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7)
- 2023(11106)
- 2022(8627)
- 2021(7863)
- 2020(6431)
- 2019(14143)
- 2018(14157)
- 2017(27422)
- 2016(14839)
- 2015(16621)
- 2014(16769)
- 2013(16374)
- 2012(14563)
- 2011(12699)
- 2010(13206)
- 2009(12772)
- 2008(13174)
- 2007(12340)
- 2006(11367)
- 2005(10623)
- 学科
- 业(82149)
- 济(67858)
- 经济(67749)
- 企(65000)
- 企业(65000)
- 管理(54650)
- 农(48930)
- 农业(32754)
- 业经(31112)
- 方法(23343)
- 财(22874)
- 中国(20724)
- 务(17026)
- 财务(16996)
- 财务管理(16975)
- 制(16885)
- 企业财务(16017)
- 数学(15675)
- 技术(15601)
- 数学方法(15511)
- 策(15076)
- 体(13481)
- 地方(12994)
- 发(12560)
- 农业经济(12454)
- 划(12362)
- 理论(12272)
- 和(11784)
- 贸(11317)
- 贸易(11310)
- 机构
- 学院(221543)
- 大学(210974)
- 济(96650)
- 经济(94835)
- 管理(90042)
- 理学(76503)
- 理学院(75867)
- 管理学(74922)
- 管理学院(74535)
- 研究(69081)
- 中国(58616)
- 农(50247)
- 财(44930)
- 京(43553)
- 科学(38389)
- 农业(37524)
- 江(36666)
- 财经(34723)
- 业大(34645)
- 所(34641)
- 中心(33173)
- 经(31248)
- 研究所(30410)
- 州(28761)
- 经济学(27911)
- 经济管理(27040)
- 北京(27017)
- 范(26419)
- 师范(26252)
- 经济学院(25234)
- 基金
- 项目(136245)
- 科学(109675)
- 研究(106495)
- 基金(99094)
- 家(83472)
- 国家(82479)
- 科学基金(73092)
- 社会(71186)
- 社会科(66985)
- 社会科学(66967)
- 省(56198)
- 基金项目(52768)
- 教育(46352)
- 编号(45146)
- 自然(43638)
- 划(43608)
- 自然科(42671)
- 自然科学(42664)
- 自然科学基金(41960)
- 资助(38041)
- 成果(35429)
- 业(34064)
- 发(31454)
- 创(31185)
- 部(29959)
- 课题(29736)
- 农(29604)
- 重点(29472)
- 国家社会(29174)
- 制(29140)
- 期刊
- 济(124498)
- 经济(124498)
- 研究(66286)
- 农(56599)
- 中国(47122)
- 农业(38040)
- 财(37382)
- 管理(35394)
- 科学(30411)
- 业经(28727)
- 学报(27915)
- 融(25373)
- 金融(25373)
- 大学(23422)
- 学学(22495)
- 技术(20831)
- 教育(19116)
- 业(18932)
- 问题(17362)
- 财经(17358)
- 经济研究(16773)
- 农业经济(15107)
- 经(15064)
- 农村(15019)
- 村(15019)
- 技术经济(13383)
- 世界(13382)
- 版(12383)
- 经济问题(11947)
- 现代(11908)
共检索到347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农业的人口状况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及其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从农村人口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入手,运用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与现代社会人口生育行为的比较,分析农民多胎生育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农村人口控制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益康
人口和经济,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不同的人口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见《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人口对经济,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涛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逐步摆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开始实现了向商品性农业生产的转化。这一转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农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达即至 宁海林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当地小城镇从事乡镇企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进入大中城市从事传统行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应该在深挖这两种途径的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楠 江永红 洪二丽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爱苏
现实中 ,农村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和沉重负担。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实现从负担到人力资源的逆转 ,需要巨大的成本 ,靠农民、农村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必须靠政府挥动“看得见的手”,推动利益回归 ,实现“反哺”农村 ,建立农村人口治理成本分摊的筹资体系 ,实施政府治理。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农村人口 政府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宁淼
中国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约有9亿是农村人口,因此所谓“中国人口问题”根本上是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人口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人口问题本质进行剖析发现,研究人口问题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则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生存方式的改变。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问题折射在农业、农村问题上,故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着眼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吴忠,本刊编辑部
1990年11月12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人口研究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的6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专题讨论论文49篇,交流论文15篇。开幕式上,国家教委阚延河代表社科司和国际司向大会致词;无锡市计生委主任周爱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无锡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中国人口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锡文 陈昱阳 张建军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力转移年均对农业劳动投入指数下拉2.262个百分点,尤其2003年以来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为负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小平 蒋健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在粮食主产区内要强于产销平衡区内,而在主销区内,这一促进效应则并不显著。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农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抑制环境条件的改善,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最后,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笳旭 李朝柱
从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三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效应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给效应、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抑制了农业生产,但通过土地规模转换效应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述三种效应叠加后,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产出水平下降0. 77%,劳动生产率下降1. 19%,土地生产率下降0. 69%。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经验研究,也为应对老龄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
老龄化 农业产出 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荣胜
我国传统农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比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根据国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传统农区被整体划入限制开发区中的第一类,即农产品主产区,其间又点状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在这些地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什么地方转移以及如何实现转移,既关系到传统农区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也关系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至发 桑晓晴
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特征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作用 ,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供求关系上是非均衡的 ,表现为农村人力资本数量上的供过于求和质量上的供不应求。其结果是 ,一方面导致农业对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导致农民对新的生产要素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低 ,从而阻碍了我国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的进程。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转变 ,其基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控制和降低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 (即控制增量 ,降低存量 ) ,二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 供求 非均衡 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