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9)
- 2023(11531)
- 2022(9611)
- 2021(8950)
- 2020(7371)
- 2019(16795)
- 2018(16541)
- 2017(31338)
- 2016(16789)
- 2015(18511)
- 2014(18577)
- 2013(18453)
- 2012(17089)
- 2011(15677)
- 2010(16192)
- 2009(15503)
- 2008(15635)
- 2007(14477)
- 2006(13205)
- 2005(12266)
- 学科
- 济(74234)
- 经济(74122)
- 业(56166)
- 农(49808)
- 管理(49403)
- 企(35971)
- 企业(35971)
- 农业(33207)
- 方法(25379)
- 业经(23478)
- 数学(20772)
- 数学方法(20425)
- 制(20012)
- 财(19268)
- 中国(19119)
- 学(15006)
- 体(14519)
- 地方(13507)
- 贸(12633)
- 贸易(12623)
- 农业经济(12504)
- 银(12434)
- 银行(12415)
- 发(12292)
- 易(12244)
- 理论(11989)
- 行(11935)
- 策(11873)
- 融(11780)
- 金融(11778)
- 机构
- 学院(247718)
- 大学(245966)
- 济(105239)
- 经济(103054)
- 管理(93428)
- 研究(85047)
- 理学(79923)
- 理学院(79113)
- 管理学(77706)
- 管理学院(77266)
- 中国(68014)
- 农(58368)
- 京(51935)
- 财(51073)
- 科学(49314)
- 农业(44240)
- 所(42905)
- 业大(40597)
- 中心(39989)
- 江(39427)
- 财经(38905)
- 研究所(38023)
- 经(35199)
- 范(32451)
- 北京(32413)
- 师范(32171)
- 经济学(31495)
- 州(30547)
- 院(29575)
- 省(28543)
- 基金
- 项目(157194)
- 科学(124437)
- 研究(118539)
- 基金(114862)
- 家(99304)
- 国家(98325)
- 科学基金(84449)
- 社会(77562)
- 社会科(73027)
- 社会科学(73015)
- 省(61589)
- 基金项目(60089)
- 教育(53320)
- 自然(51911)
- 自然科(50736)
- 自然科学(50723)
- 划(50214)
- 自然科学基金(49839)
- 编号(49283)
- 资助(45622)
- 成果(40766)
- 部(35723)
- 制(35171)
- 重点(35032)
- 发(34066)
- 课题(33462)
- 农(32881)
- 国家社会(32373)
- 创(32258)
- 性(30922)
- 期刊
- 济(132164)
- 经济(132164)
- 研究(76324)
- 农(63747)
- 中国(58280)
- 农业(42885)
- 财(40035)
- 学报(39165)
- 科学(36720)
- 管理(33574)
- 大学(31768)
- 学学(30039)
- 融(27393)
- 金融(27393)
- 教育(27308)
- 业经(26944)
- 技术(20374)
- 业(20144)
- 财经(19847)
- 经济研究(18329)
- 问题(17635)
- 经(17108)
- 农村(15357)
- 村(15357)
- 版(15273)
- 农业经济(15043)
- 世界(14130)
- 经济问题(12174)
- 技术经济(11963)
- 社会(11726)
共检索到392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学斌 闫真
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而农村居民人情消费出现上升势头,人情支出已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负担。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借助交易费用范式,尝试对农村人情消费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进行解释,对协助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和谐也有一定价值。分析表明,人情消费需要正确的引导,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加速农民的流动,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只有这样,农民行为才能逐步走上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的轨道。
关键词:
人情消费 人情支出 非正式制度 交易费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骏 侯一麟
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 ,本文研究了中国省级预算中非正式制度出现的原因及其主要形式。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中国省级预算中存在的非正式制度是省级政治中的政治家发展出来解决他们制定和实施预算合同时所面临的交易费用问题的。主要的非正式制度包括三种横向非正式制度 ,即预算产权、部分等级制和完全等级制 ,以及围绕着这三种横向非正式制度而形成的“以关系为基础”的纵向非正式制度。
关键词:
预算 交易费用 非正式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资源下乡”“行政下乡”的背景下,村干部知识化可能更加适应基层治理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政策导向。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村主任知识化对农村家庭人情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与宗族等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且稳健地降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占比,而宗族势力等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会制约村主任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村主任自身来自宗族内部,则治理效果更加明显。结果验证了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削弱正式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但二者也可能是共存互补关系的理论解释。为此,本文提出在基层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中应注重基层干部的个人能力,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处理好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人情支出 村主任 宗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石桥 和秀星 许莉
依法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审计中,审计机关审计难、处理难、落实审计决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建立一个制度冲突的理论架构来解释上述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认同冲突,政府审计处理处罚的正式制度不具有"纳什均衡"的特性,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中,非正式制度发挥重要作用,审计过滤得以发生。通过审计记录过滤、审计报告过滤、审计处理处罚过滤和审计执行过滤,使得正式制度依法审计的目标被扭曲,最终的结局是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依法得到处理处罚,非正式制度在与正式制度的冲突中取得胜利。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振华 陈柳钦
