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0)
- 2023(14204)
- 2022(11896)
- 2021(11188)
- 2020(9210)
- 2019(20684)
- 2018(20337)
- 2017(38814)
- 2016(20457)
- 2015(22205)
- 2014(21165)
- 2013(20517)
- 2012(18326)
- 2011(16421)
- 2010(16117)
- 2009(14507)
- 2008(13957)
- 2007(12267)
- 2006(10446)
- 2005(8531)
- 学科
- 济(82914)
- 经济(82841)
- 业(69675)
- 管理(58899)
- 农(51084)
- 企(48302)
- 企业(48302)
- 方法(36531)
- 农业(34149)
- 数学(32708)
- 数学方法(32209)
- 业经(24892)
- 中国(21582)
- 财(21437)
- 技术(19563)
- 地方(16429)
- 制(16314)
- 贸(13433)
- 贸易(13425)
- 易(13126)
- 发(13121)
- 技术管理(12851)
- 策(12700)
- 农业经济(12693)
- 务(12518)
- 财务(12480)
- 财务管理(12451)
- 体(12125)
- 学(12102)
- 银(11973)
- 机构
- 学院(272445)
- 大学(266469)
- 济(116813)
- 经济(114748)
- 管理(113594)
- 理学(100281)
- 理学院(99362)
- 管理学(97668)
- 管理学院(97154)
- 研究(82775)
- 中国(64136)
- 农(55838)
- 京(51980)
- 财(51119)
- 科学(47629)
- 业大(42746)
- 农业(41959)
- 中心(41724)
- 财经(41265)
- 江(39504)
- 经(37956)
- 所(37402)
- 经济学(35615)
- 范(34664)
- 师范(34401)
- 研究所(33900)
- 经济管理(32751)
- 经济学院(32414)
- 北京(31044)
- 州(30861)
- 基金
- 项目(194998)
- 科学(158091)
- 研究(147833)
- 基金(144471)
- 家(124145)
- 国家(122995)
- 科学基金(108901)
- 社会(98536)
- 社会科(93259)
- 社会科学(93237)
- 省(77849)
- 基金项目(77032)
- 自然(68033)
- 教育(67932)
- 自然科(66565)
- 自然科学(66554)
- 自然科学基金(65394)
- 划(63771)
- 编号(59591)
- 资助(56089)
- 创(46069)
- 成果(45784)
- 部(44228)
- 重点(43137)
- 发(42675)
- 创新(42284)
- 国家社会(41779)
- 课题(40128)
- 制(39071)
- 教育部(38749)
- 期刊
- 济(124740)
- 经济(124740)
- 研究(74136)
- 农(60441)
- 中国(54327)
- 农业(41177)
- 管理(39165)
- 财(38788)
- 科学(36860)
- 学报(35828)
- 大学(30200)
- 教育(29226)
- 学学(28849)
- 业经(28164)
- 融(25422)
- 金融(25422)
- 技术(25345)
- 业(19314)
- 财经(19253)
- 经济研究(18002)
- 问题(17529)
- 经(16568)
- 农业经济(15073)
- 农村(15025)
- 村(15025)
- 科技(14576)
- 版(14478)
- 技术经济(14433)
- 策(13167)
- 统计(13165)
共检索到38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明华 田北海
基于2022年湖北省村户调查数据,结合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与实践中存在的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依据事前收入“整户保”、核减事前收入“整户保”和核减事前收入“单人保”三种低保资格认定条件,分析了不同低保资格认定方式下的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并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瞄准偏差较大,已有研究认定低保应保对象时,忽略了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存在低估漏保率和高估错保率的缺陷。实证检验表明,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改进效应。据此,应加大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手段创新的完善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认定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明华 田北海
基于2022年湖北省村户调查数据,结合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与实践中存在的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依据事前收入“整户保”、核减事前收入“整户保”和核减事前收入“单人保”三种低保资格认定条件,分析了不同低保资格认定方式下的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并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瞄准偏差较大,已有研究认定低保应保对象时,忽略了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存在低估漏保率和高估错保率的缺陷。实证检验表明,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改进效应。据此,应加大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手段创新的完善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认定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传波 王倩茜
本文以120个整群抽样自然村的12131户为样本,以自评和村组干部双重认定的贫困户为困难户,分析了应救与实际救助之间的偏差。发现样本村约有6%的困难户,但其中只有28%获得了救助;而在获得救助的群体中有38%的农户既非自评特困户也不是村组干部认定的困难户,这个群体尽管从客观指标来看与参照户(非困难无救助户)相比要略差一些,但远好于"困难未救户"。"困难未救户"虽然仅略好于"困难已救户",但明显比受助非困难户差。在农村救助瞄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改进空间。
关键词:
社会救助 贫困瞄准 农村贫困 生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宝琛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2007年全面推行以来,在救助农村贫困群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福利治理角度来看,社会救助资源仍存在明显漏出现象。从政策执行环境来看,转型与变迁中的乡土逻辑对社会救助目标瞄准政策的执行提出了巨大挑战。研究选取天津市的3个村庄作为调查地点,探究农村低保目标瞄准政策在不同乡土场域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发现低保目标瞄准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通,是瞄准偏差产生的直接原因,而转型与变迁中的乡土社会通过形塑福利治理进而对低保目标瞄准过程产生影响,是瞄准偏差产生的深层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鎏鹏 谢帮生 周子渭 吴恒伟
采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数字乡村建设四个子维度均能够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缓解城乡要素错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异质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在非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最后,围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制定差异化策略以及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村产业融合 双重机器学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韩华为 高琴
