额分配。前一个主体原因导致评审失范不得不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昊  
本文将实地案例调查与基于20423位村民、632户低保家庭数据的定量分析相结合,考察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与政策要求不尽相符的具体表现与成因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识别保障对象时,原本应作为识别标准的农村家庭收入因难以准确衡量而被淡化,老龄、残疾等直观的个体特征成为主要的识别依据;同时,低保评审过程中村民评议环节作用突出而政府主体角色弱化,伦理道德、乡村治理乃至村组干部意志等都会对评审过程产生影响;继而,诸多附加或配套政策又产生了放大农村低保评审乱象的客观效果。本文认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从提升保障对象识别的精准度入手加以完善,强化基层政府的主体作用,并结合各项脱贫帮扶措施的梳理和优化,使之最终成为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铜山  
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农户享受到了国家惠农政策的福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农村低保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进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探究起来,其成因不仅包括表象原因,而且包括深层原因。要促使农村低保制度实践的完善化、规范化和显效化,就必须采取多种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方丽玲  
农村低保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推行至今,所取得的济贫效果已被世界所认可。但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我国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对政策加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提炼对农村低保群体、非低保群体和低保工作者群体三个农村低保相关群体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决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根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事业与城市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尚不适应。以我国中部地区江西省农村低保制度运行实践的调研资料为基础,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低保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偏低;社会支持和投入相对不足,农村低保资金来源渠道窄、不稳定;基层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到位。所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是:健全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低保的投入;增强县(市、区)政府财政实力,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支持农村低保制度;充实基层农村低保工作人员;改善农村低保的配套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新  
一、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①德政工程论。目前包括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许多人对低保工作的法制性认识不足,认为低保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现行的工作方式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随意性较大,钱多了就多保一点,钱少了就少保一点,因钱定人。而农村低保对象由于知识的欠缺和维权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谷彦芳  宋凤轩  
河北省早在1995年即开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2005年11月开始全面推行,已成为扶贫济困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经过几年努力,农村低保覆盖人数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88.3万人,年均增长45%;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洁云  娄之歆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范围应是一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合理科学地界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基础。就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和低保对象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低保对象的6种具体范围,并揭示了这一领域还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卫东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于1999年立法,可是,目前没有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统一立法。通过研究,发现无论在绝对贫困线还是在相对贫困线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补助支出在GDP和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都很微小,也就是说成本很小。只有农村庞大规模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才谈得上新农村的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宏伟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适时由"应保尽保"转向"应保必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比以前的特困救助更规范、更高层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增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国范围内已经实现制度覆盖,自2007年制度全面推行以来,由于各省市财政对农村低保救助力度强弱差异,导致了对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由于这种差异性受很多因素如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的影响,存在着不可比性。笔者通过引入农村低保救助力度系数和生活救助系数剔除这种差异性,从横向和纵向的视角对中国现行农村低保制度的救助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结果发现,各地的农村低保标准相差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剔除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后,保障标准仍然要高于经济相对落后中西部农村地区(上海市除外)。所以,建议这部分省市的民政部门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当地农村低保名义标准,从而保证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本文是在广西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组织定位的研究。农村资产确权除了保证资产的收益权以外,还旨在有力推进农村资产的流转,其主体是土地的流转。在当前的资产流转中,鉴于村委会的法律地位以及信息优势等,村委会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签约双方代理人的角色,也就是说村委会担当着资产流转中介组织的角色。事实上,农村资产流转合约是一个三方合约:资产承包方、村委会和资产经营方。但是,由于农村资产的专用性特征、人口流动、信息不对称和土地零散化分布等复杂因素导致农户存在着三方合约的退出障碍。这些因素与村委会权力因素的叠加可能导致村委会在资产流转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比如串谋和过度合约化,损害资产承包人的利益。因此,扩大流转中介组织的可选择性是消除资产流转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说代理人的市场化是未来可选择的方向。村委会的角色面临着转换,但在新合约中仍然担负着重要职能,可以充当签约的协调者以及合约履行的监督者,资产流转合约由三方合约演变为四方合约,形成有效的合约制衡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勤  
本文以陕西N县丘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为分析对象,通过低保对象的类型分析,揭示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进而从回归政策目标视角提出增加村庄治权的支持系统与合法性基础的政策建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华为  高琴  
文章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农村住户数据,构建了基于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代理家计调查瞄准框架。基于四类测量方法系统评估和比较了农村低保政策的实际瞄准效果与代理家计调查下的瞄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代理家计调查框架拟合优度较高,代理指标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关系显著;采用代理家计调查瞄准方法时,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明显优于实际瞄准效果;在改善农村低保瞄准方面,基于OLS分地区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代理家计调查框架比基于OLS总样本回归的代理家计调查框架的效果稍好;代理家计调查方法在降低西部地区漏保率方面效果更好,而在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错保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引入代理家计调查方法有助于提升其瞄准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建忠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信用社传统的市场定位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为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需要重新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