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8)
- 2023(10869)
- 2022(9208)
- 2021(8593)
- 2020(6821)
- 2019(15450)
- 2018(15139)
- 2017(28809)
- 2016(15443)
- 2015(17146)
- 2014(17059)
- 2013(17134)
- 2012(16398)
- 2011(15058)
- 2010(15513)
- 2009(14544)
- 2008(14233)
- 2007(13156)
- 2006(12336)
- 2005(11489)
- 学科
- 济(75131)
- 经济(75060)
- 农(50388)
- 业(46753)
- 管理(35687)
- 农业(33622)
- 中国(24009)
- 地方(23699)
- 企(23311)
- 企业(23311)
- 业经(21162)
- 方法(20079)
- 贸(18338)
- 贸易(18325)
- 易(17876)
- 数学(16362)
- 数学方法(16174)
- 发(15998)
- 财(15444)
- 环境(15134)
- 制(14622)
- 农业经济(12889)
- 发展(12849)
- 展(12819)
- 学(12802)
- 出(12559)
- 银(12310)
- 银行(12299)
- 行(12040)
- 融(11871)
- 机构
- 学院(226848)
- 大学(218565)
- 济(98465)
- 经济(96375)
- 研究(83700)
- 管理(82839)
- 理学(69400)
- 理学院(68588)
- 管理学(67586)
- 管理学院(67173)
- 中国(67100)
- 农(56249)
- 科学(49486)
- 京(47603)
- 财(44022)
- 所(42805)
- 农业(42194)
- 中心(39319)
- 江(38001)
- 研究所(37944)
- 业大(37129)
- 范(33460)
- 师范(33208)
- 财经(32956)
- 北京(30473)
- 州(30255)
- 省(29832)
- 经(29650)
- 院(29312)
- 经济学(28943)
- 基金
- 项目(141545)
- 科学(111467)
- 研究(109793)
- 基金(100369)
- 家(86383)
- 国家(85486)
- 科学基金(72454)
- 社会(71700)
- 社会科(67540)
- 社会科学(67524)
- 省(58340)
- 基金项目(53347)
- 教育(46989)
- 划(46628)
- 编号(46121)
- 自然(42211)
- 自然科(41072)
- 自然科学(41065)
- 自然科学基金(40277)
- 资助(40169)
- 发(38480)
- 成果(37092)
- 课题(32140)
- 农(32016)
- 发展(31923)
- 重点(31616)
- 展(31389)
- 部(30991)
- 国家社会(29693)
- 创(28939)
- 期刊
- 济(128439)
- 经济(128439)
- 研究(71079)
- 农(61977)
- 中国(55701)
- 农业(41811)
- 科学(33098)
- 学报(32802)
- 财(30930)
- 业经(27745)
- 融(27729)
- 金融(27729)
- 管理(26908)
- 大学(26330)
- 教育(25172)
- 学学(24885)
- 业(19122)
- 技术(18954)
- 问题(18929)
- 经济研究(17514)
- 农业经济(15740)
- 农村(15690)
- 村(15690)
- 财经(15431)
- 世界(14000)
- 贸(13707)
- 经(13358)
- 经济问题(13033)
- 版(12991)
- 资源(12716)
共检索到373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楠
农村人居环境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服务设施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效结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通过环境整治,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配套设施,优化乡村环境;通过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助于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农村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新强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农村产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存在。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城镇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业承受能力之间的失衡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缓解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压力,需要对农村空心化治理中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点实施高度审视,包括开发区域和开发内容,并提出从治理规划、农民参与、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来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使之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充分结合,以此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空心化 旅游开发 问题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新强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农村产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存在。农村空心化本质上是城镇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业承受能力之间的失衡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缓解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业经济发展压力,需要对农村空心化治理中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点实施高度审视,包括开发区域和开发内容,并提出从治理规划、农民参与、土地利用、制度改革、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来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使之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充分结合,以此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空心化 旅游开发 问题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大勇
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逐渐从单一型向融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环境问题已对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对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实施旅游环境保护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环境保护 控制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睿 何燕 樊晓璐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传统家庭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的转换,乡村振兴的载体是传统自然村庄向新型田园社区的转换,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传统农耕农民向新型现代农人的转换。随着这种转换,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但是乡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乡村人居环境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山西乡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乡村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省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环境整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裕瑞 曹丽哲 王鹏艳 常贵蒋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静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转型升级,也为农村旅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旅游具有乡土性、客源市场依赖性、可游览性、文化性等多种特点,其开发包括观赏主导型、参与主导型、农副产品主导型、度假主导型和文化主导型等多种类型。农村旅游应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契机,遵循人性化原则、生态化原则、和谐化原则和体验化原则,通过以人为本,构建农村旅游人善美;以自然为营,构建农村旅游生态美;以社会为主,构建农村旅游和谐美三种途径开发农村旅游资源。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农村旅游 特点与类型 开发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义 陈秋华 杨超 林恩惠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考察不同行政村实施效果差异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六万多个村域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及调节其作用的因素。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对通公共交通、有地表水、没有集中养殖区等旅游资源越丰富的行政村,促进作用越大;对村级集体收入多、村主要干部受教育年限长、文化组织数量多等目的地管理能力越强的行政村,促进作用越大;而且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具有"马太效应",乡村旅游越发达的行政村受益越大。研究结论为我国推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竟祎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在乡村旅游开发与转型升级过程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资金。农村金融机构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资金支持力量,应促进金融业与旅游业的资源融合共享,发挥好农村金融机构的助力作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乡村旅游开发 问题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迪
推进农村人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环节和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资金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掣肘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须制定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政府助力,引新投资;稳健管理机制,服务民生;凝心聚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培育科技创新动能,激发改革活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凌 黄国庆 王志章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要保持乡村原真性,又需要一定商业开发。这就要求原有的(农民)集体土地在用地功能上更加丰富,不仅成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载体,更要成为旅游商业服务的载体,而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民)集体土地流转正是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用地问题的先决。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集体土地流转三种方式的基础上,进而探讨现行(农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对乡村旅游发展造成的阻碍,最后明确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构建实现还有待国家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加以规范与调整,上述分析与结论都为我们解决乡村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凯
文章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涵。乡村意象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同时,在分析乡村旅游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的联系,最后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乡村意象 乡村旅游 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张勇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它具有自然性、生产性和脆弱性等特性。乡村文化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可满足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是产生乡村旅游的动因。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注意强化浓郁的乡村文化意象,可采用文化观光型模式、文化体验型模式或文化综合型模式开发出乡村文化旅游系列产品。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旅游 开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凡金 王爱忠 王东强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