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嵌入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农村经济合作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等。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组织 制度安排 制度演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蒲晓红 王雅 赵海堂
我国正处于世界风险社会之中,聚焦于农村地区,囿于制度建设滞后和资源禀赋薄弱,农村居民往往处于风险分配的弱势境地,致使其摆脱风险场的能力较弱,从而放大其风险感知。文章基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视角,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OLS和PSM模型,比较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均能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风险感知,但人情消费对风险感知的影响大于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在基本养老保险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熟人信任在人情消费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引导人情消费活动,注重培育政府信任,着力提升熟人信任,从而降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芳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成败在于能否有效满足微观金融需求。与典型中国小农家族金融需求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情信贷、互助信用、民间信贷和国家农贷等传统金融安排。只有当公共保障机制取代家族保险功能,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现代商业性金融才可能引入广大农村。现阶段中国所需要的是一个多层次、梯度化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培育现代金融需求。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需求 金融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霞 李万明
农地流转在我国农村已大面积展开,但是在流转过程中,口头协议占很大比重。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农地流转的口头协议主要发生在村级市场内部,熟人社会下的道德约束机制使其顺利进行,但是农地流转的口头协议具有边界性并在短期发挥作用,随着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参与主体的扩大,流转交易域的扩大,口头协议必然会走向规范化的合同约束。
关键词:
口头协议 交易费用 非正式制度 熟人社会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王钊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制度供给的主观绩效与客观绩效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分析思路框架,并运用该思路框架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简单考察,从总体配置、区域配置和产品配置三个侧面得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一个基本判断。
关键词:
主观绩效 客观绩效 公共产品供给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玉平
问题的提出非正式金融(informal finance)也称非正规金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尽管金融监管当局不断采取强制性的取缔政策,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非正式金融与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汤玉刚 虞拱辰
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凸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缺失和低效率造成的。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是制度性的,而公共财政体制设计的缺陷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农村自愿集体行动秩序的拓展受到抑制可能是更加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并针对性地讨论了若干关键环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瑞怀 张强
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是金融支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话题。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是金融生态研究中的盲点。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敏华
目前,中国农村扶贫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具体表现为:扶贫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贫困人口“返贫”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需要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构建农户的“内在激励机制”可能有助于冲出扶贫制度陷阱,而农户组织化则为该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组织支撑。通过对贫困农户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化效应的系统分析,本文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组织化与农村扶贫存在有机统一性的推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龙
审视中国农地制度70年的变革,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无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地制度,都可用两者的对抗、互溶以及转化,来加以讨论。在农地制度的变革中,既有体制模式、发展战略、改革方式等正式制度因素,还有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伦理、家庭传统、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于农地制度的延续与变革。
关键词: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农地制度70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积洋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尚面临许多瓶颈,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尤其令人关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败。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尚不规范,而且还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农村长期形成的习俗与社会关系抵押等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及衍生的非正式金融,则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改革,加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调合作。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金融 习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