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99)
2023(12706)
2022(10627)
2021(10143)
2020(8396)
2019(19603)
2018(19514)
2017(37332)
2016(20159)
2015(22750)
2014(22764)
2013(22434)
2012(20573)
2011(18317)
2010(18376)
2009(16891)
2008(16650)
2007(14949)
2006(12744)
2005(11074)
作者
(56395)
(47787)
(47299)
(45197)
(29842)
(22916)
(21716)
(18824)
(17967)
(16898)
(16010)
(15980)
(14908)
(14757)
(14702)
(14676)
(14587)
(13875)
(13689)
(13584)
(11752)
(11637)
(11542)
(11075)
(10886)
(10844)
(10654)
(10419)
(9689)
(9683)
学科
(85898)
经济(85807)
(60936)
管理(51742)
(50709)
方法(39535)
(39460)
企业(39460)
数学(35726)
数学方法(35275)
农业(33594)
业经(23042)
(20787)
中国(20573)
地方(17141)
(16135)
(15206)
(15202)
贸易(15197)
(14826)
(12935)
(12589)
财务(12547)
财务管理(12513)
农业经济(12483)
理论(12312)
(12276)
银行(12252)
技术(12151)
企业财务(11825)
机构
学院(284469)
大学(278263)
(116448)
经济(114062)
管理(111281)
理学(96854)
理学院(95889)
管理学(94143)
管理学院(93627)
研究(89202)
中国(69625)
(64741)
(56412)
科学(55195)
(50839)
农业(49702)
业大(48033)
中心(44970)
(43926)
(43122)
财经(40736)
研究所(39929)
(37119)
(37087)
师范(36703)
经济学(35071)
北京(34321)
(34041)
经济管理(32504)
经济学院(31959)
基金
项目(194204)
科学(152679)
研究(144093)
基金(139961)
(121068)
国家(119967)
科学基金(103568)
社会(90965)
社会科(85826)
社会科学(85801)
(78568)
基金项目(74807)
教育(66863)
自然(66361)
自然科(64784)
自然科学(64766)
(64233)
自然科学基金(63590)
编号(60624)
资助(56306)
成果(47572)
重点(43433)
(43351)
(42464)
(40732)
课题(40613)
创新(37997)
科研(37500)
国家社会(37421)
教育部(36991)
期刊
(127518)
经济(127518)
研究(75173)
(67726)
中国(54179)
农业(46163)
学报(43912)
科学(40563)
(39760)
管理(35378)
大学(34530)
学学(32830)
教育(29215)
业经(28105)
技术(27352)
(27094)
金融(27094)
(22018)
财经(19310)
问题(18513)
经济研究(17808)
(16493)
(16434)
农业经济(15041)
农村(14983)
(14983)
技术经济(14202)
统计(13838)
世界(13665)
资源(13358)
共检索到40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勤  
本文以陕西N县丘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为分析对象,通过低保对象的类型分析,揭示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进而从回归政策目标视角提出增加村庄治权的支持系统与合法性基础的政策建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蒙  
文章基于复杂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分析框架,分析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C县两项制度由虚假衔接向实质衔接的转变历程。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是贫困治理复杂政策中的两项子政策。脱贫攻坚初期,两项制度由于高层级模糊性与冲突性呈现为象征性执行,并由于高协同模糊性与冲突性而表现为虚假衔接。随着贫困治理体系化程度的提升,中央政府通过建构"顶层设计"削减两项制度的协同模糊性与层级模糊性,并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层级性权威弱化了两项制度的协同冲突性与层级冲突性,最终推动两项制度迈入实质衔接。由于"高位驱动"的行政政治化扮演着关键角色,协同模糊性与层级模糊性的削减相对滞后,两项制度的实质衔接仍需深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明华   田北海  
基于2022年湖北省村户调查数据,结合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与实践中存在的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依据事前收入“整户保”、核减事前收入“整户保”和核减事前收入“单人保”三种低保资格认定条件,分析了不同低保资格认定方式下的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并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瞄准偏差较大,已有研究认定低保应保对象时,忽略了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存在低估漏保率和高估错保率的缺陷。实证检验表明,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改进效应。据此,应加大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手段创新的完善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认定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明华   田北海  
基于2022年湖北省村户调查数据,结合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与实践中存在的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依据事前收入“整户保”、核减事前收入“整户保”和核减事前收入“单人保”三种低保资格认定条件,分析了不同低保资格认定方式下的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并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低保瞄准偏差较大,已有研究认定低保应保对象时,忽略了收入核减和“单人保”情况,存在低估漏保率和高估错保率的缺陷。实证检验表明,村级乡村治理手段创新对农村低保瞄准偏差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改进效应。据此,应加大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手段创新的完善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认定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国家政策执行偏差是国家政策从文本到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国家政策执行理论对其解释有力所不及之处。本文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为例,讨论资源下乡背景下国家政策在基层治理架构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低保政策的"二线性"与再分配属性,低保政策执行不仅面临行政资源与执行动力不足的制度背景约束,而且被一线政策的执行所吸纳。乡镇政府对低保监管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优先排序执行,最终导致低保政策执行的停滞;富人治村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则导致权力—利益网络对低保资源的垄断性侵蚀。原有的政策目标被大量消解掉并产生各种偏差后果,治理消解行政成为农村政策执行偏差的实质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汝立  