文章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农村住户数据,构建了基于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代理家计调查瞄准框架。基于四类测量方法系统评估和比较了农村低保政策的实际瞄准效果与代理家计调查下的瞄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代理家计调查框架拟合优度较高,代理指标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关系显著;采用代理家计调查瞄准方法时,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明显优于实际瞄准效果;在改善农村低保瞄准方面,基于OLS分地区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代理家计调查框架比基于OLS总样本回归的代理家计调查框架的效果稍好;代理家计调查方法在降低西部地区漏保率方面效果更好,而在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错保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引入代理家计调查方法有助于提升其瞄准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坤 黄坤 行伟波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在测算294个地级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地区市场潜能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方式促进了乡村振兴。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正向外溢效应更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欣 朱可涵
低保瞄准是实现扶贫资源精准投放的前提。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估算了中国农村的低保瞄准效率,发现农村地区低保救助资源不足、瞄准偏误较大、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现象。其次,本文基于分权制社区瞄准方式下基层政府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分析农村低保瞄准的理论框架,引入农户信息水平因素研究低保瞄准。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信息水平对低保瞄准具有显著影响。在村内设置宣传公示栏,提高农户的信息水平,会减轻乡村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低保瞄准效率。最后,本文对农户信息水平如何影响低保瞄准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地理环境恶劣、信息传播难度大的地区,农户信息水平更能减少低保瞄准偏误,这验证了信息传播的通知作用;在具有宗族势力、精英俘获更严重的村庄,农户信息水平更能改善低保瞄准效率,这验证了信息反馈的监督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汉泽
近年来,中央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扶贫资金的使用却与贫困农户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离。文章考察了扶贫资金的管理、拨付、分配与使用等各个环节,指出除了制度因素与项目制的意外后果之外,在其使用环节,乡村治理转型以及精英捕获是造成扶贫资金偏离的主要原因,并详细分析了精英捕获的产生机制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扶贫资源分权管理体系以及参与式识别、引进第三方组织监督等政策建议,以便促进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扶贫瞄准 乡村治理 精英捕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勤
本文以陕西N县丘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为分析对象,通过低保对象的类型分析,揭示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进而从回归政策目标视角提出增加村庄治权的支持系统与合法性基础的政策建言。
关键词:
低保制度 治理手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海江 司伟 赵启然
本文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中的瞄准性视角,利用粮豆轮作补贴试点地区833户农户调查数据,从效益瞄准和成本瞄准两个角度综合评估了规模标准能否实现粮豆轮作补贴政策的瞄准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耕地质量和家庭经营规模之间不存在负相关,规模标准不能起到激励耕地质量较差的农户采纳粮豆轮作技术的政策效应,从效益瞄准的角度而言,粮豆轮作补贴政策没有实现补贴对象的瞄准;其次,小农户自发轮作的概率较低,且对粮豆轮作补贴存在较强的政策需求,规模标准降低了粮豆轮作补贴政策的边际效应,因此,从成本瞄准的角度来看,该政策也没有实现补贴对象的瞄准。因而,针对规模农户的粮豆轮作补贴政策没有实现补贴对象的瞄准,政策目标和补贴对象的失配不仅影响政策的预期效果,也影响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基于2011—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即农村低保)的瞄准效率,使用断点回归方法评估农村低保的消费效应。结果显示,农村低保补助金水平较低,反贫困的作用有限,减贫的幅度只有1%左右;农村低保瞄准失效,低保流向非贫困家庭的漏损率为10%,把贫困家庭排除在外的排斥率高达84%;低保对农户的食品消费、非食品消费及总消费均无显著影响。倾向值匹配(PSm)方法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该结论。
关键词:
农村低保 瞄准效率 消费 断点回归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斐丽
本文将"地方性知识"作为分析框架,深度剖析山西吕梁的精准识别进程,揭示精准扶贫存在的瞄准偏差新形式。研究发现,在地方性知识意义系统里存在新形式的瞄准偏差,如"懒恶俘获"。进一步分析发现,出现瞄准偏差的新形式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精准识别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与地方性知识发生碰撞,二者呈现出的不同逻辑(国家识别贫困户的理念具有经济视角、侧重定量测量和简单化的特点,而地方性知识却具有复杂的意义系统)。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国家和地方两个不同知识系统之间如何有效沟通的问题,提出国家制定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发挥地方性知识的柔性管理价值,运用文化视角和定性手段将会使精准扶贫政策更具包容性。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精准识别 瞄准偏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渊
西部偏远山区是中国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资源禀赋差,贫困现象最为集中的地区。集中连片贫困现象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知识贫困现象严重等多种问题叠加,造成了西部偏远山区农村贫困对象瞄准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特殊性。但是,在该地区的贫困对象瞄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瞄准"错靶、"瞄准"偏差和"瞄准"脱靶现象持续存在,客观上造成了贫困对象瞄准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客观剖析了贫困对象瞄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探索构建西部偏远山区农村贫困对象瞄准工作的机制设计。
关键词:
西部偏远山区 贫困对象瞄准 问题 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佳利 杨善朝 梁鑫
本文指出了人们通常所使用的VaR样本分位数估计量会产生高估或低估的现象,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在样本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加权样本分位数估计量去估计VaR,在样本较小的情况下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样本分位数估计量去估计VaR。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些估计方法的估计精度得到了较好地改进。最后,运用这两种分位数估计量来估计两支股票(招商银行、中国石化)的日对数回报序列的VaR值,并比较它们的风险估计量的大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