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7)
- 2023(5678)
- 2022(4643)
- 2021(4431)
- 2020(3400)
- 2019(7312)
- 2018(7220)
- 2017(13991)
- 2016(7589)
- 2015(8113)
- 2014(7744)
- 2013(7498)
- 2012(6937)
- 2011(6482)
- 2010(6615)
- 2009(6272)
- 2008(6204)
- 2007(5733)
- 2006(5400)
- 2005(4729)
- 学科
- 农(47893)
- 济(34917)
- 经济(34891)
- 业(32041)
- 农业(32040)
- 管理(18841)
- 业经(15273)
- 农业经济(12266)
- 企(11900)
- 企业(11900)
- 环境(10225)
- 发(10055)
- 村(9350)
- 农村(9333)
- 地方(8730)
- 发展(8704)
- 展(8700)
- 方法(8637)
- 制(8529)
- 中国(8256)
- 数学(7520)
- 数学方法(7466)
- 体(7281)
- 财(7225)
- 土地(7102)
- 建设(7065)
- 策(6726)
- 收入(6578)
- 劳(6557)
- 劳动(6556)
- 机构
- 学院(109464)
- 大学(101925)
- 济(47863)
- 经济(47029)
- 管理(43198)
- 农(41616)
- 理学(38039)
- 理学院(37748)
- 管理学(37271)
- 管理学院(37101)
- 研究(36312)
- 农业(31009)
- 中国(29597)
- 业大(23647)
- 科学(21233)
- 京(20028)
- 财(18971)
- 农业大学(18832)
- 中心(18385)
- 所(17569)
- 江(16798)
- 研究所(15816)
- 经济管理(15747)
- 财经(14904)
- 业(14623)
- 范(14027)
- 师范(13949)
- 发(13788)
- 经(13599)
- 省(13351)
- 基金
- 项目(74551)
- 科学(59335)
- 研究(58937)
- 基金(54039)
- 家(46384)
- 国家(45821)
- 社会(39759)
- 科学基金(39547)
- 社会科(37114)
- 社会科学(37101)
- 省(31013)
- 基金项目(29374)
- 农(26417)
- 编号(25773)
- 教育(24183)
- 划(23918)
- 自然(22836)
- 自然科(22191)
- 自然科学(22188)
- 自然科学基金(21785)
- 成果(19794)
- 资助(19678)
- 发(18112)
- 部(16908)
- 国家社会(16622)
- 制(16603)
- 重点(16227)
- 课题(16167)
- 业(15762)
- 创(15459)
共检索到162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瑞萍 王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事关农村居民民生福祉,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治理制度不完善、协同治理困难、主体意识欠缺、基础薄弱等诸多束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以完善治理制度为核心,以加强治理协同为驱动,以强化治理主体意识为重点,以健全治理基础为根本,多措并举推进齐发力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 生态宜居 和美乡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士勇 周政 朱若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健康,需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价值维度看,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应有之义,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途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仍存在农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性有待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有待强化以及农民环保法律意识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对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创设符合农民需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农民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精准施策,完善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士勇 周政 朱若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健康,需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价值维度看,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应有之义,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途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影响,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仍存在农民人居环境整治主体性有待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有待强化以及农民环保法律意识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对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创设符合农民需求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农民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精准施策,完善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诚 刘旭
数字化治理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一种公共治理新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高度契合性,为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是政府、村委会、农民等主体,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数字治理平台为牵引,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力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过程,其作用机理集中表现为通过数字技术与基层共治机制的融合互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建立起主体联结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整体性协作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在实践中,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还面临着思维、技术、效能、主体、制度等困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需要打破传统治理思维、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治理运行机制、加速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以及完善乡村数字制度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文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关怀,是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文章系统分析了韧性治理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重价值,结合韧性治理理论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理念韧性”“结构韧性”“技术韧性”“机制韧性”等四个维度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结构的“失衡化”;治理技术的“趋弱化”;治理机制的“约束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理念韧性,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注重结构韧性,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结构有序转型;强化技术韧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与精准化;完善机制韧性,共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等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策略安排,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关键词:
农村 人居环境 韧性治理 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牛坤玉 金书秦 陈艳丽 申宇哲
论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目前人居环境的治理短板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优先领域应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厕所改建这三个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缺口进行了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厕所改建的资金需求约在每年640亿元~2273亿元之间。在参考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论文提出我国的污水处理资金机制的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湖北省梅村采取了"行政引领自治"模式,其核心是设置村落理事会激活村民自治,在组织框架内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建构思想引导与民主协商机制、精英吸纳与带动示范机制、知识融合与因地制宜机制以及自主服务与社会规制机制,将国家的"硬规则"以柔性方式导入农民生活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这表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尊重农民生活实践,通过赋予基层组织一定的自治权,引导和组织农民自主建设美丽家园。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燕舞
乡村治理的生活治理转向表明,国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设定和擘划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实则是一体的,它们共同指向生活治理的现代化。农民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主要包括生活空间、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以及三者的互动。从对农民生活改造实践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对农民生活改造验收的考核督察机制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实践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深度介入农民日常生活与改造农民生活世界的逻辑。农民生活治理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国家治理手段实现农民生活世界中生活空间、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的现代化。它从改造农民的生活空间开始,并通过改造农民的生活实践,最终达到改造农民的生活观念的目的,从而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农民日常生活现代化,进而彻底实现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生活治理 美好生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茹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治理主体参与度低、治理条件不完善、治理效果不佳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村干部思想狭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长效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村民环保意识弱等。打造美丽乡村,必须提升村干部与村民的参与度,改变村民不良习惯;扩大资金来源,增加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从制定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来完善治理条件;完善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监督机制。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治理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燕燕 黄森慰
[目的]测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并对其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为中国各区域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量化支撑,进而助力快速有效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方法]基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角度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刻画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有待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梯度特征。(2)研究期内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整体仍处于两极分化格局,且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3)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政府干预和工业化水平作为影响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根据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制定政策措施,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伟 冯长春 陈春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村镇人居环境的内涵的界定、优化原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思想,以县或乡镇为基本地域单元,提出了一套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包括安全格局子系统优化、村镇规划、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基础设施子系统优化、环境卫生子系统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优化六个方面,通过安全格局网络图的编制和优化指标的达标验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关键词:
农村 人居环境 优化系统 新农村建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云旗 刘翠微
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生产力,是进入21世纪我国关于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自2002年试点工作在安徽开展以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期间,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提出农村税费改革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陷阱”,曾给财政界带来了农村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弘 苏倩
基于MOA理论构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模型,选取湖南省368份村民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动机、机会、能力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益感知、外部压力、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主观能力、客观能力等对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一因素并不构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是动机、机会、能力要素多种并发形成激发村民参与行为的四种组态,即动机-能力型、动机-机会型、机会-能力型、动机-机会-能力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勇 张美琪
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事关广大农民的生活福祉以及农村社会的长足发展,更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居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基层调研结果阐述了哈尔滨市双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本地区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