本文运用目标─手段链的分析框架 ,对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行困境进行了深入分  析 ,发现造成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机构膨胀、制度性“说谎”、“形象工程”以及与农民矛盾和  冲突不断等运行困境的重要原因 ,在于上级政权组织提出的一些不适当的目标要求。由  于这些目标本身具有绩效评价作用 ,因此 ,在这种“激励─绩效─满意”模式压力下 ,使农  村基层政权组织在如何完成这种目标要求的手段选择上出现偏差。本文认为 ,使农村基  层政权组织走出困境的根本办法在于实现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上级政权组织及农民三方  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通过平等磋商或谈判形成为各方可接受的共同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乐柱  曹俊勇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三十多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的调整和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DEA模型对我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多数年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偏低,农村金融改革需在资金配置总额、农村金融供需、农村资金配置方向、用途与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水山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建立健全了比较完整的新中国农村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城乡适用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正如"三农"问题一样,农村教育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全部得到圆满解决。在研究农村教育问题时,必须整体考虑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农村教育、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和规律,这是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哲学思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虹  
文章以农村阅读田野调查中的感觉障碍为切入点,揭示主体对农村阅读问题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社会认知偏差的主要根源是忽视城乡生存环境和居民阅读素养的差异,根据个体社会认知经验作出主观臆断,有"知彼"与"知己"的偏颇。图书馆服务农村阅读,既应解决农民看书少痼疾内因的关键,也要克服自身的不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方丽玲  
农村低保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推行至今,所取得的济贫效果已被世界所认可。但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我国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对政策加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提炼对农村低保群体、非低保群体和低保工作者群体三个农村低保相关群体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决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玉珍  
我国农村三权分置政策执行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集体所有权虚化、农户承包权不稳定、经营权流转认知的盲目乐观和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实践风险。偏差的成因归结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多元化诉求、行为固化及逆向自组织性,政策自身的不协调及功能超载,政策执行制度环境中正式制度滞后及非正式制度的复杂作用,政策执行结构中多层级传导及基层执行资源匮乏。提出了切实完善"三权"权能、寻找"三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立法与政策相衔接、重视政策群的系统效用等矫正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宇峰  
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我们在肯定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实质归纳分析起来,是农村税费改革中所暴露出来的政策偏差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实质上是对原有涉农法律的修改、完善和废止,并制定新的涉农法律的过程。必须采取强化涉农法律的建设措施,促进这一政策的顺利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玉珍  
我国农村三权分置政策执行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集体所有权虚化、农户承包权不稳定、经营权流转认知的盲目乐观和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实践风险。偏差的成因归结为政策目标群体的多元化诉求、行为固化及逆向自组织性,政策自身的不协调及功能超载,政策执行制度环境中正式制度滞后及非正式制度的复杂作用,政策执行结构中多层级传导及基层执行资源匮乏。提出了切实完善"三权"权能、寻找"三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立法与政策相衔接、重视政策群的系统效用等矫正三权分置政策执行偏差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建杰  王琳  
低保制度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核心政策之一,而低保发放则直接关系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与制度贯彻的实际质量,其所具备的减轻低收入农民家庭生活压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调节农村收入差距等突出效用毋庸置疑。但由于相关机制统筹的不健全与工作执行的不科学,现阶段农村低保发放的方针、模式以及规则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性,亟待进行调整、改进,而通过法律化的途径进行规范整治则是解决当前农村低保发放诸多不规范问题的必行之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远来  梅雨  
目前我国大陆宅基地自由转让市场尚未形成,宅基地置换是地方政府推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整合利用闲置宅基地的重要途径,是宅基地流转的新型方式。宅基地置换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宅基地置换中政府行为出现的偏差有关,诸如宅基地置换目标、置换原则、政府职责、置换市场需求等方面政府行为出现的偏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